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晓鹏 |
释义 | 简介男 汉 画家。194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拥军模范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经系名誉教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书画客座教授,师承南京著名书画大师李味青,得李味青真传为其高足。青出于蓝而别于蓝.59年在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一年。为当今画坛又一画菊名家. 其代表作“奔马墨菊”南京日报88年11月2日“余晓鹏和他的百马图”作了宣传报导。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见其画后连声称好,当即挥毫相赠5尺巨幅饮水马。著名画家陈大羽题字“骐骥千里”。当代草圣书法大师林散之题字“八马奔风 雄骏向前”。91年1月9日人民日报国内版,93年8月2日人民日报国内版,98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国内版,97年6月13日解放军报,98年2月27日解放军报,99年5月14日解放军报,97年8月23日中央台宣传介绍作品及事迹,99年7月29日中国书画报作了大幅报导。各地电视台及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宣传报导近百次。有“江南墨菊王之称”。周恩来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林散之纪念馆收藏其代表作松菊图和双钩墨菊图,个人传录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媒体报道余晓鹏:八马奔风 雄骏向前2010年09月21日 上午 08:22:52 来源:中国报道网 “八马奔风,雄骏向前”是当代草圣林散之看了江苏著名画家余晓鹏的八骏图后欣然题词。余晓鹏除了墨菊自成一家,被誉为“江南墨菊王”外,其笔下骏马造型准确,笔墨简洁 ,生动活泼,别具一格,观之让人精神振奋,思绪万千。余晓鹏扎根传统,深入传统,以全身心融入中国水墨画的沃土中去吸取营养,在传统基础上去开掘自己的艺术空间。他用自己的笔墨风格去书写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他敢于创新,敢于释放笔墨,敢于在画面中注入更多心灵焕发的东西,用自己的理念去感悟笔墨,唤醒笔墨。在笔墨运用,色彩运用和画面构成结构上,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余晓鹏的奔马,清新,高雅,流畅,明洁。无论单马,双马,群马,每幅都用笔极简,既追求飘逸和飞扬的韵致,又富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他笔下之马放笔直取,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每匹马都龙腾虎跃,气势逼人。作品不取任何衬景,明暗对比强烈,构图均衡饱满,近马肌肉健满,清晰可见;远马简单几笔,形体尽显,呼之欲出。余晓鹏的奔马是他内心情感之马,是毫无做作的自然之马。他的作品突出笔墨潇洒自由发挥,突出画面简洁纯净之美,突出构图虚实张弛之妙,突出马的自由奔放。他的作品虽然没有衬景,却在大片空白中营造出微妙的意境变化,仿佛在空旷辽阔的草原中自由驰骋,含蓄地传达出不尽的幽思与浓浓的画意。难怪著名书画家林散之、沈彬如、陈大羽 以及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等看了余晓鹏的马后,均赞叹不己,纷纷慷慨留墨赞美。 “七十而立,八十而变,九十而化”。余晓鹏艺术上正值而立之年,在此成就上日臻化境,定能为中国画的创新增添精彩一页。 余晓鹏:墨海丹青抒情怀2010年08月12日 上午 10:33:34 来源:新华网 读了余晓鹏的画,我的思绪不但在画家营造的艺术氛围中激情荡漾,而且一股清新、高雅之风扑面而来。他的作品意境新颖,气脉相通,情怀感人,每件作品热情洋溢,内涵丰富,细部描绘与整体构图相互结合,用笔有法,取墨成意,使花草树木,奔马雄鹰,蜂鸟虫蝶等充满灵性,流淌出空灵的生命气象和无尽的精神境界。 余晓鹏1944年出生,师承著名书画家李味青。余晓鹏重视传统绘画,师承经典,博采众长,以丰厚的绘画传统作为自己艺术生长之根。他学古而不泥古,而是取古人之法,融入当代的情感和审美意识。在吸取传统精华基础上,深入生活,走进自然,借古开今,不断创新,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新鲜感,哲理感,从而彰显出从传统中蜕变出的笔情墨韵与生机盎然景象。余晓鹏的画,既沉稳、厚重,又活泼、润泽。其笔下奔马,豪情万丈,精神激昂,群马奔腾如排山倒海,一泻千里之势;雄鹰大气磅礴,尽显高瞻远瞩,英雄奋发之气;雄鸡仙鹤更是气韵传神,栩栩如生;他的墨菊别具风格,风摇影移,清香怡人,让人观后爱不释手,浮想联翩,其中蕰含哲理让人情感涤荡。《自古丹青都点染,此中清性有谁同》笔力雄健,墨韵生动,构图新颖。整幅作品勾线干净利落,墨、色干湿相间,呈现一种气贯通神的艺术效果。画家以简约、通灵的笔法,用闲淡、超逸的境界将自己的情感、意绪、心境融于笔端,显于纸上。此时的菊花,画家所表现的已不是它的外在之美,而是通过画家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个人素养,思想境界,哲学观念,审美意识,道德品格等全部寄于笔墨之间,让人领悟到的是艺术之外的一种境界:百花已凋零,菊花依然灿烂,它虽无出人头地之念,却让人永远铭记于心。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以菊咏诗作画不计其数,以菊隐其品格人皆为之。而余晓鹏把人们的审美欲望,精神追求全部融于一体,呈现出一种大雅大美之风。盛夏观其墨菊,洗去心头火气、燥气;冬日看其墨菊,那花叶茂盛,鲜花盛开,让人精神倍增;春观其作,百花齐放,心情开朗;秋菊盛开,更如身临其境。能让人从此作品中体悟如此妙境意趣者,此非艺术之升华而不为,“江南墨菊王”余晓鹏,此美誉果不虚传。 清人石涛曰:“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兼而得之,是谓有笔有墨也。”余晓鹏笔精墨妙,笔墨恣肆灵动,其笔墨布局已不是简单的点、线、面的堆砌。处处体现出他对简而愈厚,艳而不俗,纵而不乱,静而愈动的追求。赏其作品,可领略到画家从大自然的雄浑、奔放之中求索灵秀与真诚,清新与奇趣,感受到画家既守望笔墨的传统家园,又积极创新展现时代精神面貌,努力创造出新的笔墨表现形式,揭示中国画的深层内涵。难怪一代大家林散之、陈大羽等生前看了他的画后深有感悟,纷纷留下墨宝予以鼓励。 花香自引蝶纷飞。余晓鹏的作品在中国画这一传统领域中营造出一块属于他自己的阵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日报》等近百家媒体报道过他的艺术事迹,仅《人民日报》就达10次之多,这在书画界是屈指可数的。面对荣誉,本来就不喜张扬的余晓鹏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追求与创新中不断激发自己,省悟自己,提升自己。无论国家高干还是市民百姓,部队首长还是普通士兵,只要向他索取作品,他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视艺术为生命,不搞半点马虎,不搞应酬对付,其人品艺品,皆为 余晓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经系名誉教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书画客座教授。其作品广泛刊登于《南京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书画报》等众多媒体;周恩来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林散之纪念馆等许多团体(馆)个人收藏其作品;个人传录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众多大型艺术专辑。 图文记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