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松毛虫 |
释义 | 昆虫名,为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湖南等地。寄生于云南松、高山松、思茅松、侧柏、柳杉等。以幼虫啃食柳杉针叶、嫩枝,影响植株生长,轻者降低生长量,重者则造成成片林木呈火烧状死亡,制约柳杉生产发展。 中文学名:云南松毛虫 拉丁学名:DendrolimushouiLajonquiere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secta 目:鳞翅目 Lepidoptera 科: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属:松毛虫属 分布区域:云南、贵州、四川、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湖南等 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体长32~47毫米,翅展73~130毫米。雌蛾灰褐色,前翅中室末端白点比较清楚,内横线与中线不十分明显,外横线两条前端为弧形,后端呈波状,亚外缘斑列最后两斑的连线约与翅顶角相交。雄蛾色泽较深,横线斑纹不明显。小抱针完全消失,大抱针下有四方块部分,侧前阴片呈三角形。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96毫米左右,黑褐色,略扁,两侧毛比较长,褐色斑清楚,缺少贴体纺锤状倒伏鳞毛。腹部各节前亚背毛簇中缺少片状毛,只有粗硬的刚毛。 发生规律1年1代,以卵过冬。于1月中旬开始孵化,3月上旬孵化盛期,4月上旬结束;结茧化蛹始于7月上旬,8月上旬结束;成虫9月中旬开始羽化,9月下旬为羽化产卵盛期,10月上旬结束。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加强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虫害;注意修剪有虫枝,摘除受害叶,人工摘除虫茧,集中烧毁;利用炎热天幼虫需下树避荫喝水的习性,在树干涂刷毒环(较浓的药液加些胶性物质),截杀幼虫。 诱杀成虫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或火堆进行诱杀。 药剂防治必要时,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药防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