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米瘤黑粉
释义

玉米瘤黑粉病由瘤黑粉菌引起发病,属担子菌亚门,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的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一的病瘤,是我国玉米上分布最广的主要病害之一,北方发生较为普遍而严重。

1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

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幼苗生瘤,生长矮小,苗高一尺左右最明显,受害重者很早枯死;在拔节前后,叶片或叶鞘上产生菌瘤,叶片上菌瘤小,多如花生米大小,常从叶鞘基部向上成串密生;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遂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

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表、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玉米的幼嫩组织,主要是生长部位侵入;此外,病菌也能从伤口侵入。担孢子产生的菌丝在玉米中生长发育,刺激玉米局部组织细胞旺盛分裂,逐渐肿大形成菌瘤。菌瘤成熟破裂,又散出黑粉(冬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侵染。

2发病环境条件

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低温、干旱、少雨的地方,土壤中冬孢子存活力高,存活时间长,发病重,因为微雨、夜露就可以满足冬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的条件;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造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量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发生较重。

3防治方法

防治此病采用减少菌源、选用抗病亲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减少病源

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面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染源;避免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

3.2利用抗病自交系配制杂交种用于生产

同时,应加强品种抗病性鉴定工作。积极选育抗病良种,特别要注意品种抗病性的特点。

3.3化学防治

在玉米出苗前地表喷施杀菌剂(除锈剂);用15%粉锈宁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在玉米抽雄前喷50%的多菌灵或50%福美双,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3.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感染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及时彻底防治玉米螟等害虫;人工去雄尽量不要造成大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转自:中国种业

2003.0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