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
释义 |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恢复重建于1999年6月。现有艺术设计、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和艺术教育五个本科专业,招收美术学、美术教育、音乐课程论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合计本科与硕士生860余人。 全院教职员工72人,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6人,博士学位1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为25%。硕士生导师8人,校级骨干教师2人 学院概况。 “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艺术教育”为校级重点建设新专业,“艺术概论”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 近年来,艺术学院师生的科研、创作与演出成果突出,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等参展(演)的作品频频得奖。 学院有两位教师(施荣华、郭亚飞)获曾宪梓全国优秀教师三等奖。音乐与艺术教育系教师在“中国民歌大赛”、“中国‘华鑫杯'名歌手电视大奖赛”、“云南省青年歌手大奖赛”、“云南省‘聂耳杯'音乐教师技能比赛”等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特等奖、金奖、银奖等奖项35项;音乐系学生张继心、张薇薇等在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获铜奖、优秀奖,在全国各种“推新人”大赛以及省级以上的演唱(奏)中获奖项100余项。舞蹈系阿楚玛副教授荣获“荷花杯”全国舞蹈大赛银奖;美术系教师在德国、美国、香港、昆明等国内外举办个人作品展4次,参加瑞典、韩国等国际作品交流展,参加全国美展六次;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入选全国美展3人、本科生入选全国美展4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11人次。艺术设计系教师在厅级以上的摄影、设计、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40余项。 特别是在“迎评促建”各项工作的推动下,2006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零”的突破(设计系的李立),在职攻读并取得硕士学位“零”的突破(设计系的向杰),在职教师考取学术性硕士“零”的突破(音乐系的王静)、引进硕士研究生最多的一年(设计系的高海燕、李宏,音乐系的杨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零”的突破(音乐系的陈蔚),青年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零”的突破(设计系的李立、音乐系的甘宁),学生合唱团与舞蹈队在国际奥林匹克(第四届世界合唱大赛)合唱比赛与“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得银奖和优秀奖的好成绩。 人才培养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指导与管理教学工作,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综合能力。 首先,学院进一步正确理解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防止在推进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表面化与形式化倾向。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但传授知识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现成的东西,而是通过现有知识的启蒙,使学生从原有的自然状态提升到理性存在的状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自学及创新能力。科学的素质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提升,而且还将在更深的层面上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与人文视野。 其次,学院确立了艺术专业因材施教的多元化质量观是实施专业学习与素质教育的先导和核心。在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上必须坚持专业学习人才观与质量观的多元化目标。培养目标不同,其质量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当代的高等教育不再只是就业手段,而是社会活动主体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学院的教学管理与教育改革必须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知识结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这种提高就是一种质量。 近几年来,艺术学院5个本科专业在教学管理与教育改革上,坚持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多元化质量观,在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实现多样化,用一种更开放、更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 专业设置艺术设计 专业从2005年开始实行“3+4+1”分流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前3个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从第4学期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自由选择三个专业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或“广告艺术设计”或“数码艺术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第八学期为“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训练”。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特长显著、个性鲜明,适应性强的新型的艺术设计行业的高层次人才。专业目标定位:培养具备艺术设计理论与技能、艺术素养与创新意识,能在各类设计公司、装饰公司、规划设计院等部门从事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影视动画、环境景观等设计规划的高级专门人才。 音乐学(师范) 专业实行个性化的主辅修制,在四年学习中,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或选择“声乐”或选择“钢琴”和其它器乐等,作为主修课程。使学生不仅具有较扎实的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与运用能力,而且具备或“声乐”或“器乐”的个性特长。专业目标定位: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中等以及其它类型学校与部门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或艺术管理工作者。 美术学(师范) 专业实行的是“3+5”专业分流培养模式,即前3个学期主要学习掌握美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美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后5个学期,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在国画、油画与版画三者之间选择一个专业方向,突显了因材施教与差异化培养。专业目标定位: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中等以及其它类型学校与部门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或艺术管理工作者。 舞蹈学 专业主要实行“4+4”个性特色培养模式,即前4个学期共同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4学期主要分“编导”与“师范”两个方向分流,充分体现差异化培养的教育理念。专业目标定位:培养掌握舞蹈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中等以及其它类型学校与部门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或艺术管理工作者。 艺术教育(师范) 专业的特点是综合复合型人才,打破传统音乐、美术与舞蹈的界限,努力打造掌握较扎实的音乐演唱(演奏)、绘画创作和舞蹈表演的基本技能,有较高的美学艺术理论修养与艺术教育能力。专业目标定位:培养掌握音乐、美术、舞蹈三位一体的理论以及表演(创作)实践与教学能力,具备在中 等以及其它类型学校与部门从事艺术教育的教育工作或艺术管理工作。 办学特色主要的办学特色是:发扬西南联大精神,艰苦创业,坚持“四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制度建设),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在全国率先开设“艺术教育”新专业,彰显云南师大的特色优势。坚持艺术专业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拓宽学生“第二课堂”的空间。 艺术学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业之路。艺术学院是云南师大第一家整体搬迁到龙泉路新区办学的学院。当时的办学的条件异常艰难,晴天一身灰,下雨两脚泥,廖廖数间琴房和画室,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了摄影实验室,数字图形教室。为成立之初只有两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与音乐学)奠定了基本条件。当时只有18名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人,教师主要是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与西南师大的本科生。今非昔比,现在艺术学院有自己一幢近7000平方米的独立教学楼,专任教师有60人,具有副高职称教师占21.66%,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25%,2006年还实现了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零”的突破。学院7年的办学历程,也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7年,从最初的2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与音乐学)发展为5个,新增了美术学、舞蹈学和艺术教育。2003年与云南艺术学院同步实现了硕士点“零”的突破。“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艺术学院五个本科专业现有本科生82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 学院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来自中央美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云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师大的硕士与博士生,学院也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学院行政管理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已占了33.33%。 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在全国率先开设“艺术教育”新专业,彰显云南师大的办学特色优势。《云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指出:“普通高等艺术类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适合云南省艺术教育发展的艺术教师队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师范性,要与该省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相衔接,培养的学生能胜任中小学艺术课的教学,加大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能力。……高校艺术师范专业要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减少课程门类,拓展专业口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针对云南省广大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严重匮乏,艺术教育水平滞后的实际情况,将推广艺术课(音乐、美术)主辅修教学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培养复合型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新模式、新途径”。艺术学院在不断稳定与提高音乐学、舞蹈学与美术学三个传统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艺术教育”新专业,拓宽与创新培养云南基础教育艺术类师资队伍的模式。“艺术教育”新专业是云南师大2003年“新一轮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的优秀成果。艺术教育新专业突破了传统艺术专业各自封闭的现状,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师资与设备资源,将“音乐”、“美术”和“舞蹈”三个二级学科努力打造融合为一个培养复合型艺术师资的新专业,新设了“中西方艺术史”、“中西方艺术教育史”、“表演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新专业分为“音乐舞蹈系列”与“美术系列”,前者除了要学习传统的“声乐”、“器乐”、“舞蹈”、“即兴伴奏”等课程外,还必须学习“国画基础”和“速写”等课程;后者除了要学习传统的“素描”、“色彩”等课程,还必须学习“声乐发声基础”、“民族民间舞”等课程。为艺术类课程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创造了良好条件,已得到了中小学有关领导与教师的肯定,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艺术教育05级的同学经过专业教师的指点,表演了云南省大学生首场原创小型音乐剧,综合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开拓创新性的“艺术教育”专业,努力培养掌握较扎实的音乐演唱(演奏)、绘画创作和舞蹈表演的基本技能,有较高的美学艺术理论修养与艺术教育能力的师资人才。 根据艺术专业重实践重创新的特点,学院不断拓宽学生“第二课堂”的空间。使学生能把教室里教师讲授的知识,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实践探索与内心体验,进一步消化吸收,从而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学院现有合唱团、舞蹈队、书法、摄影、演讲、节目主持人和漫画社等“第二课堂”社团10多个,学院80%以上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喜爱的“第二课堂”中展示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近两年来,全院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第二课堂”活动200余项,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40项,其中学生合唱团参加第四届国际合唱节获银奖;学生青年舞团参加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音乐专业朱泽瑾同学2005年获中国商务小姐全国总冠军,2006年获“云南省旅游形象大使”称号。艺术学院为全校其它专业培训美术摄影艺术表演等上千人次,对全校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云南师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其次,2005-2006学年,学生申请课外素质教育项目立项2项(已结题),申请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项目立项4项(已结题),2006-2007学年又申请并立项以上两个基金项目11项。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2006年开始,学院党委已决定每年从优秀的本科生抽调2~3人担任本科新生班的班主任,今年安排了岳静(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王平平(03级艺术设计专业)、李丹丹(03级舞蹈专业)担任了新生班主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加强了学生的实践锻炼,从而使全院学生在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取得较显著的效果。 发展方向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核心目标。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根据云南师大的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专业型教师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的精神,艺术学院遵循培养艺术人才与艺术师资人才的规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实现知识、能力、实践、素质的有机统一。 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办出特色。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创作)水平为重点。 音乐学与美术学是艺术学院的主干专业,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对教学计划作更为科学的调整,对主干课程作更为深入的改革,因材施教,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争取在“十一五”末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艺术教育”是学院最具特色的新专业。专业建设的重点是:进一步挖掘“艺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内涵,在“大艺术观”的统领下,深化提升艺术教育专业新的特质与优势。努力构建“艺术教育”专业的新理念、新元素,使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性的有特色的专业。 艺术设计与舞蹈学是学院最活跃的非师范专业,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加大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新需求,让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对外招聘优秀人才与内部在职进修攻读学位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艺术专业背景的热爱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队伍。 第一,近5年内引进15名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其中博士生不少于5人),尽快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争取在2010年达到35%。 第二,近5年内轮流派出24名在职教师或攻读学位或作为“访问学者”有一年以上的脱产进修,努力在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第三,争取在5年内每个专业有1~2位教授的学术造诣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第四,在5年内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热爱管理工作的有艺术专业或硕士学位背景的行政管理队伍。管理出效果出质量。 发展思路的指导思想: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基础教育,主动适应21世纪艺术类师资队伍的需要;为建设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有优势的新型云南师范大学而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亮点。 当代高等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功能的多样性,由传统的单一人才培养功能向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种功能转型。根据云南师大“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艺术学院的发展思路具体有两方面的表现: 首先,以学科的高品味学术性发展为基础,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获得“音乐学”与“艺术设计”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在此基础上能获准“音乐学”、“艺术设计”与“艺术学”的硕士授予权。在以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为“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与博士点的申报创造条件。 其次,坚持以云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师范性为优势与特色的办学方向。努力适应由传统单一的培养师资办学模式向适应现代大学发展特点和未来师范教育要求转变。在稳定和提高本科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突破艺术类硕士点较少的“瓶颈”,实施教育硕士专业培养工程,争取在“十一五”末,研究生的数量达到全院学生的20%。同时,为师范专业实现“并进式”向“递进式”转变创造条件,即将专业学科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进行分离,从而使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等师范专业的学生既有相当于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又有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素质,增强师范生在从业竞争中的优势与发展后劲。努力保持云南师大艺术学院在培养云南基础教育艺术师资上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科研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使该院的教师与学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先行者与带头人,争取成为专家型教师与艺术教育专家,在云南基础教育领域内的艺术教育、创新教育及教育教学改革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使学院在质量规模、结构层次、实力特色方面进入全国省属师大同类学院的先进行列。努力适应和满足云南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人才培养规模的要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