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庆县2000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200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释义 | ——2001年2月1日在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 余庆县财政局局长 田洪明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九五”期间,我县财政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进了综合财政预算、会计委派制和国有资产经营机制三大改革,财政收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财政收入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势头。顺利完成了与省财政厅签订的1996年—1998年第一轮财政收入上台阶目标任务,1999年继续与省财政厅签定了1999—2001年第二轮财政收入上台阶目标协议,到2000年财政总收入完成 5814万元,比1998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62万元,比1998年增长5.4%,扣除烤烟收购计划和农业税结算价格下调等影响因素后,其增长幅度仍高于上台阶目标任务。二是大胆改革,财政工作跃上新台阶。成立了余庆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成立了会计管理局,对会计人员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办公,改组原国有投资公司,瞄准城镇、交通、市场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财政增收和全县经济繁荣发展。三是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重新制定了“划分税种,以定额上交和定额补助为有机补充,欠收自补,结余留用”的分税制财政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乡镇强化财政监管、促进增收节支、谋求发展思路、加强财源建设、培植后续财源、提高自给能力的积极性。四是强化预算约束,坚持有序原则,确保重点和必须。始终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下,坚持分管领导“一支笔”签批的制度,确保职工工资、“三条保障线”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正常拨付,为全县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证。 二、200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00年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0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814万元,占调整预算5765万元的100.9%,比上年实绩(下同)5527万元增长5.2%,其中上划中央、省级收入完成1753万元,占调整预算1761万元的99.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62万元,占调整预算4003万元的101.5%,增长3.9%。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2061万元,占调整预算2071万元的99.5%;地税部门完成1293万元,占调整预算1236万元的104.6%,增长14.1%;财政部门完成2461万元,占调整预算2458万元的100.1%,下降1.3%。 地方财政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是:1.工商税收完成1508万元,占调整预算1438万元的104.9%,增长14.3%。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税种是营业税增长32.8%、个人所得税增长59.4%、资源税增长133.3%、房产税增长12.2%;屠宰税增长71.1%。2.企业所得税完成41万元,占调整预算60万元的68.3%,下降25.5%。3.农业四税完成1973万元,占调整预算2107万元的93.6%,下降0.9%,主要是农业税结算价格下调减收28万元,烟叶特产税减收123万元;而其他特产税增长2.9%,契税增长64.5%。4.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完成188万元,占调整预算140万元的134.3%,增长1%。5.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完成76万元,占调整预算70万元的108.6%,增长94.9%。6.专款收入完成64万元,占调整预算57 万元的112.3%,增长28%。7.其他收入完成212万元,占调整预算131万元的161.8%,下降19.4%。 (二)2000年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00年财政支出8367万元(含上级专项补助支出19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502万元的98.4%,比上年实绩(下同)7998万元增长4.6%。支出指标依据是: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批准支出预算6285万元;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调增支出预算315万元;上级专项补助万1902元。具体支出执行情况是:1.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完成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2.科技三项费用完成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3.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完成33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8.3%。4.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完成38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0.4%。5.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完成71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55%。6.工交部门事业费支出完成10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编报口径发生变化,增加交通、工业、城建、房管等部门支出,本年扣除增加支出因素64万元后,增加9.8%。7.流通部门事业费完成4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8.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完成22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8.9%。9.教育事业费支出完成195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1%。10.卫生事业费支出完成61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2.3%。11.税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完成33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5.7%,主要是编报口径变化,增加审计、会计等部门,本年扣除变化因素76万元后,下降2.6%。12.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完成18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29.5%,主要是上级专项投入减少。1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13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37.3%,主要是上级一次性专项补助减少。14.行政管理费支出完成173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2.6%,主要是编报口径发生变化,减少工商、审计、工业、交通、城建、会计、房管等部门支出,同期扣除变化因素182万元后,实际增长8.5%。15.公检法司支出完成47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6%。16.城市维护费支出完成14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60.6%,主要是防洪工程还贷支出未完成,用于本年的预算平衡。 17.政策性补贴支出完成15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9.5%,主要是上级专项补助减少。 18.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完成30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28.4%,主要是上级专项补助减少。19.专项支出完成6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1.6%。20.其他支出完成41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1.7%,增长32.5%,主要是上级专项补助增加。 21.上解支出完成2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年初预算的国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上划经费已列入补助收入中的定额结算项目,因此,此次上解数只含地税超基数部分、城建税4%上解和县级“三土一资”收入的40%部分上解。 2000年我县地方可用财力为7928万元,其组成是:地方财政收入4062万元,体制返还收入818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1902万元,调整收入任务增加补助8万元,中央增资补助835万元,各项结算补助-88万元,上年财政结余收入391万元(包括上年结转专项171万元和决算批复净增结余数90万元)。预算内财政支出万8367元,收支相抵财政累计赤字439万元。 (三)2000年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执行情况 2000年全县财政预算外总收入3929万元,其中县级收入1997万元,占调整计划的143%,其主要组成内容是行政事业性收费677万元、育林基金、福利彩卷及残联就业保障基金等收入103万元、乡镇统筹资金156万元、卫生等部门收入1045万元;乡镇级收入(含统筹收入等)1931万元,占调整计划的174%。 预算外总支出3287万元,其中县级支出1898万元,占调整计划的134%,其主要支出内容是行政事业性支出826万元、统筹资金支出130万元、政府调剂支出109万元以及卫生等部门业务支出787万元;乡镇级支出1394万元,占调整计划的125%,主要是村组干部管理费支出。 县级集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6万元,调入预算内资金124万元,调入预算内周转使用资金650万元;预算外用于弥补公业务费559万元;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缓解了预算资金调度困难,保证了各时期财政资金的平衡。 在过去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各级财税部门为确保全县各项改革顺利实施、社会经济稳步增长和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减轻财政预算综合平衡压力、缩小财政赤字差距作了大量工作。一是通过对1999年乡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情况进行调研,重新调整县乡转移支付政策,让利于乡镇,充分调动了乡镇一级政府当家理财、努力加强财政监管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细化税收激励措施和奖励办法,将资金调度与收入任务挂钩,提高了税收均衡入库进度,促进了财政增收,确保了县乡两级预算收入任务提前一个月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三是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财政工作方针和坚持“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首先通过严把支出关,对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实行逐级审查、领导“一支笔”签批的制度,确保了全县人员工资、职工三项补贴的按月发放、中央增资政策的如期兑现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其次,通过努力压缩人、车、会、话等非生产性支出,挤出有限的资金加强对农业、科技、教育、救灾救济及社会保障等事业必须的投入,同时也确保了我县的三讲教育、第五次人口普查等政治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我们在肯定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财源结构单一,后劲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二是非税收入的比重居高不下,“虚胖”现象严重,真正可用于平衡预算的财力甚微;三是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难以满足各种刚性支出增长的需要,使多年来始终保持的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良好局面难以保持,财政赤字已成定局;四是资金供求严重失衡,资金调度困难重重。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无法回避,只有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 三 、200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1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以及有关财税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坚持财政工作从源头抓起的方针,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夯实财政发展基础;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提高财政工作整体水平。 2001年的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制如下: 2001年全县财政预算收入6395万元,比上年实绩(下同)5814万元增长10%。其中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1927万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4468万元,增长10%。分部门计划为:国税部门2265万元,增长10%;地税部门1423万元,增长10%;财政部门2707万元,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分项目情况是:1.工商税收1658万元,增长10%,其中增值税15%部分338万元,增长9.7%;营业税740万元,增长10.1%;个人所得税120万元,增长17.6%;资源税及土地增值税12万元,增长42.9%;城市维护建设税90万元,增长11.1%;房产税122万元,增长10.9%;城镇土地使用税50万元,增长11.1%;车船使用税20万元,增长122.2%;屠宰税160万元,增长12.7%;印花税6万元,增长20%。2.企业所得税45万元,增长9%。3.农业四税2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农业税477万元与上年持平;烟叶特产税1620万元,增长26.9%;其他特产税130万元,下降8.5%;耕地占用税10万元,下降61.5%;契税30万元,下降41.2%。4.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207万元,增长10.1%。5.国有资产经营收益83万元,增长9.2%。6.专款收入72万元,增长12.5%。7.其他收入136万元,下降35.8%。 2001年地方财政收入4468万元,加上体制返还收入818万元和中央增资补助835万元,当年全县地方可安排总财力为6121万元;全年预算支出安排6728万元;收支相抵财政当年赤字607万元。具体支出项目是: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62万元。2.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0万元。3.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481万元。4.工交部门事业费159万元。5.文广事业费175万元。6.教育事业费1951万元。7.科技三项费用1万元。 8.其他部门事业费231万元。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107万元。1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1万元。11.行政管理费1374万元。12.公检法司支出367万元。13.城市维护费160万元。14.政策性补贴支出40万元。15.卫生事业费706万元。16.专款支出30万元。17.其他支出203万元。18.预备费100万元。19.烤烟风险金360万元。20.上解支出170万元。 上列支出项目中,人员经费4766万元(含公费医疗经费、人员增30%部分、三项补贴及预留调资等),占总支出的70.8%;公用经费支出619万元,占总支出的9.2%;专项及其他支出(含预备费及上解支出)983万元,占总支出的14.6%;预留烤烟风险金360万元,占总支出的5.4%。 2001年预算外收支计划安排是:预算外总收入3250万元,比上年实绩3929万元下降17.3%,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收费纳入预算管理、部分收费项目取消和收费标准降低以及三提五统资金结算价格降低;预算外总支出2930万元,比上年实绩3287万元下降11%,其中集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8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20万元。 从以上安排的收支情况看,今年面临的财政工作仍然困难重重。一是国家不断出台新的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等,将加重财政增收的压力;二是刚性支出将继续增长,与地方可安排财力的矛盾更加突出,收支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三是偿还债务支出严重影响当期支出安排和财政预算平衡。 四 、2001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迈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国家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做到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有力。 (一)对接西部大开发,着眼财源建设。一是继续将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我县的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积极组织和协调资金,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环境,搞好长远规划,为构皮滩电站早日上马提供后勤保障,达到培植后续财源、促进财政增收的目的。二是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财源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巩固基础财源;继续抓好烤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稳住支柱财源。三是继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作用,帮助企业融通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搞活企业,创造新的财源增长点。四是继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逐步壮大财源基础。 (二)依法治税,强化征管,完善措施,确保收入任务完成。一是继续搞好财税法规宣传,提高全民纳税意识;严格执法,依率计征,严禁乱开减免口子;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等违法活动;继续发扬“四铁”精神,做到应收尽收。二是目标早明确,任务早落实,措施早出台,狠抓收入调度,定期分析,及时通报,确保收入及时均衡入库。 (三)坚持“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确保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重点支出。继续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财政工作方针,首先,对预算安排的工资性经费全部纳入财政在国库开设的工资专户,保证职工工资、职工三项补贴的及时足额发放以及中央统一增资政策的按时兑现。其次,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决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努力增加对农业、科技、教育及社会保障等事业必须的投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科教兴余进程、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大财政监管力度,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一是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精神,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完善监督体系,健全监督机制。二是继续巩固会计委派制工作成果,深化和完善会计委派制,逐步推行更为先进的结算中心和零户统管管理办法,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继续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继续巩固“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成果,加强全社会的会计监督。三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工作,逐步推行“零基预算”。四是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政府采购中心,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五是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本着分权、制约的原则,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灯下黑”,从制度上保证内部监督检查的经常化、规范化,促进财政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财政“三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各位代表:今年我县的财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财政预算综合平衡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督促指导下,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为新世纪开好局,起好步。 <!--end-->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