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尔干国家杯 |
释义 | 首届巴尔干国家杯历时三年(1929~1931),参赛队包括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比赛以双循环的方式进行,每支球队都要与其他球队交锋两次,一次在主场,一次在客场,各队每胜1场得2分,平1场得1分,输球不得分,每届杯赛结束之后,积分最高的球队获得冠军。首届巴尔干国家杯的冠军得主是罗马尼亚,他们当时的成绩是5胜1负,进26球失13球。 重大改革第一届巴尔干国家杯结束后,大赛在1931年就迎来了重大改革:比赛开始采取赛会制,每支球队只与其他球队交手一次,比赛时间也由此前的三年变成了一周左右。从1932年至1936年,参加巴尔干国家杯的四支球队没有变化,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赛事宣告中断。1946年,随着“二战”的结束,巴尔干国家杯重新开打,希腊宣布退出比赛,阿尔巴尼亚成为了新成员,并一举夺得了二战后的首座巴尔干国家杯。1947年,当时的世界劲旅匈牙利队也加入了巴尔干国家杯,并在当年夺得了冠军,他们曾在对保加利亚的比赛中以9∶0狂扫对手。1948年,巴尔干国家杯的参赛队达到了七支,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也加入到赛事中。但是,由于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该年的比赛未能顺利举行完毕(总共只进行了10场比赛),从此这一赛事便陷入了漫长的停办期。这一停,足足让球迷们等待了25年。 赛制修改1973年,巴尔干杯“重出江湖”,赛制再度修改,参赛队伍缩小至四支,只进行两回合制的半决赛和决赛,比赛时间为四年,希腊、保加利亚、土耳其和罗马尼亚参加了比赛。最终闯入决赛的是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主场以1∶0战胜对手,客场以2∶3小负,凭借着客场进球多的优势赢得了冠军。1977年,南斯拉夫加入比赛,但他们在最后一届巴尔干杯决赛中以两回合3∶4的总比分不敌罗马尼亚,与冠军擦肩而过。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