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成松 |
释义 | 于成松,男,1958年生。四川省西充人。北京世界风光国际文化中心艺术总监,《中国风光画集》35卷系列独立创作人,《世界风光》大系100卷总编辑、总执笔。曾服役于西藏部队。任南充市文化馆美术工作者。国家高级美术师。创造出独特的新画种,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吴作人先生命名为“复合油版画”。 中文名:于成松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省西充 出生日期:1958年 职业:美术师 代表作品:《于成松四川风光画集》 简 介于成松1958年生。四川省西充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世界风光国际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首席画家。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美术分会会长。曾服役于西藏部队,任四川省南充市文化馆美术干部。创造出新画种,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吴作人先生命名为“复合油版画”。已出版个人画集48部,其中,《于成松四川风光画集》系列六部,被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纪念品;《中国风光画集》系列34卷,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选作礼品画册,成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上的重要见证。他用中国画艺术形式创作的“我们一起走过——90年90肖像”大写作品,被誉为肖像绘画艺术的里程碑。于成松2010年1月1日,在南极发表《世界风光艺术宣言》;是世界第一位在南极洲举办个人画展的画家。目前,正在进行《世界风光》大系100卷的创作工作。 个人画展198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在成都举办《于成松画展》;1989年,四川省、上海市总工会、美术家协会将《于成松画展》列为四川省、上海市两省市间的文化交流项目在上海展出; 1990年,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举办《于成松画展》,并举行“于成松作品座谈会”。已先后十八次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等在中国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199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于成松画集》。该画集被选入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民政部在1992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军地两用人才成果展,并被大会选为赠送代表的纪念品。 199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于成松四川风光画集》系列《九寨沟》《万岭竹海》《石海洞乡》《黄龙瑶池》《长江三峡》《剑门蜀道》六部。1992年,该六部画集被选作赠送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纪念品;1995年,又被列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纪念品。 独特的复合油版画1993年,应人民中国出版社等单位之邀,用独特的复合油版画艺术形式,潜心创作《中国风光画集》。该套系列画集共35卷(台湾省为二卷)。 2000年,中国文联(外发[2000]278号)报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字[2000]1036号)批准,以该套画集为载体,以台湾中华两岸世纪发展协会邀请“于成松艺术交流访问团”赴台学术交流和收集《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创作素材为契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风光画集编务办公室等单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西藏布达拉宫广场、北京八达岭长城、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天涯海角风景景区、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了重要的大型历史性活动:“中华魂《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海峡两岸万人签名百家寄语征集活动”和新浪网民寄语活动。在国家外交部的支持下,于成松发起举办了“和平·发展·友谊《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征集世界百位元首、著名人士新世纪寄语祝愿美丽中国早日统一”活动,得到了多位外国元首和驻华大使的友好回应和积极支持。 签名活动的重要资料(照片)和百家寄语题词,将编入《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第二册以及在“中华魂《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海峡两岸万人签名百家寄语展暨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世界巡回展”中展出,百家寄语还将按每位题词者一个版,精制成可保存千年以上的钛合金铜铭牌,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适当时间赠台湾地区的博物馆收藏及世界其它著名博物馆收藏。作为新千年新世纪之际,中华儿女和各国元首、著名人士再次表达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必将统一心愿的历史见证,载入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史册。 “为中国美术作贡献”1996年7月25日,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美术家吴作人先生在生病期间托夫人萧淑芳致信江泽民总书记,向江总书记推荐于成松,江泽民同志曾在寓所接见于成松,并题签和合影留念。自1982年之始,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少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古元、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琦、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沈柔坚等对于成松的艺术创造给予指导和充分肯定,并多次题词鼓励。刘开渠先生题词鼓励于成松“为中国美术作贡献”。 个人作品2001年,《从神农架捡来的世界》等二幅作品入选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2003年,创作《锦绣南充》画集,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2004年10月,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主办于成松油画作品展览。 2005年9月,作品《被遗忘的世界——昨日随风》人选2005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优秀作品展。 2005年9月,巨幅油画《水乳大地》被选作悬挂于天安门城楼贵宾厅作品。是天安门城楼悬挂的第一幅风光油画作品。 2005年9月,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在北京主办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巡回展·北京”展览。 2005年10月,在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60周年纪念日,国家有关方面以于成松的《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为载体在新浪网举行网民寄语活动;并将于成松的油画作品列为特等奖奖品。 2005年9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举办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巡回展”学术座谈会。称其作品技法独树一帜,在画坛独享风格,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认为于成松的作品在东西方绘画艺术交融中具有桥梁与枢纽作用,属于中西绘画艺术第四次浪潮的代表佳作。他的作品所表现的卵石坚硬、古拙,得天自然,细腻而神奇;溪流清澈、明快,纤柔不媚,欢快而沉稳;瀑布有势、有神,荡气还魂,如歌如诉;海浪热烈、激情,奔放无形,细微而粗犷;阳光炽热似火,温暖如怀,普照同射;云雾变幻如山,奔驰如梦,凝结如风;冰川玉洁透明,清净如洗,势如天生;古树禅奥、生新,有态有神,生命如人……将你带入如诗的境界。中国美术研究所前所长水天中写道:“于成松以他的创作计划踵事增华,值得肯定。每一代艺术家都可以从他的个性化艺术视角和艺术手段出发,为中华山川增加新的光彩。它既有利民族认同感的树立,也有利于绘画艺术的发展。” 于成松通过对不同类别颜料和不同溶剂的融合,掌握了具有色彩稳定的,耐酸、耐碱、耐紫外线照射,与普通油画颜料相同性能并适合自己创作使用的独特颜料;在创作实践中,他摸索出拖、提、压、转、起、伏、刮、旋、遮、隔、漏、添、盖、洗、脱、印、冲……等多种自己的创作技法,创造了新的画种——复合油版画,受到美术界和社会普遍肯定。在绘画艺术历史的长卷中,已经确立了独立的位置。 2006年6月,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等在海口市举办“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巡回展·海南”展览。 作品展2006年9月,“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巡回展·广东”展览在广州举行。 2006年12月,作品《蓝色天空》在200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06年,创作《于成松的女人世界’2006》画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8月,与于杨杨合作的巨幅中国画作品《伟大时刻》入选庆祝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8年,8月,他创作的34卷一套的《中国风光画集》,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选作赠送出席2008北京奥运会活动的中外贵宾的礼品画册;同时,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作为对外礼品。 2008年9月,于成松向家乡西充县捐赠他创作的34卷一套的《中国风光画集》,西充县政府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收藏仪式。 2008年9月,中共南充市委宣传部、南充市文化局举办于成松《中国风光画集》座谈会,与会人士称:“于成松现象”值得关注,于成松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值得提倡,于成松不为名利默默为祖国山河立传的精神值得学习。 2008年11月,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奥运礼品——于成松《中国风光画集》作品展”。并举办“于成松作品学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专家称于成松是美术界的徐霞客。承担着一项文化使命。其艺术成就和贡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位置已成为客观事实。 2008年12月9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奥运礼品——于成松《中国风光画集》收藏仪式”,馆长詹福瑞为于成松颁发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证书。 2009年1月20日,在北京发布由他创作的巨幅中国画作品《朗朗青空》和《盈盈厚土》,祝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就职第44任美国总统。 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桥艺术中心举办“通往伦敦·于成松20国峰会首脑肖像作品预展——英国之夜”酒会。 2009年4月2日,在北京桥艺术中心举办“峰会·峰绘——著名画家于成松23件巨幅肖像4月2日北京伦敦同步展出”新闻发布酒会。在北京桥艺术中心展出作品原件,伦敦展出复制件,展期一月。中国、英国等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活动。新华社报道称“于成松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意境和油画的色彩魅力创作的这些巨幅肖像作品,不仅用笔简约而准确,而且画面色彩丰富、人物惟妙惟肖,在肖像画中创造出山水画作品里的韵律和磅礴气势,为发展中国画艺术打开了崭新视野。” 成 就是第一个被国家级部门以画家个人创作的画集为载体,举办国际性大型历史性活动的画家。 是第一个以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为分卷创作出版风光画集的画家;也是第一个创作出版43部画集中,没有一幅作品重复出版,同时,除《锦绣南充》画集由家乡南充市委宣传部安排创作、作为该市的对外交流礼品外,其余都被列为国家大型活动和对外交流的纪念品的画家。 是第一个由世界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将其作品集作为纪念品的画家。 是第一个邀请由国外元首、大使以其作品集为载体,题词寄语和题词寄语者最多的画家。 是第一个由国家有关方面以其作品集为载体,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站征集题词寄语和题词寄语者最多的画家。 是第一个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给个人举办画展的画家。 是第一个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向中国国家主席致函推荐的画家。 是第一个将其艺术作品集和创作活动作为社会各界展示愿景的舞台、直接参与其活动者最多最广的画家。 是第一个被授予中华环保绿色使者称号的画家。 是第一个由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将其创作的34部一套的作品集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礼品的画家。 根据给世界各国元首的信函中所作的承诺,于成松已开始《世界风光》大系100卷的创作工作。 2009年10月随26次科学考察团远赴南极。 2010年1月,在南极举办于成松个人画展。 (《中国风光画集》编务办公室 提供) 中国南极画家第一人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半年终于圆满结束,科考船“雪龙号”于4月10日凯旋而归。中国南极画家第一人于成松也安全、圆满、成功、胜利载誉回到祖国,今天上午我打通了刚刚回到北京的好朋友于成松的电话,衷心祝福他GO HOME!他的声音中还带着疲倦、劳累、喜悦,真是为他高兴、激动,太棒了,这是他的荣光,他的精彩,他的一辈子的骄傲。他在半年时间里,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记录和创作了多幅难得画作,为中国书画界赢得了荣誉,热烈欢迎大画家于成松回家暖和暖和,南极太冷了。 2009年10月11日 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出发,考察队员从上海“雪龙”号专用码头出发,进行为期半年(180天)的科考活动。考察队员中,有位特殊的随行人员:来自祖籍四川的著名画家于成松也背负50公斤行囊,远赴南极,用画笔向世人展现冰天雪地的南极风光。 于成松因此成为我国远赴南极的画家第一人。 “我有一个梦想,用画笔向世界人民展现美丽的中国,向中国人民展现美丽的世界。”于成松画中国风光出名后,就产生了画世界的梦想。 在南极的经历遭攻击智斗海豹5回合看似平静的南极其实危险重重,一次,于成松和4名队员同行,一名老队员前面带路,后面几人踩着前面的脚印前进,“前面的队员突然掉进冰缝里了!”于成松紧随其后,两人只有二三十厘米距离,他赶忙将手里的一根木杆伸过去,大家合力将这名老队员拉出冰缝;还有一次,于成松正在收集素材时,突然一声闷响从脚下传来,“面前一座冰山中间陷下去了,要是多走两步,就会葬身冰海。” “海豹一般都不攻击人,我却遇上凶猛的海豹。”去年12月12日,于成松一个人到南极冰海寻找素材,数只行动笨拙的海豹,或躺或卧挤在海滩一角。离它们五米远左右时,于成松准备近距离拍摄,突然,一只海豹向他扑来。“逃了五六米,我一个急转身,海豹因为调头困难,仍在往前冲。”于成松和海豹斗了5个回合,5次快速转身,才赢得时间甩开攻击他的海豹。 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科考之外,于成松是如何打发时间的呢?闲下来的时候,于成松不是作画,就是写信,给爱妻张玫写了上百封信,这些电子信件是通过专用邮箱收发邮件的,“光这个专用邮箱的费用就给了7000元钱。”想看春节晚会咋办?朋友把节目视频发给中山站,于成松再到中山站下载观看,“看到春节晚会,我好激动,第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第一次感受对亲人的思念。”这已是三月中旬的时候了,离春节已有一个多月。 平时就住在停在冰海上的“雪龙”号科考船,科考时才走上南极大陆。很难吃上新鲜蔬菜,吃完从国内带去的蔬菜后,“雪龙”号曾到澳大利亚采购过一次。壮美的南极风光让于成松激动不已,科考队员的工作和生活也成为他画笔下的素材。 画画时企鹅凑来看热闹于成松在南极画了83幅画,“回来根据那些素材慢慢画,”最让于成松温暖的是那些南极企鹅,三五成群,“我画画时,它们就站在画布前看热闹,不怕生,很憨厚!” “和出发时相比,他现在黑多了,瘦多了。”昨日上午,妻子张玫赶到上海港,迎接丈夫的归来。“手机可以用了,能看电视。能上网了,”瘦了15斤的于成松自言“重回人间”,最想吃一顿四川火锅。 生死一瞬间2009年12月17日晚上。第二次的遭遇更让我现在也心悸。南极的12月正是极昼,晚上也如白天。那天晚饭后,我带上包括陈医生在内的三位“老南极”队友再次到海里的冰区去拍摄《世界风光艺术宣言》图片用的外景。由于有第一次的经历,这次出去,我在心理上对安全就更加注意,更加小心。我们沿着队里前几天还用雪地车拉卸货物的路线,朝着一座巨大的冰山群的方向探去。前天,我还乘坐雪地摩托车从这附近返回雪龙船,心想,这总不该出现什么危险情况。我们四人走进冰区,越过一道冰裂缝时,我特别小心,四人中,我是最后一位越过的人,在我起跳前,我把他们三人都叫到前面,让他们看着我跳,壮壮胆,我加足马力,猛地跳了过去,他们三人把我接住。在我走到浮冰上自认为安全的地方后,他们就争先去拍摄前面几只躺在浮冰上的海豹去了。由于在前几天,我被一只凶猛的海豹攻击得死里逃生,我见海豹就远远躲开,不想接近。就在那时,我听到一种带着恐怖的声音传来,我问:“是什么声音?”他们随口就答:“是海豹叫。”在南极,从外界来的声音只有企鹅、贼鸥和海豹的叫声。海豹叫就海豹叫,我不再去想。当我回头,想看看回去的路线,如果再跳这冰裂缝时,选在哪里?当时,我惊恐的发现,刚才我跳过的冰裂缝在增宽,再看看自己踩着的这片巨大的浮冰和与浮冰相连的所有冰山都在急速的移动,我惊慌的呼喊:“不好,我们踩的冰在动,冰山也在动。”“没什么,是涨潮。”他们头都不回的回答。涨潮有如此厉害?我见那冰裂缝从一米左右宽迅速的变得四、五米宽。顺着远望,在浮冰覆盖的白茫茫海面上,那冰裂缝向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一眨眼工夫,冰裂缝又被合拢,与对面那块冰相撞击,两者相遇撞起的冰块超过两米高,我呆呆的站着不敢逻动,看着“涨潮”的稀奇。再看他们三人,那些先还躺在冰上任凭拍摄的海豹已相继逃跑,其中有一只海豹直朝我的方向跑来,我大喊着:“海豹又要攻击人了”。我见他们三人随着朝我来的海豹跟来。有他们三人在前面顶着,我心中对那海豹就没有多少害怕。只见那冰裂缝一阵裂远,又一阵撞击合拢,我担心的是这“涨潮”会断我们会去的退路。其中有位还抱怨着,这涨潮也不预报。有的问,今天是农历几日,说话间,我们见他们三人开头站着拍摄海豹那处的浮冰已从我们站着的这片大冰块上脱离,正在海水中若影若现。因为有海豹的地方,冰上就有海豹洞孔,同时冰都较薄。是那只朝我来的海豹把他们引出了险境,救了他们。但是,这些还并没有让我们意识到巨大的险情正在发生。那时,平常被大家都称为胆大的陈医生说,别怕,该干嘛干嘛。这句话与我的心思有点合拍,我们不能白来一趟。于是,我们该干嘛干嘛。我们按我的布置,以冰山为背景,开始拍摄我需要的照片和录象。陈医生叫我站在一处高高凸起的冰面上,说,这里的冰相对较厚,一般不会裂开,叫我们不要怕,只注意好自己脚下,如果发现脚下在开裂,马上离开。我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就按他的方法,直到把我的《世界风光艺术宣言》需要的资料拍摄完毕。任凭“涨潮”,任凭冰开冰合。当我们还想再选新的地方,我看见在离我们最近的海岸,有人站在礁石上不停的跳着,向我们的方向挥舞着双手。我说,你们注意看看,那里那个人是不是在叫我们,大家屏住气一听,仿佛是叫我们赶快回去。我们才开始撤回。在回的路上,我看见来时还好好的冰面,到处都是裂开又撞合的新冰裂缝。我们小心的回到岸上,才是中山站的站长助理小孙,他说,赶快离开这里,危险。就让我们上了早准备在那里的汽车。 上车后,他立即用对讲机喊:“飞机不用起飞,他们已经安全返岸,直升飞机不用起飞,他们已经安全上岸”。我们才感到我们遇到未知的险境。 我们回到站上,准备救助我们的直升飞机的螺旋桨还没停住。等着我们的消息的队员们看见我们就连声说:“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一问,才知道我们以为的是“涨潮”并不是涨潮,是附近的一座冰山颠覆,撞在了我们作为背景拍摄照片的那座冰山的另一面,引起的波涛。我听到的声音,也不是海豹叫,是冰山相撞击的声音。那里周围的冰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连续反应,如果我们旁边哪怕再有一小块冰山被震动,造成淹埋在海里的部分发生脱落,头重脚轻而颠覆,我们连叫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站着拍照的那座凸起的浮冰,在与整个大浮冰的移动推力下,更容易头重脚轻。我们知道了所发生的情况后,全身冒汗,阵阵发冷。 在我准备到海里的浮冰区去拍摄照片时,有位从台湾来的姓郭的队友也想去浮冰区走走,由于我见他没有穿标准的工作服,就没有约他一道前行。于是,他与另一位队友去了海里,他们在离我们四、五百米的地方,看见了冰山在我们附近颠覆的过程。有人见他们逃回站里时,脸色苍白,全剩惊恐。他见我回来,把我叫到屋里,心悸慌慌,说:他见到冰山在我们附近颠了个,一会儿他旁边的浮冰开始裂开,他脚下的冰在急速的运动,顿时,四面都是冰裂缝,吓得不敢动弹,禁不住的尿都流湿了裤子,眼泪都流出来了,心想我们几个就这样消失在南极了。我听他声音发哽,抬头见他,眼里又滚动出泪花。 第二天,雪龙船的政委见了我说:老于啊,昨天我听到对讲机里在呼喊,老于,老于,画家老于,你们在哪里,你们在哪里,又不见你的回音时,真让人揪心啊!直到又听到你们已经安全靠岸的消息,我们的心才放了下来。以后外出,要带个对讲机,随时便于联系。听他这么一说,快要出嘴的“谢谢”又被咽了回去。感到身体一阵沉重,沉重得不能移动一点。 我们如果就那样被冰块盖在海里,就连说一声:“上帝,这里是可怕的地方”都没有机会。 我对世界风光的虔诚,对南极的敬仰,终于感动了上帝,把我的惊险化成了神奇,用危难丰富了我的经历,为我的《世界风光艺术宣言》添加上惊奇,悲壮,厚重的一页。在2010年1月1日的今天,我行程万里,经过生死的绝别,我在这苍茫亘古,神秘莫测的南极祝福南极,祝福地球,发出我对地球的美好心愿,我一定会感动上帝,给我的《世界风光》以鞭策,支持,鼓励。这个上帝,还包括读过这篇文字的你。 家庭女儿:于杨杨,又名于扬洋,当代艺术家、艺术策展人。 中文名: 于杨杨 别名: 于扬洋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四川南充 出生日期: 1983年12月 职业: 当代艺术家,艺术策展人 主要成就: 创建四川美术学院新生代联盟 2003年7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6开始活跃于当代艺术界,先后从事或兼任过艺术区运营总监、艺术网站运营总监、艺术总监、艺术经纪人、项目策展人、公益笔会项目负责人、拍卖公司经理、艺术杂志编辑等12种艺术类职务,掌握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现状第一手学术资料。 积极致力于中国青年艺术家推广和发掘,是四川美术学院新生代联盟创建者、中国美术新生代联盟主要筹备人。 多次策划中国当代新生代艺术家展览,挖掘大批优秀青年艺术家进入市场,在发现新锐艺术家、评判作品方面独到、前瞻、创新,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成熟和多样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独立创作多种类、28种题材当代艺术实验性作品以画廊、拍卖、电视购物、礼品、艺术衍生品、家装市场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投入艺术品市场,手法创新大胆,取得市场肯定。 2007年与父亲合作将版画元素代入中国水墨的作品《伟大时刻》获得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个人艺术创作走向成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