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渔雕 |
释义 | 外形特征渔雕属鸟纲、隼形目、鹰科。拉丁学名为Icthyophaga humilis。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广东省和海南省。 渔雕体长61~68厘米。头部为灰色。中央尾羽呈暗褐色,先端色彩较淡,次端呈黑褐色,并有宽斑。其余尾羽杂有白色。 渔雕通常栖息于靠近河流或海岸的森林地区。主要以捕食鱼类为食,也吃蜥蜴、蛙类等小型动物。 渔雕也是较大型的猛禽,但比海雕类要小一些,体长为61—69厘米。头部和颈部为灰色,腹部白色,其余均为灰褐色。虹膜为亮黄色,嘴为暗角褐色,基部铅蓝色,蜡膜褐色,脚和趾为淡黄色或淡灰白色,爪黑色。爪的底面上没有海雕类所具有的沟,但它的外趾能向后转动。尾羽为圆形,具有宽阔的黑色端斑,中央尾羽为灰褐色,外侧尾羽的基部的三分之二缀有白色和褐色的斑纹,末端三分之一为黑色。 分布范围渔雕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有喜马拉雅亚种,仅分布于海南,是极为罕见的冬候鸟。 渔雕是一种在森林中栖息的猛禽,活动于山地森林中的河流与溪流两岸,偶尔也到2000米左右的山地湖泊地带。喜欢停留在大树上或岩石上。“啊,啊”的叫声十分响亮。几乎完全以鱼类为食,只是偶尔吃一些爬行类等动物。渔雕捕食的时候不是采取其他雕类和鹗等所采取的从空中猛扑入水的方式,而是静静地站在水边的树上等候时机,一旦发现水面附近有鱼类漫游,就从所栖的树上悄悄地滑翔而下,紧贴水面作高速飞行,然后迅速地伸出爪子,将鱼抓起,并不在水面上击起浪花,显得非常迅速而从容,堪称神出鬼没。如果水面附近的鱼类较少,它也能潜入水中去猎捕。 生长繁殖渔雕繁殖于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区,营巢于森林中河流两岸高大的乔木树上,偶尔也在山脚农田和草地中孤立的树上筑巢。繁殖期为3—6月,此时更加喜欢鸣叫。一般3月份开始产卵,每窝产卵2—3枚。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育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