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语言强迫症 |
释义 | 指的是脑海里不时侵犯性地闯入某一个念头或几个念头,而这些念头是病人认为毫无必要或没有意义的,但控制不了要想,以至于出现了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语言强迫症属于强迫症的一种,是脑海里不时闯入某种想说的话,但是也许你根本不想说出来,但不说出来心里又很难受,甚至焦虑。 语言强迫症病人如何“自救”呢?首先,病人应制定一个使强迫反应逐步减少到适度的计划。其中,强迫动作、行为仪式容易自我识别。假如强迫症病人能将这些反应恢复到适宜的“度”,那么痛苦将逐步减少,自控力和自信心也将逐步增加。所谓“适度”,应是健康人所做同类行为的时间和频率,追求并坚持向这个客观的“度”靠拢,是强迫症病人自救的决定性步骤。当然,在恢复的开始阶段,病人仍会感到焦虑不安——应当带着焦虑坚持下去。值得注意的是,强迫反应的作用是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知道这一点,有助于对此进行识别。 症状语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所说的话,或者别人所说的话带有强迫意向。比如,有的患者在工作或学习的时候,思维里忽然冒出一句话来。而这句话却和患者当时所出的环境没有一点联系,也就是说,这句话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于是,患者就会关注自己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冒出这句话来?越想越不明白,就越纠缠。最后,反而弄的自己焦虑无比。即使不想再去思考了,可是思维里面还是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有时候,突然冒出来的这句话可能并不是一句“好听的话”,比如关于某某人很坏的语言,对某件自己对外认同的事情忽然表现出否认的语言等等,会不时的冒出来。想说,却有怕得罪人;不说吧,自己又感到难受。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等,这些纠缠也让患者陷入到焦虑不安中。再加上强迫症患者的疑病素质,可能最后忍不住在说出这句话后,又怀疑自己做的不对,不应该说;也有可能,患者永远都不会说,却在内心责备自己,这就是我的想法,我为什么不说呢? 这就是,越关注越苦恼。最后,掉进了这种所谓的语言强迫症,设置的陷阱中。其实,语言强迫症只是强迫症症状泛化后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呢?因为,语言强迫症终究没有逃出强迫症发生的根本。那就是内心的怕,以及对自己的不自信。语言是人类经过几万年演化出来的,是我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而使用的一种工具而已。就像是恐惧刀子会割破手,恐惧枪会伤人一样。我们也会恐惧语言给别人带来伤害,进而给自己造成不利。 专家建议我们考虑到,语言强迫症患者应该是非常在意别人评价的一类人,尤其是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言论的评价。这和患者的成长环境也有关,语言强迫患者的家庭可能会给患者从小就灌输一种“箴言慎语”的教育。因为这和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是相符的,古人就有“伤人一语自损三千”的说法。语言强迫症患者过于恐惧这种“自损三千”,企图说任何话的时候都要追求完美,对自己的语言要求不得有一点点差错,反而越纠结不清。 预防预防强迫性格缺陷对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其次,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第三,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 第四,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第五,家人、朋友对患者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桥枉过正,鼓励患者积极从事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第六,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