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南省博物馆
释义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创建于1951年。馆内现有以下9个部门,分别是:担负藏品收藏与保护的保管部;承担向社会公众介绍宣传博物馆展览的社会教育部;主管文物鉴定和文物征集的鉴定站;编辑出版馆刊《云南文物》及收藏各类书刊和信息资料等等。

中文名称:云南省博物馆

类别:综合性博物馆

地点:昆明

竣工时间:1951年

馆藏精品:滇国青铜器、《杜少陵骑马图》

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

馆长:马文斗

基本信息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昆明市五一路118号,创建于1951年8月,陈列面积达2400平方米。馆内现有以下10个部门,分别是:担负藏品收藏与保护的保管部;承担向社会公众介绍宣传博物馆展览的社会教育部;主管文物鉴定和文物征集的鉴定站;编辑出版馆刊《云南文物》、负责云南省博物馆网站日常管理维护及收藏各类书刊和信息资料的信息部;承担文物修复和保护的技术部;负责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基建办;负责全馆外事及学术交流活动的合作交流部;负责博物馆文物安全的保卫科;负责全馆后勤保障工作的办公室;负责全馆人事管理及考核工作的人事教育科。现有职工100余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约占职工人数的一半。

机构简介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文化厅领导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占地面积15亩,1174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65平方米,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库房面积3007平方米。在职人员7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名,高职17名,博士1名,硕士2名,海外归国专业人员2名;建馆以来,经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其中闻名中外的有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行旅图》、大理国时期的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等等。云南省博物馆利用丰富的藏品,举办过不同内容的陈列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面貌。

建馆以来,云南省博物馆先后有数十个展览在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展出。现每年观众50万人。2007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滇国——云南青铜文明陈列》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7年6月,云南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云南省博物馆还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五家重点博物馆”之一;2008年5月18日开始,云南省博物馆对外永久性免费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的理念,不断汲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争取成为立足中国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牛虎铜案

1972年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时代为战国时期。该器主体为一头大牛,牛呈站立状,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头小牛。该器采用范模铸造,大牛和小虎一次成型,而小牛则是另铸,再焊接。牛虎铜案是古代滇族的一件祭器,造型集牛、虎于一体,甚是特异。从美学价值来看,立意独具匠心,想象力颇为丰富,大小比例搭配合适,且形体塑造动静结合。从力学原理分析,小虎装饰于大牛的尾部,且虎的后腿紧蹬大牛的后腿,使得器物的重心明显后移,再在大牛腹下焊接一头小牛,加大器物自身的重力,器物因追求美观、奇异而下盘略显轻浮不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金质阿嵯耶观音立像

通高28厘米,重1115克,1978年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之主塔千寻塔出土,时代为大理国时期。该像呈站立状,高发髻,头戴化佛天冠,面作女相,双眼微睁,沉静如水;上身袒露,下着长裙;手结妙音天印;赤足,足下有二方形榫。身后有一背光,银质,镂雕工艺,呈舟形。造像与背光,一前一后,一金一银,搭配恰当,相得益彰,造型规整,制作精美,为古代佛教艺术品中的精品之作,响誉海内外。世界上已知的金属质地阿嵯耶观音像有13尊,其中有10尊在国外,3尊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而就质地而言,13件中有12件为铜质鎏金,金质者仅有此件。

《溪山行旅图》轴

纵96厘米,横46厘米,绢本墨笔。此图近景描写溪水、岩石,远景描写树枝、楼阁、泉水,右下方署“臣郭熙”三字款。作者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生卒不详,工画山水,取法李成,早年风格工巧,晚年老辣,对画理有较深的研究,在取景方法上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

大事年记

从20世纪50年代始,云南省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科学考古发掘、试掘、调查多达数百次,其中影响较大的几次重大考古发掘为:

1955年——1960年先后4次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这一墓地已成为滇池地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被世界考古学界称为“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该墓地共发掘了50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器物4件,尤其是在6号墓内发现了金质的“滇王之印”,从而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对“滇”的记载。

1972年发掘的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是石寨山文化的又一重要地点。该墓地共发掘了27座古墓,出土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各类文物1300多件,进一步丰富了滇文化的内涵,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批青铜纺织工具,有卷经杆、刷形器、梭口刀、弓形器、纺轮、针线盒、筒、锥、针、绕线板等,是研究云南纺织史的重要资料。

1975年——1976年,在楚雄万家坝发掘了79座古墓,时代为春秋——西汉。出土文物1245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土了5面春秋时期的铜鼓,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鼓。1977年至1982年连续7次对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在7米多高的巨大封土堆上,层层叠压着东周——明代的古墓葬。其中,东周至两汉的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文物200多件,较重要的有铜鼓、铜釜、扣饰、矛、戈、剑及陶鼎等。南诏——明的墓葬均为火葬墓,随葬品不多,但其火葬罐形式却复杂多样,为云南火葬墓的分期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八塔台古墓葬区沿续近两千年,经历若干朝代,这一奇特现象,在中国考古史上是不多见的。

云博典藏

云南民族博物馆以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馆内珍藏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民族文物4万余套(件),其中民族服饰类文物为中国门类最齐全;基本陈列有:《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民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乐器》、《传统生产生活技术》、《民族民间面具》、《民族民间瓦当》、《奇石珍宝》等,常年向观众开放。

作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发掘已证明了云南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与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50余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的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已逾19万件之多,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在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约1千余件。该馆的历史文物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

馆文物工作队对省内古墓葬,古遗址的清理发掘已超过百次,获取文物藏品2万多件。馆藏精品近百件。其中有属于春秋时期的万家坝古墓群出土的云雷纹铜鼓(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铜鼓)、羊角状三钮编钟;属于战国时期的大波那古墓葬出土的屋宇形铜棺(长200厘米、宽62厘米、高64厘米,重257千克,由7块铜片组成,铸有精美的动物图象);属于战国时期的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虎噬牛铜案 (长76厘米、高43厘米),整器由二牛一虎组成;虎牛饰铜枕,刻纹铜臂甲;属于西汉时期的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骑士(鎏金)牧牛铜贮贝器、纺织场面鼓形铜贮贝器、战争场面铜贮贝器、祭祀场面桶形铜贮贝器、献俘图像鎏金铜扣饰、双人舞盘鎏金铜扣饰,八人乐舞鎏金铜扣饰、三水鸟铜扣饰;属于大理国时期的大理三塔出土的金质阿嵯耶观音像(高28厘米,重1135克)、银质鎏金金翅鸟、五色舍利塔模;字画中有北宋郭熙的《溪山行旅图轴》、元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明徐霞客《赠鸡足山妙行僧诗稿》、明释担当《无稿山图轴》、清钱沣《杜少陵骑马图》。

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文化青铜器,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精品。

常设展览

滇国青铜器

青铜器是云南文物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在云南历史上,而且在世界青铜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滇青铜器为中心的云南青铜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自上个世纪起就备受世人注目。这些文物目前主要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此展将把其中的精品展示出来,对外进行长期陈列。

云南地处东亚、东南亚、南亚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亚洲的几条主要河流在云南分向不同的方向,因此云南历来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通道,是各种文化交汇的地方。即使是二千年前的滇青铜器,也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多姿多彩,文化面貌异常丰富。此次展览目的就是揭示出云南青铜器的厚重历史内蕴,以现有的科研成果为基础,配合现代化的展览陈列手段,尽可能地恢复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把灿烂的云南青铜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

佛光普照的国度

云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宗教博物馆。遍布全省的文庙自不必说是儒家的殿堂;传说云南最早的寺庙供奉的竟然是书圣王羲之,据考证,他是早期道家一支----五斗米教中的神仙;而后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甚至近代西方来的天主教、基督教,加上本地各民族原来信奉的原始宗教,林林总总,世界各大宗教全在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寻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净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足迹。

这其中影响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佛教。从流传的时间看,自从唐代佛教传入云南,就很快发展壮大,直至今天。从流传的规模看,自从南诏国晚期以佛教为国教,兴盛数百年,清代诗人吴伟业称“苍山与洱境,释家之齐鲁”,云南因而被誉为“妙香佛国”。然而云南佛教最令人称奇的,是它海纳百川的广博。从最早由印度传来的密宗,到中原传来的华严、净土宗,从北面西藏传入的藏传佛教到南面东南亚盛行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发展史上的各个派别,在云南都能找到,留下的文物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和边疆文化内涵。位于博物馆二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扎染、蜡染、银器到手工压制的传统普洱茶等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洱茶

为了让到访云南省博物馆的游客和来宾能够品茗到原生态的云南普洱茶,省博物馆于2011年初,在博物馆副楼一楼(即省博物馆后门)开辟了云南省博物馆普洱茶馆,安排专人为到访的游客讲解普洱茶冲泡知识、茶艺、茶具等文化,为游客提供正宗普洱茶免费品茗。

金玉满堂

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包括金器、银器、铜器。年代均为汉代和明代。如:汉代葫芦金饰、汉代梅花金片饰、汉代兽形金片饰、汉代压花金剑鞘等。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墓葬中出土的明代金镶红蓝宝石冠、明代金镶宝石耳环,其工艺之精,令人感叹。银器以少数民族饰品为主,如:傣族镶石银鎏金项圈、傣族银臂箍、傣族银披肩、佤族手镯等,每件展品都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审美态度和文化习俗。铜器展品有红铜、黄铜、紫铜等多种类型,其工艺更是丰富多彩,如斑铜工艺、乌铜走银工艺等。

珠宝玉器

珠宝玉器包括玉石、琥珀、玛瑙、水晶。所选展品多为明代和清代材质上乘、雕工精良的藏品。如:明代白玉镂雕花卉带版、明初玉雕鹭鸶如意头、明代鱼龙人物座屏等。清代玉雕的最具特色,如:清代翠玉长命富贵笔掭、清末翡翠帐钩等。

雕刻工艺

雕刻工艺包括竹、木、牙、石、角、骨等不同材质、不同形制的藏品数十件。“牙雕行草书嵌挂屏”是展览中的亮点,其高198厘米,宽58厘米,共12幅,均为云南当地名家所书写。书法精湛,雕刻精美,是难得一见的珍宝。

建筑特色

云南省博物馆于1964年建成使用。它是一座主楼七层,两翼三层的宝塔式建筑,通高40余米。大楼一至三层为展厅,面积共4200平方米,前面是12根合抱粗的圆形大柱,屋顶金色刹杆灿灿,红星闪烁,气势雄伟,造型别致。

基本陈列

该馆的基本陈列是“云南奴隶社会历史陈列”,展出云南青铜时代 800余件文物,介绍了云南青铜文化的分布、阶级关系、社会生产活动、精神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情况。“云南少数民族风物志”展出3000余件少数民族文物资料。专题陈列有“云南原始社会”、“云南奴隶社会”、“云南近现代史”、“红军长征过云南历史”等。该馆还举办过“从猿到人”、“古代陶瓷”、“古代绘画”等数十个展览。

1984年,该馆青铜器展览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展出,1986年又在瑞士苏黎世和奥地利维也纳展出。该馆出版有《云南省博物馆馆藏铜鼓图录》、《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担当书画集》、《云南青铜器论丛》、《云南青铜器》等专著。

来馆地址

到达昆明市后,可乘4路、5路、26路公交车在“艺术剧院”下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