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喻家塔
释义

喻家塔 玉架塔

基本介绍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喻架塔村,也称玉架塔村,是宝丰镇重要的新农村示范村之一。位于竹山县西部,距县城42公里,距宝丰集镇4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768户,2788人。党员69人,现有村干部6人。

全村面积14424亩,其中,耕地2823亩(水田1154亩)、林地7317亩、水面10亩,2008年粮食总产1400万吨,人均纯收入2616元,是典型的以种养为主的农业大村。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扶持政策支持下,在以冯显亮、贺刚为主要领导的村委会带领下,喻家塔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使得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设内容包括:以道路交通、生活饮水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以个体养殖、种植、特色产业为代表的村民增收渠道得到重视、支持和稳定,以支持住宅新房合法建设、维修改造为代表的居住环境建设得以顺畅进行,以“十星农户”评建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稳步实施,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村委会好班子建设、致富带头人为内容的基层组织建设得以加强和实施。喻家塔村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标准稳妥迈进。 该村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积极开展和进行了以“和谐文明新村创建”、“绿色小康村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评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评建、“农家文化书屋”建设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

在村书记冯显亮、村主任贺刚的领导下,该村获得的荣誉包括:2008年度,“湖北省卫生村”;2008年度的“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该村称为湖北省15个上榜村之一,也是十堰市唯一的上榜村……

村书记冯显亮

现今宝丰镇圣母山下的喻家塔村,环绕全村的水泥路如同一条银带,把一座座掩映在红花绿树中的农家小院紧密地联结起来,翠绿的茶园如一块块绿绸披戴在山间……这一切都要源于该村好“村官”冯显亮。

主动请缨

1997年以前,冯显亮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办商店,搞养殖加工、跑运输,年收入几万元,他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997年,作为一名党员的冯显亮看到村里干部闹不团结,村里扯皮上访不断,老百姓年年贫穷依旧,心痛、内疚,“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抱着这一朴素的信念,他主动请缨,向镇党委要求到村任职,后再经过村民民主选举,被任命为喻家塔村党支部书记。从当上书记开始,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任务上。

修“致富路”

“作为一名村书记,要想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要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儿。”喻家塔村与宝丰集镇虽然只有4公里,但路面狭窄、崎岖不平,搭车出行还要经过邻村曹家湾多绕好几公里,群众出行十分不便,冯显亮下定决心彻底改变这一面貌。2002年,在冯显亮的带领下,村上启动修路项目,哪里有重活,他就出现在哪里,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始终坚持在一线,直到工程完工。2003年春,村里再次扩路如今的喻家塔已修通了30多公里的环村水泥路,架设便民桥3座,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过河难的问题。

喻家塔的致富路从基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建“幸福渠”

“要让群众真正富起来,必须要有能让群众增收的产业。"1999年,冯显亮率先贷款在村里种植烟叶和黄姜,引导全村发展烟叶和黄姜2000多亩,仅此全村人平增收500多元;喻家塔村有4000多亩田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山冈上,缺水一直是制约全村产业发展的大问题。2003年4月,在以冯显亮为代表的村委会带领下,该村启动在曹喻河田家湾段修筑拦河大坝引水灌溉工程,由于他的以身作则、干在第一线,工程在当月完工,保证了1000多亩水田如期插上秧苗,村里的灌溉问题得以解决。2004年,冯显亮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带领群众套种150亩中药材、500多亩板粟红枣,发展林特基地1000多亩;2005年以来,冯显亮利用县委政府实施九里岗旱地农业综合开发机遇,带领群众发展生态有机茶基地近2000亩,使生态有机茶产业逐步成为全村的富民项目,而全村人平纯收入也由1997年的不足100元增长到了2000多元。

在冯书记的领导下,以幸福渠修建为代表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和展开,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盖“福利院”

喻家塔村有27户五保户,在冯显亮看来,他们就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了他们,也就是维护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上的形象,冯显亮决心在喻家塔建起全镇第一家福利院。2001年,冯显亮从县民政局争取到5万元帮扶资金,而建福利院至少需要14万元的投资,工程上马前,冯显亮每家每户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自觉投劳。把镇政府拆房多余的门窗“借”来,又四处“化缘”,找朋友帮忙解决物资,6个月后福利院建成了,冯显亮首先把村里12名无依无靠、生活无着落的孤寡老人接进福利院,请来3名服务人员,专门负责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为了让老人们的生活有来路、有保障,冯显亮将村里500亩林场和一口水库交给福利院让他们经营创收,全部用来解决五保户的生活和医疗。现在27户五保老人人均生活水平达到1000多元,远远高于县镇规定供养标准。这些正践行着他说的——每一个村民,都是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贫困户,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冯显亮用他默默无闻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的担当和作为。他也连年被市县评为乡土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支部书记、湖北省“十佳村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2008年元月,喻家塔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冯显亮就是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领路人”。

村主任贺刚

致富明星

1994年,贺刚高中毕业,他开始个人创业生涯——搞广告设计、室内装潢、门窗加工、开小超市,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自己盖起了三层小洋楼,很快成了村里的致富明星。2000年,经过村委会的一致推举,他开始干起了村里的会计、文书。本着“在其位,谋其政”的精神,他踏踏实实地开始了村官生涯。在多次村级重大工程建设中,他跟随村委会一道为工程建设积极奔走,筹措资金,监督施工,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出工出力。

异乡再求学

2007年,在“一村一名大学生”政策号召下,在村支两委的大力举荐下,已过而立之年的贺刚放下了手头工作,抛下了苦心经营的生意,离别妻儿开始了异乡求学之路,并开始了在长江大学2年全日制脱产学习生涯。他凭着自己年轻、脑子灵活、肯钻研吃苦的的优势在选拔中脱颖而出,顺利地成为一名“村官大学生”。

他立志做一名有知识的村官,用知识为喻家塔的腾飞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

发展茶叶产业

喻家塔村是一个四面环山、却有3000余人的大村。山地占全村总面积的80%以上,亚热带的气候再加上1000多号人的劳动力使得茶叶种植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发展茶叶产业也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最好选择。深谙经营之道的贺刚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不能总是着眼于粮食生产和初级农业产品的销售,必须着眼于本地实际,大力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提高产业附加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农民增收水平。

经过发展茶叶深加工,培育农业增收源。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让贺刚看到了中央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坚强决心和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的巨大希望。他积极和书记冯显亮一起建茶叶基地,跑项目,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支农资金,自告奋勇购买建茶场所需全套设备。直到各项机器设备正常运转,茶场工作走向正轨,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躺了一天一夜。依托2500亩茶叶基地的巨大产能以及圣水茶场的规模优势,茶场建成当年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此一项,户平增收500元。

利用沼气能源

有着生意人独到眼光和灵敏嗅觉的贺刚看到:喻家塔村耕地面积广大,每年耕地产生的秸秆都堆在地里烧掉,污染空气;饲养的畜禽数量众多,大量粪便由于得不到很好的收集利用都任意放流,污染环境。而习惯柴火灶的家庭主妇每每则在烟熏火燎中炒菜做饭,苦不堪言!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里形成——搞新能源建设,家家户户建沼气池。贺刚认为,建沼气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可以收到一举多利的效果:兴修沼气,符合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要求,充分利用生活垃圾,减少村民能源消费支出,建设绿色家园;能在上级政策的支持下为资源节约做出贡献,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一个示范;更重要的还能唤起乡亲们环保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村支两委号召建设沼气,村民们却不理解,本来烧了一辈子的柴火灶,早就习惯了,现在搞沼气多费钱!恐怕又是上面干部搞的“形象工程”!为了能尽早改善村里的环境面貌,为了能尽快提高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贺刚忧心忡忡,他一方面自己搞示范,用实际行动带领乡亲们走资源节约、生活提高的路子;另一方面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地劝说几家思想比较开明的农户建设沼气,给大家做一个示范。他还先后多次写报告、跑项目,为村里沼气建设争取上级支援资金。功夫不负苦心人,从2004年开建的沼气工程,到2008年底覆盖面已达80%,家庭妇女做饭烟熏火燎的痛苦早已成为历史,农村脏、乱、差的卫生局面也得以改观,村民们高兴地说:“能干的小贺真了不起!”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按竹山县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求,村级卫生室要达到“五室分开、室容整洁、人员注册、设备到位、制度齐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要求,建成以“六统一”为基本内容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管理模式,基础设施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卫生服务信息化、运行机制科学化的省级示范村卫生室,实现“疫情有人报、防病有人管、小病有人治、大病及时转”的目标,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进一步夯实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基础。喻家塔村于2011年5月底完成建设目标。

七有工程建设

2010年,竹山县工商局按照省市工商局的总体部署,通过缜密调查,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确定在30个行政村开展“七有”工程建设,喻家塔为其一。

喻家塔村农产品经纪人贺刚,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牵头成立了香米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香米种植面积达到800亩。与县种子公司签订了香米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今年的收购价在1.20元以上,与种植一般稻米相比,每亩增收在200元以上。另外,该村香米专业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30亩稻田,投入10万元,养殖龙虾。同时,结合该村茶叶种植面积大的实际,贺刚把该村500多户茶农组织起来,组建了喻家塔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喻家塔”牌茶叶商标。

在该村经纪人组织的带领下,香米、龙虾、茶叶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户平增收5000元以上。

茶园治理工程

长期以来,宝丰镇喻家塔村因缺乏资金投入,茶园疏于管理,茶叶品质较差,产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喻家塔村千亩优质茶园综合改造项目是省卫生厅“三万”工作队为驻点村兴办十件实事之一,利用三年时间,按照“道路硬化到园、沟渠贯通到园、综合防治到园、增肥培土到园”的要求,综合改造宝丰镇喻家塔村2200亩高效标准示范茶园。

省卫生厅“三万”工作队入驻该村后,深入茶园查墒情,与村民沟通访行情,与村委会充分交换意见后,确定了茶园统合改造方案。省卫生厅2011年为该项目建设资助7万元,茶园综合治理后,可实现亩产芽茶20斤,普茶15斤,农民每年人均收入可增收2000元。

一陇一陇的茶树修剪平整,在雨后初晴的太阳下泛着出墨绿,新修的排水渠、水泥路弯弯曲曲延伸到大大小小的茶园……这是竹山县宝丰镇喻家塔村借助湖北省卫生厅支持建设的千亩优质茶园示范基地所展现出的新画卷。

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据调查统计,在农村,80%以上的传染病是由于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而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就有30余种,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蛔虫病等。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投资小、占地少,效果较好,特别是在春夏季节,几乎没有臭味,苍蝇、蚊子明显减少。

喻家塔村是龙背湾移民安置的重要区域之一,自2011年4月17日以来,移民纷纷来到该村开工建房。省卫生厅三万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为移民宣传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的好处,并和镇村干部一起为移民进行了规划设计,县疾控中心还派出了2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让移民在建房的同时同步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和喻家塔村一样,省卫生厅三万工作队还将为曹家湾、上坝、小堰等村各建设1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全县计划建设5000座。据了解,每建设一座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国家给予500元补贴。竹山于2010年开始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已建成5000座,与农村沼气建设一道,推动了农村卫生环境的极大改善。

国家级试点扶贫开发

自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扶贫项目的实施,以喻家塔为代表的宝丰镇六个村搭上发展快车,焕发出勃勃生机,山乡旧貌换新颜。满山茶园堆青叠翠,幢幢新房扮靓村落,入院道路纵横相连,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画扑面而来。可谓:景色宜人美如画,扶贫春风醉农家。

喻家塔作为竹山连片开发扶贫宝丰镇试点区之一,一部分贫困户因自身无力建房,仍住着摇摇欲坠的土房。自2009年起,该县实行“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机制,整合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地灾防治、通村公路等项目资金,帮助440户贫困群众改造危房,修建入院到户水泥路28公里,实施“三改一建”210户。

粉墙、黛瓦、绿树,刚刚整修竣工的宝丰镇喻家塔村隆家坡42户农家小院,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显得清新雅致。“房子漂亮了,院子整洁了,交通方便了,居住舒心了。”65岁的冯良保住了20多年的四间砖房,今春借助村庄整治扶贫项目,屋里屋外修缮一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0年11月初,投资900万元、长2.8公里的宝丰镇凤凰大道建成通车,开始铺筑两旁路肩,铺设彩砖、安装路灯、栽植行道树,即将搬迁到喻家塔村等地居住的2000名龙背湾水电站移民和黄栗、桂花片区2万名群众出行方便了,集镇—喻家塔村—垭子街村沿线将崛起一串新村镇。

2009年9月,宝丰镇利用连片开发契机,修建集镇北大街至喻家塔村凤凰大道,解决困扰黄栗、桂花片区的14个村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题。过去,这两个片区的群众到镇上需绕道而行,最近也有12公里,修建凤凰大道因为缺乏资金,还要征占百亩水田,镇党委、政府动议几次都被搁置下来。

奋进中的宝丰镇喻家塔村

近年来,喻家塔村按照国家大政方针及上级政策,积极整合自身优势、结合村情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造、建设和转变:实施了小水利建设、通村环村公路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的改造及建设;积极改变单一的发展思路及发展方式,以种植为主的同时,发展了林业及林特产业,如冬枣、板栗等;巩固传统的生猪、牛羊、鸡鸭等牲畜家禽养殖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村民进行水产养殖,如养龙虾、水库养鱼等;改造荒山、荒地、坡地,种植茶园,发展茶叶产业;电力、通讯设施建设,方便及为生产及发展服务;户均一口水窖解决家庭饮水问题,推广沼气建设,解决农村脏、乱、差面貌,为绿色小康村建设奠定基础……主导产业得到继续重视和培植,区位优势下的养殖产业得以大力发展,林特茶产业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成为村民致富的另一个希望支点,以石材厂和木板加工为代表的小型企业也已投产盈利……单一的农业经济被测底打破,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生态农业的格局已然成型。

此外,喻家塔村结合本村实际,多方取经,以人为本,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村规民约》,从经济建设、社会稳定、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民自治、和谐村庄建设等方面系统地对本村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相应的行为准则要求,在和谐小康社会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生产和行为的指南。

对于村干部,每年根据镇政府的目标考核要求,制定相应的村干部目标考核责任书,从分工责任片区经济建设、工作配合与绩效、创新精神等方面予以考核。使各项工作高效益、高标准完成,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使村干部工作有目标,心中有盼头。《村干部目标考核责任书》成为干部积极参与工作的动力源泉。对日常事务管理和村干部行为制定《行为规范》, 村干部实行上班签到,每天有工作日志,成立干部轮换接待日制度,对群众所想、所需、所急的事项集中解决。每月一号召开村支两委例会,每季度召开民主生活会,座谈评议、述职述廉、真诚交流,相互提高。不断增强干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村级建设真正步入了有章可循的轨道。《行为规范》成为依法治村的制度保障。

喻家塔村的领导班子是积极上进的,喻家塔村的乡亲是勤劳智慧的,喻家塔村的明天是无限美好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重、发展为先的理念,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把喻家塔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喻家塔村在切实规划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并走出了一条适合鄂西北山区农村发展的新路子,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以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为目标,建立健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全村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党和国家对三农发展大力支持的国策下,在竹山县委县政府和宝丰镇委镇政府的扶持下,喻家塔村得以不断并会继续向前奋进、向高腾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4: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