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 |
释义 | 2010年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系列纪念活动将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拉开帷幕,将历时一个多月。 活动简介2010年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学术会议、系列展览、中外文化交流、主题晚会等四大板块,共15项活动。届时,世界多国嘉宾,包括当年洗劫圆明园的英法等国的专家学者将云集北京圆明园。圆明园管理处表示,纪念活动仅限民间文化交流,并未邀请英法政要出席。 活动主题据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纪念活动的主题是“和平、合作、和谐”。陈名杰说,“圆明园的劫难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浩劫,也是世界文明的浩劫。纪念圆明园罹难,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世人,勿忘历史,反思历史,祈福和平、共建和谐未来。” 陈名杰表示,通过一系列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将进一步加强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利用与传承,打造圆明园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中外多元文化交流与世界和谐发展。” 活动内容10月18日,圆明园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圆明园管理处昨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系列纪念活动的情况。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说,纪念活动由学术会议、系列展览、中外文化交流、主题晚会四大版块15个具体项目组成,将持续到10月31日。 陈名杰说,经过半年之久的努力工作,圆明园150件文物修复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工作人员从园内现存的3万多瓷片中挑选出了1884片有关联性的瓷片,经过清洗、整理后拼接成形。其中相对完整、符合修复和展出标准的约有60多件,有很多完整度达到了70%以上。如康熙二龙戏珠碗、康熙青花龙红海水纹盘和康熙釉里红龙缠枝花纹碗等。部分修复完成的圆明园文物将在10月1日开始陆续与公众见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还拟定于明年对圆明园的修复文物进行全国性的巡回展出。 系列纪念活动的亮点还有:流散在北京地区现已回归的圆明园珍贵石刻文物将首次集中向游人开放;持续修复了半年之久的150件圆明园文物将第一次以历史的真实面向世人;我国古代建筑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样式雷,将真实再现圆明园的建造史;法中友好协会将向圆明园管理处捐赠第一位痛斥英法联军恶行的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先生的雕像; 2010年10月18日,将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举办大型主题晚会,通过“文明的对话:梦回圆明”、“世纪的交响:沧桑巨变”、“盛世的复兴:和谐起航”三个篇章来表现圆明园300年的沧桑巨变,展示和谐盛世给圆明园带来的勃勃生机;“勿忘国耻、励志腾飞——爱国主义主题航天展”。目前,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回归文物展、张宝成圆明园盛时全景巨幅绘画展等已正式开展。 陈名杰说,“和平、合作、和谐”是本次纪念活动的主题,通过展示圆明园的旧容新貌等内容,进一步反思历史,倡导和平,营造一个“勿忘历史、倡导和平、憧憬未来”的旅游氛围和文化环境;加强圆明园的保护与研究,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世界的和谐发展。陈名杰认为,圆明园的新生,理应见证人类用理性的沟通来解决各种问题的眼界和魄力,见证各国理解和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世界的和谐发展。 活动由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圆明园管理处、成龙中国、神舟传媒共同承办,中国圆明园学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单位协办。 三大看点七大展览首次集中圆明园回归文物展,首次集中向公众展出流散在北京地区现已回归的圆明园珍贵石刻文物,总计57件,包括仿杭州西湖意境的“柳浪闻莺”坊堳、观水法石屏风及石鼎,绮春园流杯亭茶座、谐趣园喷水池,以及石鱼、石狮、椭圆形石洗、方须弥座等精美石刻文物。 备受关注的圆明园文物修复取得了可喜进展。持续修复了半年之久的150件圆明园精美瓷器,将于2010年10月3日-10月31日首次以历史的真实面貌亮相。据介绍,这批精美瓷器,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从圆明园现存的3万多瓷片中精挑细选,最终将有关联的瓷片,经过清洗、整理后拼接而成。康熙二龙戏珠碗、康熙青花龙红海水纹盘和康熙釉里红龙缠枝花纹碗等精品都将首次面对公众。据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拟定于明年对圆明园修复文物进行全国巡展。 此外“圆明园三百年历史文化展”、“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与历史对话”——傅文俊摄影作品展“等,将集中再现圆明园辉煌盛景和300年的历史文化精粹。 维克多·雨果雕像“维克多·雨果雕像”将落户圆明园 2010年10月16日,法中友好协会将向圆明园管理处捐赠以1:1比例复制的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雕像。 维克多·雨果是第一位痛斥英法联军强盗恶行的著名作家。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义愤之声。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大型主题晚会大型主题晚会:梦回圆明 和谐起航 2010年10月18日,“梦回圆明” 大型主题晚会将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举行。通过“文明的对话:梦回圆明”、“世纪的交响:沧桑巨变”、“盛世的复兴:和谐起航”三个篇章展现圆明园300年的沧桑历程,展示和谐盛世给圆明园带来的勃勃生机。 据透露,由王平久作词、小虫作曲的纪念活动主题歌《不能忘却的纪念》,当晚将由著名歌手谭晶和韩庚唱响。歌词写到:“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把心种下我们已经准备好,沧桑土地也可以美丽富饶……不能忘记是为了天空更高……” 相关报道活动介绍9月27日起,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系列活动引起多方关注。纪念活动包括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展览、中外文化交流、主题晚会等4部分,一共15个项目,持续到10月31日,属于民间交流,未邀英法政要。 在30年前,1980年10月18日圆明园罹劫120周年纪念会上,焦点是“保护、整修、利用圆明园遗址”。宋庆龄、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建筑、园林、文物、历史、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界知名人士及各界群众共1583人,在《保护、整修、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上签名。 2010年,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和平、合作、和谐”成为主题。据报道,中国圆明园学会等8家一级学术团体组成的筹委会提出了新的倡议——“将圆明园遗址建成人类文明和谐纪念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未来再次指明了方向。 “150年前这一场劫难,体现了一种文明冲突带来了一种对人类遗产的灾难,牢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牢记历史是更高层面的理性的反思。文明的差异可能很长时间都会存在,这种文明的冲突怎么去解决?应该去理解、对话、合作,应该谋求更高层面的和平。”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说。 记住耻辱记住耻辱,圆明园亡灵涅槃出新的生命 1860年10月18至19日,是圆明园被大火焚毁的日子。一位军官这样描述当时浓烟蔽日的情景:“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在这两天里,营地和圆明园之间,日光被天空的浓云所笼罩,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 “火烧圆明园的只有英国联军。而且圆明园被毁不是只一次火烧圆明园造成的,这件事是"首恶",也可以说开启了圆明园遭到破坏的大门。”《文史参考》总编辑王翔宇谈到一些关于圆明园的误会。 对于这场大火,中国人“不能忘记”,在正觉寺山门广场上落成的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石正面,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下这四个大字,红色的字迹遒劲有力。 9月29日,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活动主题曲《不能忘却的纪念》的MV在遗迹大水法前正式封镜。导演宁浩说:“如果圆明园罹难时是在触底,现在就应该是已经在反弹向上了。”作曲小虫谈到旋律创作时说:“音乐开始前奏的小号吹奏,表达了人们的受伤心情,告诉我们自己岁月是可以被爱所唤醒的。” 是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啊,失去了多少无价的稀世珍宝,却从没有失去坚定的自信、坚韧的精神。”诗人丘树宏献给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大型青年诗会的诗歌《不朽的圆明园》中写到:“艰苦卓绝的华夏子孙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圆明园,都有一座不朽的圆明园。” 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叶廷芳感慨到,昔日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已经被人杀死了,再也不可能复活了!“须知,但她(圆明园)的亡灵已涅槃出新的生命,这就是文物的生命。如若把已被毁坏的物件修复了,等于把文物的生命又杀死了,这无异于圆明园的再一次遭劫!” 圆明园的记忆圆明园的记忆:寻找流散文物计划搁浅 圆明园的记忆以多种形式留存:画家张宝成绘制的巨幅圆明园盛时全景图让游客驻足赞叹,清代样式雷建筑图展览呈现圆明园建筑的精致复杂,《圆明园百景图志》集录圆明园近百个景观且详考疏证……但其中,最重要的两部分记忆就是圆明园遗址和流散文物。 10月8日,圆明园在遭英法联军火烧时唯一幸存保留至今的古建筑、清代皇室御用佛寺——正觉寺修缮复建主体工程正式竣工。在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中,圆明园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全国最大的遗址公园。 复建一个建筑实体的圆明园,是不可能的,运作数字技术“还原一个真实的圆明园”在学者的努力下逐渐成为现实。 今年9月中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次发布一项名为“再现圆明园”(Re-Relic)项目的最新成果——圆明园22景的3D复原效果图,公众可在相关网站上观赏发布景区的图像与3D视频,实现网上虚拟游园。 和遗址的“数字复原”相比,圆明园的文物修复和流散文物的寻找显得更为艰难。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圆明园首次集中展示了流散在北京地区的回归石刻文物,也让持续半年之久修复的百余件圆明园瓷器全国巡展。 “修复的总体来讲价值都不是太高了,因为太好的东西被人家抢走了。大多数都是一些简陋的,有的是一些产品拼接起来的,处于中等的一个水平。但是不管怎么样,是那个时代的东西,从历史来讲也是非常珍贵的,”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谈到圆明园修复的这批文物时说。 圆明园珍宝绝大部分流散海外是毋庸置疑的。有150万件?“其实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称。去年10月18日启动的圆明园海外流散文物摸底调查也在第一站美国之行回来后搁浅。 据报道,圆明园学术委员会一相关专家透露,计划过早中断,一方面由于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外寻宝动静太大,已造成一些海外博物馆不理解,甚至对寻宝小组戒备森严,“比如在研究人员到达之前,人家就已经准备好了律师函等法律文案,随时准备对抗”。 对于备受注目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的下落,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日前接受访谈时讲到:“兽首现在回归已经是五个,知道下落还有两个,就是去年拍卖会上的,另外五个确实不知道下落。也有一些消息,但是消息没有被证实。” 社会声音谁在“忽略”曾受劫难的圆明园? 《1860:圆明园大劫难》的作者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近日应邀来到中国,他赞成中国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称“这是一场富有勇气的纪念活动”。他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增强“记忆责任”。 他还曾不止一次呼吁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无条件归还中国,甚至致信法国总统。 据布立赛介绍,多数法国读者对这段历史不再回避。“我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特别是当年参与圆明园事件人的后代的来信,他们的祖先有的是军官,有的是翻译或者是普通士兵。看到我的书之后,便把他们祖辈原先的一些日记和收藏拿给我看,他们对祖辈们在中国所干的那些不光彩的事情感到羞愧。”布立赛说。 可是,国内媒体也注意到,英法媒体对于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系列活动的报道或者“简单提及”,或者“忽略”。英国《独立报》上提到圆明园的文章是讲圆明园将修复文物搬到网上吸引更多游客;欧洲电视1台和法国电视5台简单提及纪念活动,但对圆明园被焚,则只提到“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斗中被焚毁”。 台湾知名收藏家王度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圆明园浩劫是漫长历史长河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半个世纪的文物收藏积累,王度对于流散文物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说:“虽然很痛心,但现在我并不反对我们的文物摆在人家的博物馆里。” 王度认为,无论文物在哪里展示,它们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收回来,“希望以后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不再有战争爆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