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裕溪河 |
释义 | 裕溪河古称濡须水,上承巢湖水系来水。古濡须水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即已形成,从东关濡须口开始。濡须口位于濡须山、七宝山之间,濡须山在今含山县东关乡境,谓东关 简介七宝山在今无为县黄花乡境,谓西关。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古巢湖的出口,曾为吴魏相争的古战场。濡须水至黄雒河口折南流,经今仓头镇至马口闸进入上、下九连圩之间的马口河,于神塘河口入长江。而最早的入江口是神塘河口下游的栅港口,早已崩入江中,随之神塘河口至栅港口间的河段也崩入江中,濡须水的通江口才退至神塘河口。 形成及至南宋(1127年~1279年),巢湖至裕溪口的通江河道逐渐形成,自巢湖经东关沿杨柳圩北堤至三汊河镇的河段,称后河,东下入江;又自蟹子口开直道经黄雒河,至三汊河纳后河,抵雍镇,称前河,一并东北向入江。至此,巢湖的通江河道变为两条,即南流的濡须水和东流的裕溪河。濡须水和裕溪河同源不同流,在黄雒河分流;濡须水并非裕溪河的古称。到了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神塘河口被堵塞,裕溪河乃成为巢湖水系入江的唯一通道,西河成为裕溪河的主要支流。古濡须水的上段东关至黄雒河口,已成为裕溪河的组成部分,它的中游黄雒河口至马口闸,已成为西河的中、下游河道。自宋代至明、清,裕溪河的巢湖口至东关河段,称天河,又名漕河,俗称马尾沟;东关至黄雒河镇河段,称铁毛河;黄雒镇至运槽镇河段称运漕河;运漕镇以下始称裕溪河,经雍镇折东北注入长江。古濡须口便是濡须山和七宝山对峙的那段河口,地处含山境内的东关、无为境内的黄龙乡。 地域裕溪河流域,跨居巢区、合肥、肥东、肥西、六安、岳西、舒城、庐江、无为、含山、和县等11个市、县。流域范围:西、北以江淮分水岭与淮河流域分界,南与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水系为邻,东北与滁河、得胜河、牛屯河水系接壤,东南滨长江。裕溪口以上总流域面积1293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3386平方公里,丘陵6070平方公里,平原圩区2479平方公里,湖泊水面1003平方公里(其中巢湖783平方公里)。裕溪河上承巢湖来水,入巢湖的主要河流有:兆河,集水面积536平方公里,若包括黄陂湖来水,则为1138平方公里,河道长度34公里;白石天河,集水面积619平方公里,河道长度35.5公里;杭埠河,集水面积415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丰乐河2080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45.5公里;杭埠河尾闾支流丰乐河,集水面积2080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17.5公里;上派河,集水面积584平方公里,河道长度60公里;南淝河,集水面积1446平方公里,河道长度70公里;柘皋河,集水面积507平方公里,干流河道长度24.4公里。 流域裕溪河自巢湖闸开始,东南向流,经巢县至李家墩,左纳清溪河来水;至林头,左纳林头河来水;又经钓鱼台、东关至瓦储村,水分两股:北股为老裕溪河,已纳入牛屯河分洪道,东流至陶咀,经铜城闸联通牛屯河;南股裕溪河折南流,至黄雒河,右纳西河来水;黄雒河以下河道顺直,东南向流,经运槽镇至三汊河,左岸有水道经铜城闸沟通牛屯河;经黄渡至雍家镇,折北偏东流,至裕溪镇过裕溪闸后,折东流,于裕溪口注入长江。河道全长60.4公里,其中巢湖闸至裕溪闸间56.5公里,裕溪闸至河口间3.9公里;河底高程巢湖闸至钓鱼台为4.2米,钓鱼台至裕溪闸为5.0米;河宽125~145米,河底宽100~120米,比降1/34000;安全泄量10~20年一遇为600~800立方米每秒,100年一遇为1170立方米每秒。裕溪河历史最大、最小流量和最高、最低水位如表3-3。 泥沙量巢湖闸下1969年悬移质泥沙量为历史最大,年平均含沙量0.170公斤每立方米,年平均输沙率42.1公斤每秒,年输沙量为133万吨;1968年泥沙量为历史最小,年平均含沙量0.083公斤每立方米,年平均输沙率-0.661公斤每秒,年输沙量为-2.09万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