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十亩地村 |
释义 | 1、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乡八十亩地村八十亩地村位于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乡政府东3公里处,现村中有人口696人,耕地面积935亩,山场面积3000亩,村中的农作物有玉米占农作物的70%,杂粮占农作物的30%。村中的林果有山杏、苹果、安梨、山楂、板栗种植面积150亩,松树、杨树、刺槐、柞树种植面积500亩。村中现养有羊100只,猪300头。食用菌10万盘。 该村近年新建学校22间,村部4间,修坝1.7千米,打井7眼,水浇地600亩,退耕还林280亩,荒山造林700亩,沼气池14个。全村秩序井然,一片安定祥和。 2、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八十亩地村地理概况八十亩地村位于房山区燕房卫星城东北隅,是规划中燕房卫星城的城镇区域。距城关街道办事处驻地7公里,辖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东临大石河、南与羊头岗为邻、西接东流水、北与青龙湖镇接壤。清代成村,因此处原有某户80亩地而得名。该村为山前暖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旱少雨多风,秋季天高气爽光照充足;土壤类型属沙壤土,适宜葡萄生长,类似于法国地中海沿岸葡萄生长环境,被法国专家誉为“世界上最适宜葡萄酒生产的地方”。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增收,2001年,八十亩地村与法国DX集团联营投资1000万元,开垦荒滩1300亩,建设1500亩的高标准精品葡萄园,栽植酿酒用葡萄33万株,品种为国际著名的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三种酿酒专用葡萄。八十亩地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坡地走势,位居山麓平原,西部为山前洪积带,东部沿大石河为一般第四纪洪积冲积平原,均属工程地质为Ⅱ类区,可以进行工程建设,但由于该地区地下水比较丰富,水位较高,因此需要考虑不均匀沉降、施工排水及防水问题。根据1990年国家地震局颁布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村位于7度设防区。 历史沿革据张氏家族族谱记载,八十亩地村清朝中期成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已传至14代。因张氏家族的先祖于清朝中早期,从山东济南府柳树庄村逃荒于房山,先落脚于今日的佛子庄乡上英水村。至今世祖张文敬的坟墓还葬于上英水村的大港沟内,先祖去世后其后人张博炳转居于此,垦荒落脚成村。以村中山沟为界各开垦荒地80亩,故得村名流传至今,建国前行政隶属羊头岗,建国后独立成村。八十亩地村背山望河,村落位于高阜之上,日照条件好,符合中国传统村落选址的风水理论。 村民住宅多取于地方材料,北部山区霞云岭乡、河北镇盛产优质石板为瓦,围墙和房基的石头取于大石河河床内的鹅卵石。八十亩地所处于的贝京西部浅山丘陵地区,从金代开始就成为皇家园林、名人墓葬、宗教寺院的首选之地。八十亩地周边5公里内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姚广孝塔、万佛堂孔水洞等。 经济状况全村辖区面积3.7平方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带,其中山地面积3000多亩,沙滩面积2000多亩,平均海拔64米。现已发展住户318户,890人,全村均为汉族。八十亩地村位于房山中部,东临大石河,西北、北和东面与南观、口头、坨里、沙窝相临,东南、南、西南和西面与北方、羊头岗、后朱各庄、东流水接壤。八十亩地村于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原产玉米、小麦、白薯、花生、小豆;产栗子、柿子、桃、杏、梨、枣、核桃等果品。1988年粮食总产26.7万公斤。1939年、1954年发生水灾,全村平原地带全被淹没;1943年大旱,致使庄稼颗粒无收,饿死许多村民;1952年、1968年、1973年、1987年均遭雹灾;1973年又有虫灾;1987年遭大风灾。1999年土地进行了有偿流转,2000年开始改种酒用葡萄,2002年开始建酒庄,并开始筹划全员股份合作制和旧村改造。2004年全村全员转户并实现了全员股份合作制,2005年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开始由传统农村向经营性农村转变,以庄园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