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原矛头蝮
释义

原矛头蝮-简介

中文俗名:原矛头蝮、老鼠蛇(福建德化)、龟壳花(闽南及台湾)、恶乌子(四川西南)、笋壳斑(四川西南、福建建阳 )、野猫种(浙江)、蕲蛇盖(浙江)、龟壳花蛇。

英文俗名:Pointed-scaled pit viper。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Cantor, 1839)

模式产地:印度阿萨姆。

是一种我国分布较广的小型毒蛇

生存环境境:

生活于丘陵及山区, 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 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川西牧区的剧毒蛇,吃鸟和小型兽类。卵胎生。

海拔:82~2200。

分布地区

国内分布: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国外分布:印度(阿萨姆), 孟加拉国, 缅甸。

濒危因素: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药用: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原矛头蝮身体有止痛的功效。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 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 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鳞14--16片。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小鳞。体长1米左右 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有夜行性。

其它相关信息

濒危因素: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药用: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原矛头蝮身体有止痛的功效。

保护等级:“三有”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