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豫西民歌
释义

简介

豫西地区流传的民歌 ,主要有工农生产的劳动歌曲、节日喜庆的灯歌、悠闲小调和一些商贩叫卖曲等。最常见的调式是徵调 ,其次为宫调、羽调、商调 ,大都由单一部式构成 ,或变型构成。其曲式结构 ,重复旋律引入某些新材料使乐思扩展 ,并置向着不同方向展开。其旋法特点是节奏基本相同 ,而各乐句的旋律音调、落音不同 

豫西民歌系指流传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三门峡市及所辖15个县(市)民歌的总称。

分类

豫西民歌大致有如下几类: 

1.劳动歌曲。包括工业、农业方面的劳动歌曲。工业劳动歌曲在豫西民歌中主要包括“船工号子”、“打夯号子”等。如偃师县的《黄河拉篷号》、《黄河拉船号》,伊川县的《打夯歌》等。这类歌曲是人们在从事集体性的沉重劳动中所喊唱的,用它起到振奋精神、增强干劲、统一步伐的作用。多采用一唱众合的演唱形式,因而节奏鲜明,强拍突出。领唱时,有时节奏比较自由,众合时多用齐唱,以劳动呼声为主。农业劳动歌曲在豫西民歌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山歌”和“田歌”。如灵宝县的《姐儿哥》、卢氏县的《望吾郎》、《采花》,栾川县的《打獐子歌》等,这类歌曲是山区群众在田间劳动或在山坡放牧、打猎时所唱的歌曲,多采用对唱、独唱、齐唱等演唱形式。无论是山歌还是田歌的节奏一般都比较自由,随个人兴致而即兴演唱。这类民歌的曲调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还与河南地方戏曲如豫剧或曲剧等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2.灯歌。灯歌就是豫西人在逢年过节或喜庆时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它是一种表演性或娱乐性的歌曲。如灵宝的《闹元宵》,偃师的《串金扇》、《勤俭歌》,洛阳的《玩花船》等。这类民歌的曲调一般都比较欢快跳跃,热烈轩昂,优美动听,歌词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3.小调。小调是泛指流行于豫西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能够独立演唱的,反映群众各个方面生活、抒发人们各种思想感情及自我娱乐时所唱的小曲。如流传在伊川的《十二月采茶》,孟津的《小佳人》、《纺花经》及洛阳的《催眠曲》等。这类民歌在豫西民歌中占比重最大。它的曲、词大都比较完整、稳定,旋律委婉优美、动听,其中有些如叙事类民歌的歌词往往有四五十段之多。

4.叫卖歌曲。叫卖歌曲在收集到的豫西民歌中只有很少的几首。这类歌曲是由小商贩为招揽生意,从一般吆喊声中发展而来的。货郎们走街串巷用这种带有歌唱性的喊声招揽生意,如流传在洛宁县的《少针无线难做活》等。这种民歌节奏自由、旋律变化多端,生动活泼,简易上口。由于和当地的语言、音韵结合得密切,因此,与当地的戏曲及说唱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历来有许多不同的叫法,如小曲、俚曲、小令、俗曲、时词等,而明清时代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民歌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并且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等艺术特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