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瑞典秆蝇 |
释义 | 简介瑞典秆蝇 Oscinella frit Linnaeus 分 布 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地区。 寄 主 同麦秆蝇。 识别特征属于双翅目秆蝇科。成虫:体长1.5-2毫米,全身黑色具光泽,是较为粗壮的小型蝇类。触角黑色,喙端白色,前胸背板黑色,有红色为粗壮的小型蝇类。触角黑色,喙端白色,前胸背板黑色,有红色薄层反映,翅透明具金属光泽。腹部下面淡黄色。足的腿节黑色,胫节中部黑色,下端棕黄色,跗节棕黄色。卵:长圆柱形,白色,有明显的纵沟和纵脊。幼虫:初孵化时水样透明,体长约1毫米。老熟时为黄白色,圆柱形,蛆型,口钩镰刀状,体长4.5毫米,前端较小,末节圆形,其末端有2个短小突起,上有气孔。蛹:长2-3毫米,棕褐色,圆柱形,前端有4个乳状突起,后端有2个突起。 生活习性在北疆乌鲁木齐及南疆喀什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冬小麦苗株内越冬。在北疆,4月中旬开始在麦秆内化蛹,4月底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在南疆4月上旬即有成虫。乌鲁木齐一带,第l代成虫在冬麦及春麦上产卵为害,使春麦主茎不能袖出。卵多产在叶片内侧靠近叶鞘处,第2代在禾本科杂草上寄生,第3代幼虫8月底为害早播冬麦,9一10月间为害冬麦主茎,造成心叶枯黄或分蘖丛生,并在冬麦内越冬。 防治方法(l)麦收后进行浅耕灭茬,将落粒翻人士中发芽,诱引成蝇产卵,然后进行秋翻,消灭越冬虫。采用增施肥料,适时播种(冬麦播期不可过早,春麦不宜过迟),合理密植等措施,可以减轻为害。(2)用50%一六O五乳剂5000倍液,在成虫盛期小麦幼苗出现2—3片叶时进行第一次喷药,隔6—7天再喷第二次,可兼治其他麦秆蝇。用2.5%敌百虫粉或0.04%除虫晶粉,每亩喷1.5—2公斤,防治效果也好。 病原及发病现状在宁夏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禾草冬麦根茎部越冬。越冬幼虫于来年春季约5月开始在田间出现。6月为成虫发生盛期。卵散产,大多产于叶面基部近叶舌处。卵经5-7天孵化,幼虫孵出即蛀入叶鞘内,并由此蛀入茎内危害。5、6月间第1代卵及幼虫出现。6月间是危害盛期。7月为化蛹及羽化盛期,第2代成虫常飞到冰草上产卵,幼虫孵出后蛀入寄主茎内,即在近地面处茎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2℃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不久就形成围蛹,在蛹壳内化蛹,蛹11期-13天。成虫的习性随气温而转移;湿度低于8℃时不活动;8-15℃时飞翔、取食,但不产卵;16-30℃时,成虫产卵,取食旺盛;湿度超过35℃时,则又抑制成虫的活动。成虫羽化后10天开始产卵,最喜2-3叶期植株茎上产卵,1头雌虫约在1个月左右的一生中可产卵70粒,卵期3-8天。幼虫期10-22天,平均14天左右,幼虫3龄。完成1个世代约需45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