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芙蓉·喜雨
释义

原文

南正宫·玉芙蓉·喜雨① 作者: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②,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③。

消灾不数千金价④,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⑤,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释

①此曲写农村雨足之可喜景象,表达喜雨之快感,意境鲜活,声调传情。

②野水涯:雨水积成的水洼。

③芃(péng朋)芃:形容草木茂盛。

④不数:不亚于。

⑤荞花:荞麦花。

赏析

冯惟敏有不少关心农事、同情农民的作品,如《刈麦有感》、《刈谷有感》、《农家苦》,以及《喜雨》、《苦雨》、《苦风》、《喜晴》等。《喜雨》一曲写农村久旱雨足后可喜景象,表达对喜雨的欢欣喜悦之感,意境鲜活,声调传情。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第一句描写了喜雨初霁的景象:地面上水洼处处,茅屋上细雨滴檐,田野里桑麻遍地、生机勃勃。诗人看到这一景象,喜由心生 , 一“喜”字,既点诗题,又直抒胸臆。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第二句诗人议论评说喜雨的作用。在那个靠天吃饭的时代,久旱不雨,常村会造成饿殍遍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而一场喜雨化解持久的旱灾,不亚于用千金去救贫济困;一场及时雨,救民于水火,使多少人家重获新生。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为雨的及时而喜,更为百姓得以解危而喜,心怀百姓,心忧天下,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得以自然流露。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第三句诗人展开了想象:荞花、豆花,农作物花团锦簇、果实累累。“赤金瓜”,“赤金”二字不仅在描写各种瓜果的颜色多彩,表现丰收的景象;也表现这些果实对于百姓的金贵!作者在想象中,描绘细腻,生动传神,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喜意,给人以强烈感染力。

小令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处处水洼、遍地桑麻、荞花、豆花、赤金瓜等意象,描写了喜雨过后田间万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的欢欣喜悦的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情感。

全曲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整首小令清新活泼,因喜雨而发,其情态口吻,仿佛老农,令人不禁 想起 陶渊明的“秉耒欢时务, 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整首小令清新活泼,借景抒情,因喜雨而发,其情态口吻,仿佛老农,令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1、本曲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精神。

2、简单说明本曲的曲眼?

答:曲眼是“喜”。作者笔下的“喜”,不仅体现在遍地桑麻欣欣向荣的物象之中,而且体现在花团锦簇、果实累累的想象之中,描绘细腻,想象传神,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喜意,给人以强烈感染。

作者简介

冯惟敏(1511~约1580),明代散曲家。字汝行,号海浮。与兄惟健、弟惟讷少时即以诗文著名齐鲁,现存作品有诗文集《冯海浮集》《石门集》,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北杂剧《不伏老》《僧尼共犯》,以散曲最为著名。

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中乡试,累举进士不第,居家25年。曾得罪山东巡按段顾言,后因惩办"豪民"而为势族所不容,谤诟四起,谪镇江府学教授,又迁保定府通判,1571年(隆庆五年)末,改任鲁王府审理,辞免未赴任。 次年春,弃官回临朐,于海浮山下老龙湾畔建“即江南”亭,因称海浮山人,日与朋辈觞咏其间,致力创作,颐养以终。其著述有《海浮山堂词稿》、《石门集》等,其中不乏伸张正义、尊重史实的佳作。其作品,或讽贪刺虐、或戳弊揭恶、或关注民生,均为警世醒民之作。故王士祯评其散曲“独为杰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