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郧阳花鼓戏
释义

郧阳花鼓戏系荆、襄一带流行的梁山调和花鼓戏溯汉水而上,在郧阳山区衍变发展,逐渐形成的具有当地艺术特色的郧阳花鼓戏。其中,琴子腔是由流行于钟祥一带的梁山调流变而成。是一支使用管弦乐器伴奏的戏曲声腔。 1949年后,郧阳花鼓戏在鄂西北发展有近百个业余剧团。1956年参加湖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获得表演三等奖。70年代后,其新编剧目《山村木匠》、《双批条》、《二杆子招干》等参加全省业余文艺汇演,均获好评。其中《二杆子招干》于1979年参加全省业余文艺汇演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引

基本简介

所属地区: 湖北 · 十堰 · 郧县

文化遗产名称:郧阳花鼓戏

遗产编号:Ⅳ-11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郧县

遗产级别: 省

郧阳花鼓戏是湖北十堰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剧种声腔主要由【琴子腔】、【八岔】组成,所以当地习称其为“二棚子”。并有【买翠花调】、【偷花调】、【观灯调】、【讨学钱调】等小调。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

郧阳花鼓戏初期均为业余戏班演唱。最早的戏班,可考者为宣统年间的自乐班。箱主王石猴。掌班贾高升,鼓师姓燕,主琴张丑,帮琴汪头。演员则集中了当时名角六斤半、唐大汉、徐子东、郭摆子、孙马娃、李熙凤、党老五、陈苟子、邓兴旺等,他们均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在一地演出多日,戏码不重复。他们的足迹除遍及郧阳地区各县外,更下至老河口,上及陕西白河,远至商洛地区的漫川关、银花等地。艺人中最著名者,当推诨名为四喜的朱自亭。

朱自亭(1904~1971),郧县人,出身银匠世家,先从师刘大保,学唱山二黄,后进自乐班,旦角四行均演唱出色,为观众喜爱,因赠诨名“朱四喜”。他扮演《辞店》《眼前报》《汾水河》《三打黄桂香》诸戏中的小旦、正旦、摇旦、丑旦,观众说:“小旦演得撩人,正旦唱得动人,丑旦丑得喜人,摇旦摇得逗人。”当时乡班艺人大多只知化妆浓艳、服装华丽。朱自亭则讲究化妆与服装相和谐,装扮符合人物的身份气质。他的艺品和艺德均为艺友、艺徒称道,对自乐戏班的团结巩固和艺术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剧目介绍

郧阳花鼓戏中,琴子腔的剧目多为梁山调。八岔腔的剧目则以多种花鼓戏演出的剧目为多。彩腔的剧目多为一戏一腔的生活小戏,如《站花墙》《卖翠花》《小两口顶嘴》《二杆子招工》等,乡土气息浓厚。

八岔腔的声腔与其他花鼓戏相似。琴子腔中,生、旦行演唱尾腔用假嗓,高八度落音;老生、丑行则用本嗓,平唱落音。琴子腔正腔板式有慢板、二流、飞板等。

参考资料

1.内容来源: 

2.图片来源: 

3.内容来源3 

开放分类:
戏曲地方戏湖北十堰郧县
“郧阳花鼓戏”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5次
最近更新:2010-07-15
创建者:leiwu7777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晨宝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