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渡镇 |
释义 | 袁渡镇位于江西省丰城市东北边缘,地处三府(南昌、临川、宜春)四县(南昌、进贤、临川、丰城)交界之处。总面积88平方公里,袁渡镇现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26个村小组,总人口5.1万人,其中集镇人口0.6万人。2005年,财政总收入53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8 元。渡镇素有“豇豆之乡”、“毛笔之乡”之称。 特色产业袁渡镇是丰城东北边陲的农业重镇。袁渡镇现有19个村(居)委会,201个村小组,总人口5万余人,耕地4.4万亩,总面积8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距省会南昌市50公里,交通便利,京九、向乐铁路穿境而过。袁渡镇有栽种水稻、蔬菜的传统,尤其是蔬菜种植远近闻名,产量高,品质优。豇豆种子占据南方大片市场,形成“北有辽宁新民,南有江西袁渡”的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袁渡镇的农产品一度出现了"卖难"现象,引导广大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蔬菜产品货畅其流,农民也从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袁渡镇共有豇豆种植面积2.5万亩,辣椒、黄瓜、茄子等其它蔬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200余元,据统计,袁渡镇农民人平纯收入46%来自蔬菜这一块。 袁渡镇蔬菜生产联合会成立于2002年初,其宗旨是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以信息交流、资源互补为手段,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规模化和无公害化生产,努力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协调会员组建农产品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大胆探索和培育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从而在调整袁渡镇农民产业结构、探索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以及农产品的有序进城,开拓省内外市场方面作出贡献。在生产环节,联合会一是引导农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联合会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民技术的培训,使农民掌握最新栽培和病虫防治要点。05年就举办了培训班4期,通过不同形式,培训人员达16000余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2期。还利用袁渡镇豇豆研究所、万新种业公司等成员单位的优势,先后从浙江、江苏、江西省农科院引进10多个豇豆优质品种,并大力推广薄膜育苗、大棚种植等先进技术和“春提早”、“秧育后”等高产模式和栽培技术,大大提升了蔬菜的品质和科技含量。二是引导农民搞好防病灭虫,使用无害化肥、农药,申报无公害产品。三是引导农民实行规模种植,建立蔬菜生产基地。联合会成立之日起,就是在菜农自愿的前提下推动蔬菜产业的规模运作,袁渡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000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近70%。当然,协会不是盲目的要求农民“东一处,西一处”,“既栽茄子、又种黄瓜、还种辣椒”式的扩大种植面积,而是根据耕地土质和交通位置分类连片建立种植基地,避免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产生。 在加工环节,联合会一是指导农户建储藏窖池,泡制豇豆。鼓励和扶助菜农建立大型储藏窖池,泡制豇豆,改变蔬菜的原始形态,延时销售,既错开了蔬菜集中上市时间,又增加蔬菜的附加值。袁渡镇已建成大、小储藏窖池3200只,容量15万立方米。二是指导农户将鲜豇豆制成干豆,组建了以“三王”蔬菜加工厂为龙头的蔬菜加工企业21家,将鲜豇豆制成干豆,全力推进产品的深加工。 在销售环节,联合会一是全力组建信息网络。二是大力整顿市场秩序。联合会成立之前,由于缺乏有序管理和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一度出现过坑农害农、坑商害商的现象。现在按照章程有效地整顿了市场秩序,做到了公平交易、信誉交易。良好的信誉环境吸引了周边乡镇和长沙、南昌、安徽、广东等地的经销商纷至沓来,实现了菜农与外商的“双赢”。三是努力开拓市场。流通联合会按照各地销售情况,成立了专门的营销队伍,开拓省内外市场,已在上海、福建、广东、湖北等地设立了营销窗口和销售点,形成了固定的豇豆等蔬菜鲜品和加工产品的销售网络,省外市场销售额每年增长达20%以上,联合会共为农民推销蔬菜产品6万余吨,实现销售产值5600万元,农民都说:跟着联合会干,好比系上安全带。 社会事业交通:尽管地处本市边缘地带,但交通还是非常通畅发达。 铁路:曾有向乐线为本镇重要交通,今有京九线与正在修建的向莆线等国家铁路主干线从境内经过。公路:到省城南昌 经由南昌三江镇及105国道直通省城; 到丰城市 新建成的小袁二级公路全长27.5公里,宽敞通达,半小时一趟的公交,50分钟即到; 到进贤文港 以前由王洲过抚河,对岸便是。现黄马东文大桥即将竣工,车辆可直通; 到进贤李渡 经抚河西堤,过即将竣工的李渡大桥,车辆可直通; 到临川大港 经抚河西堤公路,约半小时车程; 镇内交通 由于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乡村级公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村委会都通有水泥公路,大部分自然村建有水泥公路。 通讯:通讯网络覆盖袁渡镇,电话装机容量已超过4000门。有线电视连接村组。宽带网络覆盖集镇,正在向全镇发展。 文卫:中小学全国实现楼房化,袁渡中学、岩上小学被评为省示范性学校。 医疗卫生条件一流,科教文卫事业蒸蒸日上。 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袁渡镇发展较快。 围绕发展,袁渡镇党委、政府大兴招商引资,通过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袁渡镇,建起了服装加工、蔬菜加工、精米加工、蔬菜保鲜、化工建材、皮革制品、高档印刷、文化用品等工业企业47家,尤其是服装加工和蔬菜加工等主导产业聚集的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日益凸现,袁渡镇现有服装加工厂19家、蔬菜加工厂18家。 所辖村屯岩上村地处袁渡镇北部,与新华村、新湖村、棠胜村及南昌县黄马乡相邻,距袁渡集镇2公里,全村总面积22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197亩。辖区内有23个村小组,人口4059人,外出务工人员796人,全村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6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938元。全村党员84名,其中女党员7名。岩上村始终围绕着“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这一主题来开展工作。一是创建蔬菜基地。经营种子销售业务多年的村小组干部王昌德,走南闯北捕捉豇豆等蔬菜的供求信息,散发宣传资料,使岩上村用至袁渡镇豇豆种子销有门路,并建立了一个1000亩的豇豆示范基地、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亩观光大棚蔬菜。二是创建服装加工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王金财初中毕业后就走进南昌服装三厂的大门当一名学徒工,从此便与服装加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诚实厚道、手艺精湛的王金财告别了繁华的都市,毅然回到家乡办起了服装加工厂,他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投资100万元由单一的加工西装民菜到加工夹克衫、牛仔裤等多个品种。年加工服装50成套,拥有职工210人,电机200余部,年创产值650万元。一家富裕不是富,千家富裕才算富。在王金财的带领下余发水、余国良、王钦友、张向辉等也陆续办起了服装加工厂,解决了1100多劳动力就业问题,每个员工每年可从中获得5000元以上的工资报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