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岳忠武王祠 |
释义 | 《岳忠武王祠》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诗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通过南宋迁都的故事来表明作者反对迁都、坚守北京的主张。本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鞑靼大军压境,很多人主张放弃国都,南迁南京。于谦力排众议,坚守北京,打击外敌。 中文名称:《岳忠武王祠》 类别:咏史诗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于谦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字数:56字 作品原文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作品译文自南宋建都杭州以来,舍弃了汴梁巍峨的宫阙。此时号称中兴宋室,可有几个将领能克敌制胜呢?反倒是主和负国的奸臣一直掌权。在寒雨中,岳王祠庙满是黄叶堆积,青山野坟间白云霭霭。为什么朱仙镇大捷之后,岳将军就再没能打胜仗、高奏凯歌了呢? 作品评析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南下迁都南京,以躲避鞑靼大军的刀锋,在一片迁都声中,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这首诗用南宋迁都的故事来向人们说明迁都是错误的,在这首诗中,于谦很痛心宋的迁都,他更痛心当今的的时事,诗中虽然没有直说他的政治主张,但是全诗强烈的侵透他的坚守北京的主张。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诗人。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明成祖年号,公元1403—1424年)进士,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公元1430年(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公元1446年(正统十一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他整饬兵备,率师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公元1457年(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有《于忠肃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