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尔塔沙·波特
释义

巴尔塔沙·波特,中国史籍记载为“出海王”,17世纪荷兰荷兰东印度公司海军提督。

事件背景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迫切要求发展海上贸易,东方世界成为重要的目标。荷兰人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来东方,16世纪末侵入爪哇,将葡萄牙人的势力从摩鹿加岛排挤出去。次年转泊澳门,要求通商,遭当道拒绝。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水师提督韦麻郎率船队转向闽海,夺占澎湖。时福建税监高采(宝盖头)接受贿赂。而沈有容主张对荷兰殖民者“谕以礼,惧以祸,令其自疑”。他凌波冒险,率兵直趋澎湖,荷兰人被迫从澎湖撤离。1622年荷兰人再度入侵澎湖,修筑城堡固守。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1664年郑成功把荷兰殖民者逐出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郑成功驱逐出台湾后,念念不忘卷土重来,但由于力量孤单,又没有一个立足的基地,因此希望借助清朝的力量消灭郑氏,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清朝统治者由于缺乏足以战胜郑氏的海军力量,需要借助荷兰人的大型夹板船。他们互相利用,签订军事协议,联合军事行动。

事件经过

1662年6月,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派出由12艘夹板船,1284人组成的远征舰队,由海军提督巴尔塔沙·波特率领从巴达维亚出发。8月14日,荷兰舰队驶抵闽江口五虎门。各船上均竖有大纛旗,上书“支援大清国”。靖闽王耿继茂与闽督李率泰对与荷军合作不敢擅自主张,上报清廷。1663年2月2日清廷批示“彼红毛人来船出力剿贼,殊甚可嘉。可否助战,著该王、总督等核议具题。所带货物,著委员监督贸易。”康熙二年(1663年)春,波特率舰队返回巴达维亚。

1663年7月1日,波特再次率领由16艘夹板船、2600人和价值1370荷盾的货物组成的舰队,从巴达维亚出发,8月29日抵达闽江口,受到清方热情款待。靖南王耿继茂和福建巡抚委托官员拨给房屋,以便荷兰人“卸存货物”,并邀请荷舰驶往泉州会齐。10月15日荷舰驶入泉州湾,耿继茂在泉州郊外帐篷中欢迎波特一行,清军出席的还有贲岱、金世德、马德功、郑鸣俊等。波特向耿继茂递交一封信,提出军事合作、自由贸易等11款,即通常所说的清荷联军协议的草本。耿继茂答应取下金门、厦门后,方可通市。

波特在耿继茂帐篷中,目睹了郑成功将领杨富及其50名属下降清的仪式经过。

1663年11月18、19日清荷联军攻击郑成功,因寡不敌众,郑成功退出厦门,不久又退出金门浯屿。1664年7月7日,波特率领12艘船,第三次驶往中国。8月20日打败澎湖的郑成功军队,27日侵占台湾北部的鸡笼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