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远公讲经台
释义

作者在诗中用“青莲”来比喻讲经台,用“狮子吼”喻指法师的讲经。最后一句写“野狐”听经,此句喻指由于高僧已去,无人摧邪显正,故而许多有悖于佛经的学说时有泛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慧远大师的无比崇敬,也表现了诗人对高人不在真经难求的慨叹。

作品名称:远公讲经台

创作年代:明朝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王守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远公讲经台

【创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远公讲经台

远公说法有高台①,一朵青莲云外开②。

台上久无狮子吼③,野狐时复听经来④。

作品注释

①远公:指东晋庐山慧远大师。大师曾在庐山东林寺建造般若台,讲经说法。

②青莲:是印度所产的一种植物,类似中国的白莲。由于其出淤泥而不染,故常作为微妙高洁的象征。

③狮子吼:本指佛陀之说法,因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慑伏,好像狮子一叫,百兽降伏。后来也用来指法师的讲法。

④野狐:学道而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野狐禅泛指歪门邪道。

作品译文

慧远大师当年讲经说法有这样一座恰好嵌在山顶高高的讲台,

远远望去,真像一朵青莲华开放在云端。

讲经台上已经很久没有法师宣演佛理了,

那些野狐还不时返顾,以期听闻正法而脱离畜生之身。

作品赏析

慧远大师是东晋时期南方佛教的领袖,他在庐山讲经说法,孜孜不倦,并特别修建了般若台,以供讲经之用。此外,大师与刘遗民等弟子共同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也是在此般若台前。无奈世事无常,经历了千余年的沧桑,到明朝时佛教已甚为衰颓,所剩的只是荒芜的寺院,久废的经台,昔日法会之胜景亦遥不可及。王守仁于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曾来庐山游历,见东林寺景象,也不觉感叹世事无常,为慧远大师的佛学事业的远逝,而作此诗以抒胸臆。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