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与人书
释义

出处

《续古文观止》 作者:顾炎武

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1〕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2〕,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3〕,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4〕。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5〕,虽子羔、原宪之贤〔6〕,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7〕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

〔1〕 “独学”“则孤陋”两句:语出《礼记·学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陋(lòu漏):见闻狭窄。

〔2〕 资:费用。

〔3〕 古人与稽:语出《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jī),和。

〔4〕 庶几:差不多。

〔5〕 面墙:比喻人不学习,就像面向墙壁而一无所见。语出《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

〔6〕 子羔: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论语·先进》云:“柴也愚。”朱熹《集注》:“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馀。”又云:“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朱熹《集注》:“言子羔质美而未学,遽使治民,适以害之。”原宪:又名原思,字子思,孔子的弟子。《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7〕 “十室”等三句:语出《论语·公冶长》。

另加:1.为:做,求。

2.方:地方

3.习染:沾染上(某种不良习气)。习,沾染

4.穷辟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

5.犹当:还应当

6.审问:详细考察

7.济:有利

译文

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日日进取,就必定会一天天退步。 [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 见解就会狭隘,难有作为。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习惯那里的世俗而不知觉醒。[如果]不幸处于穷困和偏僻的地方,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这样]可以与古人会合[一样],以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六七,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见],即使是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终对国家是没有帮助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凭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这不是对今人是一种勉励吗?

中心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进步那就注定要退步,而好学是取得进步的前提,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讲忠信,做一个热爱学习、有文化的人。

作者

顾炎武,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著作有《日知录》、《顾亭林诗文集》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