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虞国 |
释义 | 国名——北虞位于山西晋南。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古城村。人名——虞国,东汉末年政治人物,为日南郡太守。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人。 国名简介虞国--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因为吴国也叫做虞国,所以这个虞国叫做北虞。也有人认为,虞国是陕西省陇县地区西周时期矢国的后代。始封君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曾孙虞仲(排行第二,受封于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所灭。(《史记·周本纪》也称仲雍为虞仲,与其曾孙虞仲是两个人) 然而,刘晓景等根据金文及相关资料论证,山西虞国乃陕西陇县一带西周矢国的后裔。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手牵羊又灭亡了虞国。) 武王克商,封建诸侯 《史记·吴太伯世家》先后有两段叙述了虞国的由来: 1、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白话译文】此时周武王灭亡了殷商,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准备加封承祀),找到了周章。(由于)周章已经做了吴地君主,便把吴地封给了他。并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在成周之北的旧时夏都遗址之地,这就是虞仲,列为诸侯之一。 2、“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 【白话译文】自从太伯建立吴国以来,吴国君主相传五世(四代),周武王就灭掉了殷商,封太伯吴国之后代于两处:其中之一的虞国,在内地,其中另一处吴国,在南方夷蛮之地。吴国又传了十二世,这时晋国灭掉了内地的虞国。内地的虞国被灭掉后,又经历了两世,夷蛮地区的吴国开始强大起来。 荀息假途,智灭虞国 关于虞国借道帮助晋国灭掉虢国而自己又反遭灭国的故事,《左传》有详细记载,而《史记》采信了《左传》的说法。这个故事就是千古流传的成语“假道灭虢”、“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来源。 《史记·晋世家》:十九年,献公曰:“始吾先君庄伯、武公之诛晋乱,而虢常助晋伐我,又匿晋亡公子,果为乱。弗诛,后遗子孙忧。”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阳以归。 …… (二十二年)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为文王卿士,其记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之亲能亲于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尽灭之。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荀息牵曩所遗虞屈产之乘马奉之献公,献公笑曰:“马则吾马,齿亦老矣!” 【白话译文】十九年,晋献公说:“当初我的先君庄伯、武公讨伐晋国内乱,可是虢国经常帮助晋君公室攻伐我曲沃,又匿藏晋国的流亡公子,结果造成祸乱。如今不诛讨虢国,必然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忧患。”于是派遣荀息带着屈地出产的名马去向虞国借路。虞国借给了路,就出兵攻伐虢国,夺取它的下阳而返归。 …… 这一年,晋国又向虞国借路去攻伐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国国君说:“对晋国是不可以借路给它的。借路给它的话将会趁机灭亡虞国。”虞国国君说:“晋国和我国同姓,是不应该攻伐我国的。”宫之奇说:“(虞国的祖先)太伯、虞仲 ,是太王的儿子,太伯因为逃亡离去,所以没有继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周文王的卿士,对王室建有功勋而记录在册,(记勋的典册)保存在朝廷的盟府。(虢国与晋国的血缘比虞国与晋国的血缘要近,)现在晋国连虢国都要灭掉,还会对虞国有什么爱怜之心呢?况且虞国同晋君的血亲关系能够超过(五服以内的)桓叔、庄伯家族吗?桓叔、庄伯家族有什么罪过,晋献公却尽行诛灭诸公子。虞国同虢国,就好比嘴唇与牙齿,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受冻。”虞公不肯听从,便应许晋国借路。宫之奇带领自己的家族离开虞国。那年冬天,晋人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奔周朝京都。晋军返回时,偷袭灭掉虞国,俘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员,同时继续保持原先虞国的山川祭祀。荀息牵着从前馈赠给虞国国君屈地出产的马匹,奉还于晋献公,献公笑着说:“马还是我过去的马,只是年龄老了几岁。” 人名虞国,东汉末年政治人物,为日南郡太守。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人。 生平年少时很孝顺。后来担任南疆重臣日南太守(日南今位于越南中部,是东汉最南的三郡之一)。治理以德化见著。当时常有两只大雁栖居在虞国的厅堂上。虞国每次因公务出行,双雁便起飞追逐虞国的配车。 虞国后来因操劳过度逝世在任上,遗体被送往家乡安葬。两只大雁竟追逐送葬的队伍到了余姚,栖息在虞国的墓上不肯离去。 著名的典故“双雁送归”,或“双雁送车”即由此而来。 相关记载 ·“虞国少有孝行,后为日南太守,以化治称,常有双雁宿止厅事,每出行县,辄飞逐车。国卒于官,雁逐丧至姚,栖墓上不去。至今呼其地曰双雁。国有从曾孙歆,亦守日南,称小虞。”——《嘉靖志》载,光绪《余姚县志》引 ·“虞国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雁宿止厅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既卒于官,雁逐丧还。至余姚,住墓前,历三年乃去。”——虞预(约285年—340年)《会稽典录》 ·“虞国为日南太守,有惠政,出则双雁随车。及远会稽,雁亦随焉。其卒也,犹栖于墓不去。”——孔晔(?—465年)《会稽记》 ·“虞国,余姚人。汉末为日南太守,有惠政,行部每双雁随轩。及还余姚,雁亦随归。国卒,雁栖墓侧不去。”——《百越先贤志》卷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