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杂衣街
释义

杂衣街在清朝时指的是今天赣州文清路北段(古代阳街北段),即现南京路与文清路交叉口至阳明路与建国路交叉路口一段。

简介

有趣的是,过去的杂衣街,今天演绎来演绎去,还是一条卖衣服杂物的街区。从南往西有银行、服装店、制衣店、药店,修理店、百货商店......仍是一条"杂衣街",只是时代赋予了现代感,街市与商店及商品显得更明亮、现代、动感些罢了。

新中国成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杂衣街上(尤其是道署衙改建成赣州公园前的西侧一带)大多数是贩卖旧衣、铜锣、棉被之店铺,北段则有四、五家制作兼经营皮箱、皮枕、军用皮件品的皮革店,中段还有两家中药材大字号,分别为“协记”、“生生和”。在今天建国粮站附近位置,还有一家名叫“三元斋”的糕饼店,其糕点做得相当精细,品味也高,生产的“蛋爽子”、“金钱酥”、“大回饼”等至今仍令老人赞叹不已。

关于何莘耕及其“协记”,老人们记忆中,这家老字号中药店生意十分红火,除了门市外,还经营药材批发,从这家药店出去的中药材广销赣南各墟镇。协记业主何莘耕,清江县人,生于中药材世家。在抗战时期,曾以资金、药材等物资支援中共赣南游击队,1952-1956年,何莘耕连续担任赣州工商联第二、三、四、五届副主委;1957-1963年,连续担任市工商联第六、七、八届主委;1959-1963年,参与筹建赣州市民建后,先后任赣州市委第一、二、三届副主委;1957-1965年,任市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副主席。还曾任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委、省民建委员、省二届人大代表,赣州市国药店副经理。

老人说起杂衣街,很有感情。当时百姓生活贫困,每每需要急用钱时,就把好一点的衣服拿去杂衣街当卖,同时也买回些自己需要的旧衣服。当然,这杂衣街的店铺也顺便承担收购去世老人衣服之职能。“杂衣街”之名的由来也可想而知了。有些老人甚至还回忆得起这杂衣街上诸如张裕泰、黄隆聚、关龙源、谌谦泰等商店名称。

杂衣街作为最早的阳街的一段,很容易让人由街名推想开——赣州最著名的阳街竟只买卖衣服,可见千百年来普通百姓仍以“衣食住行”为生活首要顾及的内容,且以衣为首。当然,封建社会,除了达官贵人,普通中国人对衣着的要求是普遍不高的,能蔽体即可了。

说到衣服,便不能不提及直至上世纪尚未灭迹的便服了,事实上,便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当我还是孩子时,便眼见过郊区的农民之便衣便裤穿着打扮的模样。这是不需要也没有皮带的行头,宽大的裤腰往一边折叠过去,再用一根灯绳系牢即可。这实则上是广大农村二千多年都传统未变的装束,普通中国人满足有衣着而无所谓好看之心理与实际状况可见一斑。

看历史书知道,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使他的部队战斗有力,将宽大的衣裤袖口扎了起来,这是中国人最早讲究精神气的着装尝试,后来便相继运用到了绑腿上,但仅仅局限于战士布局,并没有太大深度与广度地触及衣着的进步;后来,唐朝杨家女贵妃玉环,率先用柔软绸布包裹胸部,是中国女人最早利用衣饰对身体美进行展示的开端,也是今天女人胸罩的雏形,可惜,这次革命也没有根本性地推动整个中国服饰文化革命。以致我们这个发明了绑腿与胸衣的国度,即使在上个世纪,在中等发达的赣州城,也还存在滞后的便服与杂衣街等,甚至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还全国性地存在清一色绿军装或中山装的奇怪现象。好在,改革开放,将东方文明古国沉睡千年的梦美唤醒,服饰仅仅为裹体遮羞,单纯为政治服务的年代终于成为一场噩梦。

今天,再走过往日的杂衣街,有谁会相信我们的城市四五十年前还被简陋的便衣充斥着大街小巷?!今天的赣州城市风景有相当一大部分内容来自于五彩缤纷的服饰世界,时尚、进步,已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灌输满了赣州人的思想领地。爱美,作为人之本性,已呈现在七旬老人、三岁雏童身上,更何况时尚中成长的年轻人,一身时尚,把城市沾染得年轻如许。

只是,我们仍不时会不自觉地怀想起这杂衣街来。纯棉的,柔软的,贴身的,温暖的,家园味,田野味的,这些都是过去杂衣街的衣物予人种种感觉。这感觉亲切怡人,这感觉并不因为你曾经生存或不曾生存在杂衣街存在的年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4: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