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
释义

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即从西三河印度河、杰赫勒姆(Jhelum)河、杰纳布(Chenab)河向东三河即萨特莱杰(Sutlej)河、比阿斯(Beas)河、拉维河调水。该工程规模巨大,共兴建了2座大型水库,5个拦河闸和1座带有闸门的倒虹吸工程,开凿了8条相互沟通的联结渠道,总长为589km,附属建筑物400座。总输水流量近3000立方米/秒。各项工程均已在1965~1975年完成。

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

West to East Water TransferProject in Pakistan

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过去一直是由印度河和东侧五大支流分别引水灌溉。1947年印巴独立分治后,所定国界将印度河及五大支流的上游部分划归在印度境内,下游部分划归在巴基斯坦境内,从而使两国引起上下游水纠纷。经过长期的协商谈判,两国政府于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水条约》。根据条约,巴基斯坦每年从西三河引水1665亿立方米,印度每年可从东三河引水407亿立方米。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就是具体实施《条约》的一项大型工程。

水源工程

在杰赫勒姆河上修建的曼格拉坝和印度河干流上修建的塔贝拉坝,将来自北部高山区的丰沛的降雨径流和春未夏初的喜马拉雅山积雪冰川融化形成的径流存蓄在水库内,待到枯水期输往东三河农业基地进行灌溉。各河的平均年供水量为:印度河卡拉巴格闸以上1141亿立方米,杰赫勒姆河曼格拉站以上273亿立方米,杰纳布河玛拉站以上320亿立方米。

(1)塔贝拉水库。位于首都伊斯兰堡西北80km的印度河干流上,是印度河开发计划中最大的工程,它是一个多用途的综合水利枢纽。

塔贝拉水库坝高143m,总库容13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为115亿立方米,占入库总水量的13.9%,有效地调节了径流。该水库于1968年开始施工,1976年蓄水。

(2)曼格拉水库。位于首都伊斯兰堡东南64km的印度河支流杰赫勒姆河上。工程由曼格拉主坝,贾里(Jari)副坝和苏希安(Sukian)坝组成。主坝坝高116m,总库容72.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为66亿立方米,占坝址处杰赫勒姆河径流量的24%。最终规模大坝高138m,总库容11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12亿立方米。主要任务是为西水东调工程储存补充灌溉水。此外,还承担发电和调节洪水的任务。该工程于1962年动工,1967年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

拦河闸

先后共修建了5处拦河闸和一座倒虹吸工程。为西部3条河流引水到东部3条河流下游提供控制河道和引水的条件。

(1)查什马闸。位于印度河上,在卡拉巴格坝的下游,于1971年建成。

该拦河闸抬高水位2.135m,形成9.3亿立方米的库容,闸全长1082m,泄水闸装有52扇15.2m×8.24m的闸门,泄洪流量为26885立方米/秒。主要通过联结渠道向杰赫勒姆河引水,通过右岸干渠(长272km)引水138.2立方米/秒,灌溉西北边境的D·J·汉(D·J·Khan)地区14万公顷和旁遮普D·I·汉地区的8.9万公顷土地。此外还为现有的帕哈堡(Paharpur)渠供水。

(2)腊苏尔闸。位于杰赫勒姆河上游,于1967年建成。拦河闸全长978m,设有50孔泄洪闸,泄洪量24060立方米/秒,该拦河闸的作用是将曼格拉水库的水通过该闸和联结渠向杰纳布河引水,最大输水流量为538立方米/秒。

(3)马拉拉闸。位于杰纳布河上游。该闸全长1363m,泄洪闸最大泄洪流量3113立方米/秒。它控制杰纳布河上游来水,通过联结渠向拉维河引水或者通过上杰纳布渠向巴基斯坦东部迪巴尔布尔地区引水。该闸早在1887年施工,1915年建成即开始向上杰纳布渠道洪水。西水东调工程开始后,将该闸进行了改造,于1968年完成。

(4)卡迪拉巴德闸(Qadirabod)。位于杰纳布河上,在汉基以下28km处,1967年完成。拦河闸全长1028m,泄水闸最大过闸流量为25500立方米/秒。它通过联结渠也向拉维河引水。

(5)锡德奈(Sidhnai)闸。位于拉维河上,1965年建成。拦河闸全长213m,泄水闸装有15孔12.2m×4.57m闸门,最大过闸流量为4245立方米/秒,通过联结渠向萨特莱杰河引水。

(6)锡德奈-巴哈尔尔联结渠的梅尔西(Mailsi)倒虹吸工程,位于拾拉尔以南300km处,从萨特莱杰河底下通过。虹吸管长约680m。1964年建成。最大容许通过流量110立方米/秒。位于萨特莱杰河上的梅尔西闸,全长488m,设有24孔18.3m×2.14m的闸门,最大泄洪量12150立方米/秒。

联结渠

1965~1970年间,逐步完成8条联结渠的施工,渠道总长度为598km,挖方2.56亿立方米。当全部运行时,总输水能力达2915立方米/秒。它们组成上、中、下3条调水线路:上线联结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拉维河和萨特莱杰河;中线联结印度河、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拉维河和萨特莱杰河;下线联结印度河和杰纳布河。

(1)腊苏尔-卡迪拉巴德联结渠。在木尔坦处从杰赫勒姆河取水流入杰纳布河,渠长48km,输水流量538立方米/秒,1967年建成。

(2)卡迪拉巴特-巴洛基联结渠。在巴洛基处从杰纳布河(包括从杰赫勒姆河引入杰纳布河的水)引水入拉维河,长129km,输水流量527立方米/秒,1967年建成。

(3)巴洛基-苏菜曼基联结渠。将拉维河水引入萨特莱杰河。渠长63km,输水流量174立方米/秒,1968年建成。

(4)查什马-杰赫勒姆联结渠。自印度河干流引水入赫勒姆河,长102km,输水流量614立方米/秒,1971年建成。

(5)特里姆穆-锡德奈联结渠。从杰赫勒姆河与杰纳布河汇合处的特里姆穆引入拉维河(包括输送从印度河引入杰赫勒姆河的水),渠长71km,输水流量312立方米/秒,1965年建成。

(6)锡德奈-梅尔西联结渠。从拉维河上的锡德奈引印度河干流、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三河之水入萨特莱杰河,渠长100km,输水流量283立方米/秒,1965年建成。

(7)梅尔西-巴哈瓦尔河联结渠。从萨特莱杰河引水入巴哈瓦尔地区伊斯兰运河。渠长16km,输水流量110立方米/秒,1965年建成。

(8)当萨-潘杰纳德联结渠。从印度河干流引水。渠长61km,输水流量340立方米/秒,1970年建成。

除了修建以上工程外,从1965~1971年间,改建了原有的特里姆穆闸(建于1939年)及巴洛基闸(建于1915年),加大了闸的过水能力,同时,对原有的三条联结渠(巴洛基-苏莱曼基;马拉拉-拉维;布班瓦拉-拉维-巴定-迪巴尔布尔)进行了改建和修复,从而提高了联结渠的过水能力。

工程特点

(1)利用向下游缓倾的地形条件,按不同高程布置3条引水线路,运行机动灵活。

(2)有些联结渠深达12m以上,水面也低于地下水位,有利于当地排水;但有些联结渠的水面高于地下水位,抬高了地下水位。因此采取了河床局部衬砌来减少渗漏和沿联结渠打井抽水的措施以减少渗漏。

(3)联结渠与很多排水渠交叉,多数采用立体交叉工程;也有采用平交和立交相结合的方法,即在联结渠输水时,排水从涵洞中穿过;联结渠停水或水位较低,而排水渠流量大,水位高时,开启平交闸,将部分流量排入联结渠。

西水东调工程联结渠的开凿,把印度河谷平原中的五大河流互相连通起来,经塔贝拉、曼格拉两大水库调蓄的水,使原来极为干旱缺水的平原东南部的320万公顷耕地得到了灌溉,使该地区免除了严重的缺水状况和荒漠化的威胁;并且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使巴基斯坦近九年来由原来的粮食进口国变成粮食出口国。食糖、奶品也基本达到自给,还出口大宗毛皮、棉花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