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焦人
释义

菲律宾群岛有7000多个岛屿,100多个民族。其中有一个奇特的民族——巴焦族,他们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海上,与大海打交道。

巴焦人简介

巴焦人属萨马拉人种,勇敢善良,不怕艰险,不喜欢在陆地安居,宁愿生活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捕捉鱼虾,随波游荡,自由自在。人们称他们为“海上的萨马拉人”或“马焦人”,是“渔民”的意思。

巴焦族的由来

多少世纪以来,该民族一直生活在海上,游走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之间的水路上。巴焦族散居四方的起源可以在讲述马来西亚柔佛国一位公主的传说中得到印证。当公主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卷走后,悲痛欲绝的父亲遣散了他的臣民,要求他们找到他女儿之后才能返回家园。巴焦人的日常生活历经数代的时光变迁之后,巴焦人适应了周围的海洋环境,虽然他们被边缘化了,但他们积累的海洋知识依然受到马来大苏丹的尊崇,后者在建立和保护海水贸易路线时经常要采纳他们的建议。巴焦人掌握着娴熟的自由潜水技巧,深入30米的水下追逐鱼群或捡拾珍珠和海参完全不在话下。海参不仅是巴焦人餐桌上的美食,而且也是他们经营了几百年的商品。

巴焦人的日常生活

巴焦人世世代代以船为家,常常乘坐各种小船,在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周围海域的海面上到处漂泊,往来于各个小岛之间,向大海和荒无人烟的岛屿捕猎和寻找生活所需的食物。

巴焦人都善于造船,式样也是五花八门。每户人家一般都有好几条船。有一种小船,船上装有舱屋,专门是供居住的,叫做“利柏”;另一种叫做“真金吉”的小船,是一种轻型船,主要用来搬运货物;还有一种叫做“达潘吉”的小船,是专门捕捞鱼和贝类的。小船通常涂上许多不同的颜色,使人看了很容易识别。

巴焦人颧骨高耸,色黧黑全身皮肤被海风吹得十分粗糙,头发也被晒成棕色了。因为他们长年累月同大海打交道,风餐露宿,在大海中浮沉,个个就有了极好的水性,人们是潜水能手,不用任何潜水工具,就可潜进水下20多米深处,捞取各种珍珠贝类以及其他珍贵的海洋生物。捕来的鱼儿、玳瑁,捞取到的牡蛎、珍珠等,便用业用其他民族进行交易,换取所需的食物和日用品。

擅长潜水的民族

巴焦人生活在位于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群岛指点的珊瑚海中,与海洋亲密共处,几乎从来没有上过岸。这里的一位“水下猎人”的绝技令人瞠目结舌,他通过意念下潜到20米深的海底,即使没有负重,也能悠然的在海底大步穿行,仿佛在陆地上打猎一般。在水压下他可以仅凭一口气在海底捕鱼5分钟!

由于潜水是巴焦人一项司空见惯的日常活动,所以他们从小就会故意刺破自己的耳膜。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Torosiaje社区的伊姆兰·拉哈桑介绍说,“你的耳朵和鼻子会血流不止,因为头晕目眩,你不得不在床上躺一个星期,从此,你潜水时痛苦就不会再与你相伴。”难怪许多巴焦族老人听力都不太好。巴焦人潜水时都会佩戴镶着玻璃镜片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

水上生活

安妮·凯西姆同她的儿子拉姆丹曾经在这样的村庄居住了6个月,他们的生活来源是采集珊瑚礁里任何可以采集的东西。傍晚时分,他们与其他船只一起停靠在一座小岛附近风平浪静的红树林边。他们在船尾生火启灶,或炙烤海贝,或煮炖海鲜。对于他们,与大自然亲近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我喜欢生活在海上,捕鱼划船,感受冷热变化,” 安妮说。

这种生活显然不太容易。大多数的巴焦家庭都配备了最低限度的发动机,但安妮家里却装不起。“每当去Torosiaje(村落名),我总是划船而行。我们一贫如洗,丈夫死于抽筋。”其实她所说的应该是减压病。现在,有些钱的都会购买压缩机来帮助潜水。把压缩空气通过花园软管输送给潜水员能使他们下潜的更深的地方(超过40米)待得更长。由于巴礁人对暴露在高压下的限制条件认识不足,许多人因为血液中充斥了致命的氮气泡儿导致残疾或毙命。

巴焦人的一生

巴焦人曾经谋略在岛屿沿海定居,用竹、木和树叶盖草房,但由于不习惯定居生活和别的民族的干扰,不能长久固定一处,依旧长年累月地生活在海上。海上的颠沛生活比陆上生活艰苦得多,加上疾病和贫困,巴焦人的寿命都很短。

巴焦人盛长近亲结构,往往影响后代的身体健康。有时男女双方血缘关系过近时,人们就会向“海怪”送祭品,往海里抛掷家中的珍贵饰品,祈求保佑子孙后代健康长寿。巴焦人崇拜自然,迷信鬼神,遇到任何灾难,随时准备好了祭品,祭奠那些魔鬼和恶神,乞求消灾。

巴焦人以船为家,以船为生,人们在船上出生、成长,在船上成家、生孩子。人死了实行水葬。水葬时,死者的亲戚把刻有小海马的雕像切碎后抛进海里,据说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在海洋中得到超度。

黛安娜·波图提贺是在大海上出生的,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一生都是在宽1.5米长5米的小船上度过的。他只有在用捕捉来的鱼去换取大米或需要添加饮用水的时候才会上岸,他小船上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坛坛罐罐、煤油灯,还有若干盆栽植物……

是巴焦族的未来在哪里

因为利润的诱惑,尤其是利用氰化钾来捕捉海产品的时候。氰化物捕鱼法最早由香港鱼船引入菲律宾地区,目的是为了捕捉生活在珊瑚礁丛中的石斑鱼和苏眉,用以满足海鲜酒楼对活鱼的高增长需求。此方法很快就传遍了珊瑚礁三角区。

该生物区面积广阔,跨越东南亚6个国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已知珊瑚有76%都集中在这里。捕鱼时,潜水员用塑料瓶对准目标物种喷洒有毒的云雾,这种做法不仅使鱼类晕头转向,也会破坏珊瑚栖息地。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分析,如今该行业的产值每年高达8亿美元。

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解决方案,使原本以海为家的游牧巴焦族,搬入苏拉威西岛沿岸地区的高脚屋中定居。但在Torosiaje社区,更多的巴焦族人离开政府指定的定居点,回到了大海的怀抱,在仅临海洋一公里的地方,建立起他们自己的生活社区,并靠打渔为生。

消费意识的转变,才有望使捕鱼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例如在香港的消费者,其观念的转变,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正是渔民和一些公司正在努力传达的理念,靠传统的鱼钩和网线来捕获石斑鱼,而不是靠氰化物毒药。传统的捕鱼方式在收益方面的缺陷很明显,但同时优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更加环保卫生,当这种理念得以推广后,或许所有食客们都会希望自己餐桌上的鱼就是这种鱼,这也是巴焦人又能保持传统生活方式还能改善生活的两全之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