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园有桃 |
释义 | 作品名称:园有桃 创作年代:西安 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诗 作者:无名氏 原文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译文果园里面长着桃, 果实可以作佳肴。 我的心中多忧伤, 又唱歌来又诵谣。 不理解我心的人, 说我书生太狂傲。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忧伤谁知道。 我的忧伤谁知道, 何不丢开不去想。 果园里面有酸枣, 果实可以作吃食。 我的心中多忧伤, 国中周游且消愁。 不理解我心的人, 说我书生不知足。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忧伤谁知道。 我的忧伤谁知道, 何不丢开莫烦恼。 注释歌:有乐调配唱叫歌。 谣:没有乐调配唱叫谣。 盖:此“盍”,何不的意思。 棘:酸枣树。 彼人:君子。是:对 子曰何其:你说你要做什么 行国:到处流浪 罔极:无极,妄想 其实之食/肴,之,可译为“是” 令: “食桃”与“食棘”也有安于田园的含义。 赏析《园有桃》描写不得志的士人的自我解嘲。他自得其乐,自得其是,心中有忧,无人可诉,也无人知晓,似乎并不介意旁人的议论,我行我素。尽管这样,仍然忧从心中来,他只是抛开自慰,可见他内心忧思之深,无法排解。 文学常识选自《诗经·魏风·园有桃》。《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