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俞廷玉 |
释义 | 明代开国功臣,蒙古族。朱元璋准备夺取江南地区时,苦无舟船,天堑难渡。他带领水军来投。并攻取太平等地,协助朱元璋建立了根基。后战死,追封河间郡公。 俞廷玉介绍俞廷玉,明朝开国功臣,本名秀一,其先本武安城(今内蒙古赤峰地区宁城)黄羊川第七渡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姓玉里伯牙吾氏。父不花铁木耳,故元东路蒙古军万户府元帅,知枢密院事,敕封武平郡王。后至元元年(1335年)七月,元顺帝大兴燕铁木儿宗党之狱,廷玉携家人避祸徙居江淮行省安丰路安丰县(今安徽寿县安丰镇)。后至元四年(1338年),再徙庐州路巢县为民。至正十二年,江淮兵起,彭赵以妖惑众,江淮人多应之。廷玉集义旅与其部属金花姐、李普胜等结寨联军。十四年入巢湖姥山岛团扎水寨,结廖永安弟兄等联络以御寇乱。时妖党左君弼据庐州与之有隙,廷玉等数战于庐阳不利,遭其困。十五年春,太祖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廷玉以书来曰;“俞氏父子与诸将将率舟师来归,强敌阻道未邃,诚乞发兵为援。” 俞廷玉发迹太祖大悦,谓幕宾李善长曰:“良应我机。”五月,太祖亲督兵至巢湖拔之而出。适元中丞蛮子海牙拥兵阻河口,双刀赵普胜屯所部于黄墩阴蓄异志。太祖使李文忠来访,俞氏父子即率死士倾心共谋委身翼卫,战退蛮子兵。既抵和阳,遂以裕溪口、鲚鱼洲等处攻战有功授万户。侍驾渡江,拔采石,取太平,擢管军总管。又纵火焚败中丞水寨、楼船,蛮子海牙仅以数舟遁去。再败淮帅陈也先二十万之众于方山陆寨,定策取金陵,太祖据此开基江左。十六年三月,定台城,克镇江,授元帅。又取丹阳,破宁国长枪军,复池州、枞阳。至正十八年四月,又克栅江营,获元将赵牛儿、伪池州元帅洪均等人船,进江南枢密院佥事,太祖倚为肱股。时太祖驻池州,双刀赵普胜引兵争之,为太祖败走。未几,普胜复扰沙子港,诸将皆不敌。九月,太祖谴廷玉领水陆大军攻之,普胜自安庆至枞阳设伏,潜横铁索于水中。十九日,廷玉督舟师至,船挂索不能行,为普胜所败,偕从官、卫士等俱殁于阵。赠龙虎上将军、上护国、同知江南枢密院事,葬安庆八卦门。吴元年十一月,追封河间郡公,谥武烈。妻黄氏,子三人,通海、通源、通渊。 参考资料宋濂 《元史》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朱右 《元史拾遗》 许浩 《 元史阐微》 黄金 《皇明开国功臣录》 焦竑 《国朝献征录》, 蔡于谷 《开国事略》 孙宜 《明初略》 邵相 《皇明启运录》 钱谦益 《开国群雄事略》 朱国桢 《皇明开国臣传 》 张廷玉 《明史》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