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AAL2 |
释义 | AAL2服务类型AAL2 (ATM适配层2):AAL2用于支持可变比特率的面向连接业务。并同时传送业务时钟信息。 ATM层具有网络层的功能,并且其上还有一层(AAL),从分层角度看AAL便是传输层. AAL的目标是向应用提供有用的服务,并将它们与在发送端(方)将数据分割为信元、在接收端(方)将信元重新组织为数据的机制隔离开来。它按照3个坐标轴来组织服务空间: 1、实时服务和非实时服务。 2、恒定比特率服务和变化的比特率服务。 3、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非连接的服务。 则上,用3个坐标轴和每个坐标轴上的2个值可以定义8种不同的服务。ITU觉得只有其中的4个有使用价值,并分别命名为类A、B、C、D。其他几种则未得到支持。从ATM4.0开始,该图有些过时,所以在这里提出它来主要是作为背景信息,以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AAL协议设计为目前这个样子。目前主要的不同是传输类(ABR、CBR、NRT-VBR、RT-VBR和UBR)之间,而不是这些AAL支持的服务类之间。 AAL支持的基本服务类(现已过时) 为了处理这4类服务,ITU定义了4个协议而后来发现对于类C和类D的技术要求十分相似,从而将AAL3和AAL4合为AAL3/4。计算机工业当时昏然不觉,后来才发现它们都不令人满意。后来暂且定义了另一种协议--AAL5来解决这个问题。 AAL2 的优势AAL1是针对简单的、面向连接的、实时数据流而设计的,除了具有对丢失和误入信元的检测机制外,它没有错误检测功能。对于单纯的未经压缩的音频或视频数据,或者其中偶尔有一些较重要的位的其他任何数据流都没有什么问题,AAL1就已经足够了。 对于压缩的音频或视频数据,数据传输速率随时间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很多压缩方案在传送视频数据时,先周期性地发送完整的视频数据,然后只发送相邻顺序帧之间的差别,最后再发送完整的一帧。当镜头静止不动并且没有东西发生移动时,则差别帧很小。其次,必须要保留报文分界,以便能区分出下一个满帧的开始位置,甚至在出现丢失信元或坏数据时也是如此。由于这些原因,需要一种更完善的协议。AAL2就是针对这一目的而设计的。 像在AAL1中一样,AAL2的会聚子层没有本身协议而SAR子层有本身协议。 AAL2的信元格式序号SN(Sequence Number)字段用于记录信元的编号以便检测信元丢失或误入。信息类型IT(Information Type)字段用于指明该信元是报文的开始、中间或末尾。长度指示LI(Length Indicator)字段指明有效载荷是多大,单位为字节(有效载荷可能小于45字节)。最后,CRC字段是整个信元的校验和,可以检测出错误。 标准中并没有注明各字段的大小。据说在标准化进程的最后关头,委员会成员觉得AAL2有许多问题,以致不能投入使用,但为时已晚,没有办法组织标准化的进程。最后委员们去掉了所有的字段大小的设定以使正式标准能够按时颁布,但这样便没有人能够实际使用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