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越州
释义

越州,古地名,前身是夏朝的会稽,春秋的越国,秦汉的会稽郡,隋唐改名越州(今绍兴)。唐代的越州是江南最大的中心城市,工商业发达,大宗商品远销海外,杜牧赞为“提封七州,衣食半天下”,其后更称“固已被四方而盈二都”,是唐朝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和经济中心之一。越州也是隋唐的文化中心之一,。唐宋时期几乎所有著名的诗人都来过绍兴,倾慕会稽的六朝风华,隋唐繁雄,唐诗数量只有东西二都可以比肩。元稹诗曰“仙都难画亦难书,天下风光数会稽”。

越州

南朝宋置

越州为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于泰始七年(公元471年)所立,州址临漳,就在今广东浦北县石涌乡坡子坪的仰天湖边。领临漳、百梁、陇苏、永宁、安昌、富昌、南流、合浦、宋寿九郡。

南齐越州领临漳、合浦、龙苏、百梁、安昌、盐田、封山、南流、定川、齐宁、北流、陆川、马门、越中、高兴、永宁、齐康、吴春俚、富昌、思筑20郡。

梁天监元年(502年)后,越州治所迁合浦县(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城。至中大同元年(546年),领永宁、龙苏、富昌、思筑、盐田、陆川、齐宁7个郡。

陈越州领合浦、百梁、封山、龙苏、定川5郡。

城市变迁

隋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称禄州。

大业三年(607年),禄州与合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合州。同年合州改称合浦郡,隶属扬州,辖11县,郡治在合浦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同年析合浦县部份辖地设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县,同属越州。贞观八年(634年),越州改称廉州。

隋置

隋朝 越州发展历程

隋大业元年(605)废诸州总管府,改吴州置越州;大业三年,越州复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会稽郡为越州,置总管府,总管越、嵊、姚、鄞、松、婺、衢、 、丽、严、绸11州。越州直领会稽、诸暨2县。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督五州。省姚州为余姚县,另析置山阴县,越州直领会稽、山阴、诸暨、余姚4县。武德八年,省鄞、嵊2州及山阴县;越州都督府督越、婺2州。

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10道,越州督泉、台、建、括等6州,隶江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析天下为15道,江南道分为江南东、西道,越州隶江南东道。

天宝元年(742),越州复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58),会稽郡复为越州。同年,江南东道析为浙江东、西道。浙江东道节度使驻越州。

贞元元年(785),析会稽县复置上虞县。贞元三年,再置浙江东道,时睦州改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辖越、婺、衢、明、台、处、温7州,治越州。

中和三年(883),浙江东道观察使赐号为义胜军节度使;光启三年(887)改威胜军。治越州。

乾宁三年(896),平董昌,号越州为东府。

五代,隶属吴越国。梁开平二年(吴越天宝元年,908),敕升越州为大都督府。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纳土归宋,宋袭五代制,越州仍称大都督府越州镇东节度使。

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15路,越州属两浙路。熙宁七年(1074),两浙路析为两浙东、西路。两浙东路治越州,辖钱江以南越、婺、衢、明、台、处、温7州。是年九月合为两浙路,九年复分,十年复合。

建炎三年(1129),再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西路,两浙东路辖属依旧。四年四月癸未,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于明年正月改元绍兴。时越州官吏军民僧道上表乞赐府额,遂仿唐德宗以兴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故事,于同年十月升越州为绍兴府。

如今的越州

越州治所就是今天的绍兴市越城区。

1949年5月绍兴解放,设绍兴市,后分别设绍兴县、绍兴地区,为绍兴县、绍兴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83年7月,绍兴撤地建市设越城区,现越城区为绍兴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绍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越城区实际管辖8个镇、街道,164个行政村,60个社区居委会,5个镇属居委会。区域面积195.29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41.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3.01亿元,第二产业154.94亿元,第三产业373.83亿元,三个产业比重为 2.4:28.6:69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11年全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68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917元。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越州,会稽。都督府。开元十万七千六百四十五。乡二百一十。元和户二万六百八十五。乡百四十五。今为浙东观察使理所。

管州七:越州,婺州,衢州,处州,温州,台州,明州。县三十(七)〔八〕。

都管户一十万四千三百六十七。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越,周礼“吴越星纪之分”。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以奉禹礼,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于兹矣。后代句践称王,与吴王阖闾战,败之?音醉。李,故城在今嘉兴县南三十七里。夫差立,句践复伐吴灭之,并其地。

遂渡淮,迁都琅邪,朝贡周,周锡命为伯。至六代,王无︹为楚所灭。秦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后汉顺帝时,阳羡令周喜上书,以吴、越二国,周旋一万一千里,以浙江山川险绝,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为吴郡,东为会稽郡。自晋至陈,又于此置东扬州。隋平陈,改东扬州为吴州,大业元年改为越州。武德四年讨平李子通,置越州总管。六年陷辅公┙,七年平定公┙,改总管为都督。

州境:东西六百四十八里。南北三百六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五百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六百七十里。东至明州二百七十五里。东南至台州四百七十五里。西南至婺州三百九十里。西北至杭州一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甘橘,甘蔗,葛根,石蜜,交梭白绫。自贞元之后,凡贡之外,另进异文吴绫,及花<?皮>歇单丝吴绫、吴朱纱等纤丽之物,凡数十品。

管县七:会稽,山阴,诸暨,於姚,萧山,上虞,剡。

会稽县,望,郭下。山阴,越之前故灵文(国)〔园〕也。秦立以为会稽山阴。汉初为都尉。隋平陈,改山阴为会稽县,皇朝因之。吴越春秋云:“禹巡行天下,会计修国之道,因以会计名山,仍为地号。”山阴县,秦旧地,隋改为会稽。垂拱二年,又割会稽西界别置山阴,大历二年刺史薛兼训奏省山阴并会稽。

七年,刺史刘少游又奏置,今复并入会稽。宋略云:“会稽山阴,编户三万,号为天下繁剧。

重山,大夫种葬处。

会稽山,在州东南二十里。

兰亭山,在州西南一十一里。

大海,在州东四十里。

镜湖,后汉永和五年太守马臻创立,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闭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无凶年。?是塘周回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顷。

山阴县,望。同会稽。

诸暨县,望。东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秦到也,界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

越王允常所居。

鸟带山,在县北五十里。出紫石英。

余姚县,紧,西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旧县。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曰余姚。隋平陈废。武德四年复立,仍置姚州,七年废州。

四明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大海,在县北三十里。

萧山县,紧。东北至州一百里。本曰余暨,吴王弟夫?邑。吴大帝改曰萧山,以县西一里萧山为名。

浙江,在县西二十五里。

浦阳江,在县南一十五里。

上虞县,上。西至州九十六里。故城西枕上虞江。隋平陈废,贞元元年刺史王密复奏置。

上虞江,在今县西二十八里。

剡县,望。西北至州一百八十五里。汉旧县,故城在今县理西南一十二里,吴贺齐为令,移理今所。隋末陷于李子通。武德中以县为嵊州,六年废州,县依旧。

天姥山,在县南八十里。

剡溪,出县西南,北流人上虞县界为上虞江。

婺州,东阳。上。开元户九万九千四百九。乡一百八十九。元和户四万八千三十六。乡二百。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越之西界。秦属会稽郡。今之州界,分得会稽郡之乌伤、太末二县之地,本会稽西部,常置都尉。孙皓始分会稽置东阳郡。陈武帝置缙州。隋开皇九年平陈置婺州,盖取其地于天文为婺女之分野。隋氏丧乱,陷于寇境,武德四年讨平李子通,置婺州。六年,辅公┙叛,州又陷没。七年平定公┙,仍置婺州。

州境:东西三百三里。南北四百五十六里。

八到:西北上都三千九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三千三十五里。正北微西至睦州一百六十里,水路一百八十里。正北微东至越州三百九十西至衢州一百九十里。东南至处州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藤,纸。赋:?布。元和贡:纤纩,白藤,细纸。

管县七:金华,义乌,永康,东阳,兰溪,武义,浦阳。

金华县,望。郭下。本汉乌伤县地,献帝初平三年,分乌伤置长山县,属会稽郡。隋平陈,改为吴宁县,十二年又改为东阳县,十八年又改为金华县。其长山一名金华,故取名焉。

东阳江,有二源,一南自永康县界流入,一东自义乌县流入,至县界南合为一,谓之东阳江。

金华山,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重道处。出龙须草。

义乌县,紧。西南至州一百五十一里。三秦乌伤县也,孝子颜乌将葬,群乌衔土块助之,乌口皆伤,时以为纯孝所感,乃于其处立县曰乌伤。武德四年,于县置绸州,县属焉,又改乌伤为义乌。

永康县,望。西北至州一百九里。三溪乌伤县地,吴大帝分乌伤之南界置,隋废。武德四年於县置丽州,八年废州,县属婺州。

东阳县,望。西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乌县地,垂拱二年分义乌县置,取旧东阳郡名也。

兰溪县,紧。东南至州五十里。咸通五年割金华县西界置。

兰溪,在县南七里,东北流入东阳江,武义县,上。北至州九十里。天授二年,分永康西界以为武义县。

浦阳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二里。天宝十三年,分义乌县北界置。

浦阳县,在县西北四十里。出双溪山岭,东入越州诸暨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