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郧西一中 |
释义 | 郧西一中,始建于1941年,属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在校生3268人、教职工193人;校园占地面积207亩,校舍建筑面积42800平方米,生均13.3平方米;有教学楼、办公楼等主要建筑11栋,教室153间,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22个,图书储藏量达51010册,草坪、绿地16150平方米,苗木60余种11400余株,形成了“春花夏荫,秋果冬香”的绿化布局。 郧西一中简介(Yunxi No.1 Middle School)建校6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品位,保障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沿着持续健康、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办学成就这些年来,学校在“赏识·激励·成功·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推行并深化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为主的“两自”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近两年来,高考上本科线人数累计达1974人,升学率为98%,先后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园林绿化先进单位”、“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市级“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最佳文明单位”、“教学评估优胜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有关郧西椐《禹贡》:郧为雍、梁二州之域,古麇国之地也。春秋鲁文公十一年,也即周顷王三年春,楚子伐麇。《左传》为此有载:“成大心败麇于防渚”。《杜注》释:“防渚,麇地”。“防,即防陵,今房县”。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麇地汉县,就是今天的郧县。考之《御纂春秋》,谓隋、唐、宋时期郧西皆属均州,明成化十二年始为郧阳府治。而上津春秋时属晋,时谓晋阴。战国属秦。卫鞅亡魏入秦,秦孝公以之为相,封之于商,得地六百里,号曰“商君”,上津即在其中。惠王害怕齐楚交善,张仪南见楚王,说其闭关绝齐,谓臣使秦王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亦即此地。据史注,商县即秦相卫鞅(亦称商鞅)邑。秦并六国后才设内史、南阳等郡。锡(含郧西、郧县等地)隶南阳,商隶内史。汉武帝建元之际,内置司隶校尉,外置十三州刺史。房、锡、长利、上庸属汉中,隶益州。商隶雍州。西汉末王莽政权改上庸等郡为庸部。东汉以长利并锡,魏明帝分新城之上庸、武灵、巫县为上庸郡,锡魏为炀郡,以商属上洛。西魏以上洛郡为洛州,析商之一部置上津县。隋更长利为郧乡(含郧西中东部和郧县)属淅阳郡,炀帝复商州为上洛,领上津。唐以郧乡属均州,旁有丰利县;复以洛郡为商州,领上津,并隶山南东道。宋并丰利入郧乡,为武当军,隶京西南路,领郧乡。因上津固属商州邑,故隶陕西永兴军路。所以,郧西自古有朝秦暮楚之说。绍兴年间,金人求商而割其半与之,而上津则隶均州。元朝更武当军为郧县,亦属均州,隶襄阳。明朝设郧水驿,属郧县,与上津皆属均州,属襄阳府。至明宪宗成化十二年,抚治郧阳副都御史原杰题建郧阳府。始以郧县之武阳五里,上津之津阳四里设郧西县,隶郧阳府。至清朝顺治十六年始载上津并入郧西。至此,郧西和上津才真正归为一统,而在此前的近一千多年的岁月里,现郧西之版图可谓半楚半秦,分置殊区,各不相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