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庙乡
释义

八庙乡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米仓山南麓,居东经106°5′,北纬32°10′,幅员面积22.3平方公里,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750米。东与金盆乡、燕山乡为邻,南与赤溪接壤,西北与沙河对峙,东北与高塔乡相连,最东点为小竹岭村一社的黑乡相连,最东点为小竹岭村一社的黑跶子沟,最西点为野羊溪的黄滩子,东西直距456公里,最南点为金银坎的电杆田,最北点为天桥罐头厂,南北直距49公里。

基本情况

整个乡的位置处南江之南,乡中心距县城36公里。全乡辖8个行政村,31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11个乡级单位,全乡2649户,10080人,可耕地9000亩(其中田5925亩),人均耕地0.92亩。

八庙乡境内有两座山。较大的有明阳山,长7华里,呈东西走向,海拔900余米,屹立于中心地段,山有四寨,山头鸡公寨,山颈明阳寨,山尾五台寨,支脉上天星寨。还有一座竹岭山,长5华里,与阴阳山遥相对望。

其他还有一寺(普照寺)、三观(青宝观、自家观、玉皇观)、五寨(小寨及明阳山四寨)。其中玉皇观位于竹岭山麓,每逢节日,烧香拜佛的人洛绎不绝。

过去八庙境内有内外八庙十六大景点。内八庙错落有序分布于场镇周围,外八庙坐落于八个风景秀丽的山头,站在明阳寨,十六座庙宇尽收眼底。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6667

男 13914

女 12753

家庭户户数 7463

家庭户总人口(总) 26618

家庭户男 13865

家庭户女 12753

0-14岁(总) 6114

0-14岁男 3287

0-14岁女 2827

15-64岁(总) 18173

15-64岁男 9510

15-64岁女 8663

65岁及以上(总) 2380

65岁及以上男 1117

65岁及以上女 12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6282

行政辖区

下辖村:柏木村 关田村 龙甲村 吉庆村 龙井村 同乐村 双河村 莲花村 卧佛村 吉光村 芦龙村 石莲村 桂塘村 飞凤村 马鞍村 龙店村

辖区代码

512021204八庙乡

512021204200柏木村

512021204201关田村

512021204202龙甲村

512021204203吉庆村

512021204204龙井村

512021204205同乐村

512021204206双河村

512021204207莲花村

512021204208卧佛村

512021204209吉光村

512021204210芦龙村

512021204211石莲村

512021204212桂塘村

512021204213飞凤村

512021204214马鞍村

512021204215龙店村

512021204400八庙乡独立居民小组

历史沿革

八庙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前,就有志士仁人投人民主革命运动。1932年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南江,八庙人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红军先后进行了反“三路围剿”、反“六路围剿”的战役。在反“围剿”的战役中,南江是西线的主战场,红军与国民党在南江境内的大小战役数千次。1933年2月18日,敌“三路围剿”开始,红军采取“紧缩阵地”、“隐蔽防御”、“伺机反攻歼敌”的战略方针,边打边撤诱敌深入,于2月28日,放弃长赤,紧缩阵地,至八庙垭一线,经八庙垭的黄花碥一战,歼敌何子聪团官兵200余名(何也被击毙)。后红军又在甑子垭、红炮梁等地给沉重打击。八庙人民参加运输救护,搞好农业生产,踊跃交售粮食,保证红军打到哪里,给养就送到哪里。大地坪岳庄斗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劳苦大众参军参战,组建游击队、少先队、童子团、赤卫军,在1934的反“六路围剿”时,他创建的八庙区就有1000人参加。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还乡团.对红军家属和苏维埃干部疯狂反攻倒算,实行“一打、二抢、三烧、四吊、五押、六杀”的残酷办法。

1941年八庙人民开展了对国民党的三抗(抗丁、抗粮、抗款)斗争,宣传革命真理,迎接解放。解放后的八庙人民,在中共南江县委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先后进行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一化三改造”等群众运动,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资源条件

乡内有9000亩土地,200多亩茶山。塘124口,微水池516口,总共蓄水30万立方米。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影响,热量较丰富,雨量较充沛,土壤有水稻土壤和紫色土壤两种类型。肥沃的土壤为丰富的物产创造了,条件,水稻、小麦、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烟叶、油桐、海椒等产量亦多。林木资源以松柏为主,另有樘木、槐树、青枉、冬青、皂角、香樟、梧桐、桉树、泡桐、黄柏、桑、李、桃、杏、核桃等百余种。

畜产资源以猪牛为主,其次有狗、兔、猫、黄羊等,饲养家禽,有鸡、鸭、鹅等。境内野生动物较多,兽类有狐狸、拱猪、野兔、野猫、松鼠等。鸟类有麻雀、乌鸦、喜鹊、山鸡、班鸠、竹鸡、画眉、燕子、杜鹃、野鸭等几十种。

基础设施

在旧中国,八庙各业不振,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解放后,八庙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速度和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1250元。

南巴公路(南江——巴中)沿乡境西北而过,金洛(金盆一洛坪)公路纵贯七、八村,与燕洛路交汇穿街而过。2005年组织全乡劳力,重点集中突击,建设洛八油路,完成油路铺筑任务8.2公里。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集中抓了小寨村近4公里、方家坪村近2公里标美泥碎村道路的维护,乡内以洛八路和盘山路为主干道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按照县委、县府“经营城镇”战略,针对集镇目前现状,对八庙乡集镇建设规划设计进行了完善,对集镇新建房户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同时,为改变以路代市的现状,报请县政府批准,启动了农贸市场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通讯设施日趋完善,100%的村和100%的社安装了程控电话,100%的村能接收到移动电话,80%的村能收看到光纤加密电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普九义务教育软硬件齐备,普照寺、小寨两村砖混结构校舍落成,其它村校危房全面改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自1996年连续十年获同级同类学校综合测评第一。八庙乡中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1280人,教学楼、住宿楼一应俱全。学校培养出了多名中考、高考状元,1989年身残志坚的成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同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社会最满意学校”十佳之一,2005年初被评为市级校风示范校,校长胡跃武被市上评为第二届青年优秀校长。

全乡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村村建立卫生医疗站,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乡卫生院医疗业务收入大幅度攀升,目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4万元;建立健全了合作医疗体制,农民参合率达到83.6%。

理顺社会抚养费管理体制,加大计生执法力度,计生服务方面计划生育进一步达标。民政救济优抚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特困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综合经济

农业持续发展,农村面貌巨变。从50年代起就修建塘库、改土造田、治山治水、植树造林,到1985年农田得到有效灌溉,瘠薄田土得到改造。特别是1981年以来,农村推行承包责制后,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步伐加快,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乡镇企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在加工服务、农具修造和电力、茶场、运输等方面也有显著变化。

在‘五爱’、“四有”教育的推动下,干群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安定团结的局面得以巩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献身祖国、舍己为人、公正、公平等高尚品质受到人民的尊重,尊敬老人、尊重妇女、尊重知识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在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正取代狭隘、封闭、保守、平均主义等旧观念,“文明新村”、“文明单位”、“五好家庭”等活动的持久开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发展思路

“基础强乡、产业富乡、集镇活乡、化债稳乡”。加快以乡村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道油路养护机制。整治村社道路,逐步硬化村道路,努力提高车辆运行能力;健全塘库堰管护机制,积极治理病塘库堰,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以集镇建设为契机,搞活乡域经济。按规划设计要求,拉大集镇框架,高标准建设好电信一条街。引进外资改造好农贸市场。采取稳妥的办法,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确保一方平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