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右翼组织
释义

右翼

定义

这是对某一政治路线的派别的称呼,多代表保守主义政治派别。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公会(1792年-1795年)的主席台上,坐在右翼席位的是保守派的吉伦特党。

日本学者堀幸雄在其编撰的《右翼辞典》中对右翼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指反动的、反近代的国家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左翼是变革的、进步的,是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的阵地。”

政治观点

右翼信奉“英雄史观”(多倾向不公平),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少数人决定历史的进程。其政治主张是偏向中产阶级、精英阶层的。右翼特别反对左翼的“贫富统一”的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在追求终点的平等,这是错误的。右翼和左翼的共同之处是都追求起点的平等,但右翼更强调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国家应给每一个公民以机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强调平等受教育(基础教育)的权力,认为人必须对自已的命运负责,贫困只能源于自已的低素质、懒惰和无能,不能怪其他的因素。同时推崇肤色,种族,宗教等综合问题

经济主张

右翼的经济政策是主张自由放任的,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越少越好。主张通过减税、减少公共福利、刺激投资来解决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认为福利越多,人的依赖性就越强,进取心就越差,就会鼓励懒惰,打击勤奋。主张通过激发人类的潜能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将造成消极的影响。

右翼这个政治名辞,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公会(1792年--1795年)。当时,从主席台看去,坐在右翼席位的是保守派的吉伦特党,坐在中间席位的是中间派的平原党等,坐在左翼席位的是急进的山岳党。从此,左、右翼的政治名辞出笼。

和左翼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的相对

在民主政治下,左翼和右翼,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不存在谁正确谁错误、谁先进谁落后的问题,左翼和右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左右手,是缺一不可的。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由左翼执政,否则社会太均匀、太福利化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容易走向民粹主义;一个国家同样不能由右翼长期执政,否则贫富悬殊就会加剧社会不公正、分配不公平,最终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者的关联

一个国家的“自由进程”之路不可能是笔直的,自由之路就象公路一样是弯弯曲曲的,民主政治就像一辆汽车,要想在自由之路上顺利前进,就必须要随时调整方向盘,一会儿向右拐弯,一会儿向左拐弯,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才不会冲出公路而翻车倾覆,才会顺利到达终点。所以,左翼和右翼的轮流执政,轮流调整国家前进的方向,是民主政治下两党制的基础。真正成熟的民主国家,一般只有左、右两个主要政党;而政党林立的民主国家,其民主政治是不成熟的、尚处于低级阶段的。左翼是冒进主义,右翼是保守主义。

西方国家的右翼组织

法国

法国的右派组织有很多,以人民

运动联盟及其前身保卫共和联盟与法国民主同盟为首。此外还有极右派组织民族的阵线。

人民运动联盟UMP是最大的右派组织,也是目前法国主要执政党和议会第一大党,由雅克希拉克创建,现任法国总统萨科奇也隶属于该组织。它主张保守主意、自由保守主义、民族主意。此外还有独立者与农民国家党CNIP、法国运动等右派组织。其中值得一提的组织国民运动是最为悠久的法国政治运动之一,被认为是20世纪上半最具破坏性的极右翼政治组织。许多极右派政治人士如让-玛丽·勒庞或Philippe de Villiers皆受到创立人Charles Maurras的启发。

极右翼组织国民阵线FN就是由让-玛丽·勒庞创建于1972年,其主导主义思想为强力执法、保守主义、反移民、欧洲怀疑主义。在2002年4月举行的2002年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他的得票率仅次于现任总统希拉克排在第二位,获得参加第二轮投票竞选总统的资格。在第二轮选举中,他被希拉克以绝对优势击败。近几年在法国经济衰退,失业率暴增的背景,极右翼组织在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支持。

德国

目前德极右组织有德国国家民主党Die Nation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英文缩写NPD),这是二战结束后德国出现的一支极右党派。

NPD于1964年在德国汉诺威成立,其早期成员大都来自其他右翼党派,是一个宣扬民族主义,反犹排犹,不遗余力地为纳粹招魂的极右组织。

NPD现任主席叫乌多·弗伊格特。作为前纳粹冲锋队队员的儿子,弗伊格特是一个狂热的极右分子。不久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赞扬希特勒是“德国一位伟大的国家领导人”。据德国官方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德国约有150个极右组织,近5万名极右分子。国家民主党是德国最大的极右翼组织,外围组织有“国家民主党大学生联盟”、“国家民主党青年团”和“国家政治犯及其家属后援组织”等。

20世纪60年代,当该党在20世纪60年代两次中期州大选中可能超越5%围墙的限制,以及曾经最多时进入7个联邦(西德)州议会的1个立法委员任期的代表,之后该党在数十年内一直是一支无足轻重的小党。直到两德合并从90年代开始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重新树立起声望例如之前反映出来在2004年萨克森州议会选举和2006年梅克伦堡州议会选举产生的结果。

意大利

意大利政党的左翼指的是法西斯主义色彩的政党,相反右翼指的是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色彩的政党,比如在最近的一次大选中,贝卢斯科尼所在的人民民主党,是一个中左的政党,他的竞选团队由好几个政党组成联合的竞选阵营,其中人民民主党是最大的党,另外还有一个绝对左翼党也是这次他们大选获胜的一个最大功臣,叫做LeggaNord不知道中文叫什么,同时在上次的大选中代表社会主义的右翼政党没有获得足够的票数,甚至没有获得在议会中的席位。

美国

三K党(Ku Klux Klan,缩写为KKK),是美国历史上和现在的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民间组织,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三K党于1866年由南北战争中被击败的南方联邦军队的退伍老兵组成。在其发展初期,三K党的目标是在美国南部恢复民主党的势力,并反对由联邦军队在南方强制实行的改善黑人奴隶待遇的政策。这个组织经常通过暴力来达成目的。1871年,尤里西斯·格兰特总统签发了三K党和执行法案,并且强行的取缔该组织。

第二个使用这个名称的组织是在1915年由威廉·西蒙斯在亚特兰大附近的石头山顶建立的。这是一个营利性组织,其宗旨在于赢取以英国裔为主的新教背景的白种人族群对于黑人、罗马天主教徒、犹太人、亚裔及其他移民的相对优势地位。尽管这个组织宣扬种族主义,并且实施私刑和其他暴力行为,但是却在美国公开运作,并且在1920年代的巅峰时期拥有400万成员,其中包括在政府各级机关中的政治家。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该组织的发展跌入了低谷,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因为征兵或者志愿参军而损失很多成员。

该组织的名字也曾经被其他许多组织所使用,其中包括1960年反对民权法案和鼓吹人种差别待遇的组织。在当今美国和其他国家!

东方国家右翼组织

在许多亚洲国家存在着右翼组织。例如柬埔寨的“赤柬”,名义上是左翼,但实质上是十分残暴的共产败类,是右翼分子。而在亚洲,中国、日本等国家都存在过右翼分子,但最主要的右翼组织还在日本,这是由于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的畸形的对外扩张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后遗症,是不可避免的。

日本右翼组织简史

战前右翼

所谓“战前右翼”,是对二战结束前所有右翼组织及其思想的概称。

受“玄洋社”成立的影响,自1881年起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掀起了组织结社的狂潮,至20世纪初期达到了高峰。据统计,1927年至1937年期间,日本的右翼组织共有634个,人数达12.2万之众。在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半个世纪里,战前右翼总是与日本法西斯军部相勾结,不仅积极参与日本政府对外扩张政策的谋划,而且在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扮演马前卒和炮灰的角色。从策动“日韩合邦”,殖民统治朝鲜,到支持“满蒙独立运动”,肢解中国东北,无一不留下战前右翼的斑斑劣迹。

20世纪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是与日本右翼鼓吹法西斯主义密切相关的。战时,日本右翼与军阀、财阀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可以这样认为,日本右翼是伴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飞黄腾达的。战后,由于盟国对日本右翼头目的整肃,右翼团体被解散。

战后右翼

“战后右翼”,一般是对战后复燃至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日本右翼组织及其思想的统称。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对日实施军事占领的美国强行限期解散右翼组织,一律褫夺右翼骨干分子的公权并严禁其从事政治性活动和担任国家公职,右翼组织一度被迫偃旗息鼓。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东西方冷战开始,日本旧的右翼势力开始恢复,新的右翼也不断产生,右翼运动呈现死灰复燃之势,并逐渐对日本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战后日本右翼,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组织上,都与战前右翼有着很大的联系,或有着血缘关系。出于冷战的需要和对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美国的对日政策旋即由“抑制”改为“扶植”,并宣布停止遣散日本右翼组织,解除对右翼分子“褫夺公权的处分”,使得日本的右翼分子竞相出笼,许多右翼团体死灰复燃,再度集结。据统计,仅到1952年,日本全国公开活动的右翼团体就已达270多个,共约5万余人。战后右翼虽承袭了战前右翼的衣钵,但因受国际冷战意识形态和日本国内政治保守势力的影响,它不仅淡化了传统的反美、反体制色彩,而且把反苏、反共、重新武装奉为圭臬。

半个世纪的历史事实证明,日本右翼身不灭,心不死,图谋东山再起,危害日本国民和亚洲人民。右翼组织修改历史教科书,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对世界法西斯呈现希望。日本近代鼓吹效忠天皇和向外扩张的反动社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急先锋。

日本右翼团体的起源

日本右翼的发展

1888年头山满、平冈浩太郎等创立玄洋社,主张天皇主义、国粹主义和大亚洲主义,打着民间团体的幌子,假借援助革命党人,在亚洲国家培植亲日势力,是为日本右翼团体的起源。1901年以内田良平为中心,头山满为顾问,成立了黑龙会,以黑龙江两岸中国东北、蒙古和俄国的西伯利亚以及朝鲜为扩张活动的主要对象。1908年,头山满搜罗没落士族,即所谓浪人,组织浪人会。浪人会为玄洋社的别动队,其成员或直接由外务省、军部派遣,或接受财阀、政客的资助,到中国进行侦察调查,搜集各种情报,被称为大陆浪人或支那浪人。他们平时在中国从事贸易活动,战时参加侵略军,为日本侵华政策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右翼团体强调“保存国粹”、“保护国体”,即维护天皇制专制制度,活动重点转向国内,建立许多新组织,如大日本国粹会、大和民劳会、国本社等。这些右翼团体属于玄洋社系统,称旧右翼。随着法西斯主义抬头,又出现一些主张国家社会主义的右翼团体,如北一辉、大川周明等人创立的犹存社、行地社、神武会,高畠素之等创立的经纶学盟等。这些右翼团体以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为纲领,主张以政变为手段,实行国家法西斯化。因以“革新”面貌出现,故称革新右翼,实即法西斯化的右翼团体。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右翼团体与军部法西斯势力相结合,采取暴力恐怖行动,推进日本法西斯化和侵略战争。1931年内田良平等以黑龙会为核心组织法西斯主义团体大日本生产党,极力反共,叫嚷“解决满蒙问题”,“确保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积极参与建立伪满洲国的活动。在革新右翼影响下,军部法西斯少壮军人在国内外策划一系列流血政变和事件 。

日本右翼团体一般没有明确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纲领,而是按封建的帮会原则,结合成排他性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350余个右翼团体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力量。它们依附于军阀、 官僚和财阀, 成为天皇制专制政权的别动队。战后初期,由于美军占领当局的取缔,日本右翼团体被迫解散。但1951年片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又逐渐复活。右翼团体力图通过反动宣传和恐怖活动影响日本政界。

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的几个重要的右翼组织日本重新修订历史教科书委员会 该组织成立于1996年,主要针对于1996年度日本历史教科书而成立的。该组织发誓要在日本全面攻击现有的反映侵华历史的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并将"南京大屠杀"、"随军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等全部从历史教科书中删除。该组织几乎网罗了日本的所有右翼学者,同时也得到了日本许多很有实力的企业和财团的鼎力相助。所以该组织在日本右翼团体中很有实力,规模也较大,气焰十分嚣张,每年要组织上百次的否认侵华罪行的集 会、报告会、讲演会等。

成员及其思想

该组织的成员如下: 会长:西尾干二(电气通信大学教授) 副会长:高桥史朗(明星大学教授:教育学) 理事:伊藤隆(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近代史学) 坂本多加雄(学习院大学教授:日本政治思想史) 田久保忠卫(杏林大学教授: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论) 田中英道(东北大学教授:美学、西洋美术史) 种子岛经(BMW东京株式会社前社长) 中岛修三(律师) 西部迈(评论家) 芳贺彻(东京造形艺术大学校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比较文学) 藤冈信胜(东京大学教授:教育学) 小林(漫画家) 事务局长:高森明敕明敕(国学院大学讲师:神道学) 西尾干二:193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5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1979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电气通信大学教授。主要文章有:《沉默的历史》(德间书店)、《日本的不安》(PHP研究所)、《国民的历史》(扶桑社)

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该组织成立于1995年7月,标榜超脱意识形态,健全民主主义。主张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全面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全面否认南京大屠杀,并强调战后在日本人建立在虚构的南京大屠杀基础上的自虐史观在不久的将来必然破产,代之以自由主义史观。该组织是日本极右翼的民间组织,在日本各都县成立分部,其基层组织非常完整,具有很强的实力。这一组织聚集了一大批右翼学者及具有实力的企业家、银行家、政客等。其活动主要是在全国各地组织召开各种各样的报告会、讲演会,否定日本侵华历史,并且组织右翼学者编著否认历史的书籍,混淆历史事实,迷惑日本青年一代。

该组织的会长是藤冈信胜。 历史研究委员会 该组织成立于1995年7月,标榜超脱意识形态,健全民主主义。主张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全面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全面否认南京大屠杀,并强调战后在日本人建立在虚构的南京大屠杀基础上的自虐史观在不久的将来必然破产,代之以自由主义史观。该组织是日本极右翼的民间组织,在日本各都县成立分部,其基层组织非常完整,具有很强的实力。这一组织聚集了一大批右翼学者及具有实力的企业家、银行家、政客等。其活动主要是在全国各地组织召开各种各样的报告会、讲演会,否定日本侵华历史,并且组织右翼学者编著否认历史的书籍,混淆历史事实,迷惑日本青年一代。该组织的会长是藤冈信胜。 "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 1994年12月成立,由自民党组织。奥野诚亮任会长,并邀请板垣正兼任该联盟的事务局长。该联盟公开宣称:"不能忘记期待日本出于自卫与亚洲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200万战死者","决不允许通过将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给后代留下祸根的国会决议。"这一联盟中有自民党议员212人,占该党议员的70%.

日语“右翼”词源

日本右翼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政治名词,日本的词典中并无“右翼”一说,其“右翼”和“左翼”的政治概念是由法国移植而来的“舶来品”。而对于日本右翼的概念,迄今尚无明晰确切而又被一致认可的界定。

成因与背景

日本的早期右翼始于19世纪的末期。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竞相入侵亚洲,打开了日本闭锁260余年的国门。因这种“西力东渐”导致的日本国家治外法权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以及因当时的明治政府实行“欧化主义”政策带来的日本文化、社会价值观的崩溃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国家主义者既烦躁不安又忧心忡忡。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被视为日本近代右翼开山鼻祖的山头满、平冈浩太郎和内田良平等人于1881年2月提出“敬戴皇室,爱重本国”的口号,并为反对明治政府学习效法西方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发起成立了日本近代第一个右翼团体“玄洋社”,从而成为日本右翼的国家主义运动之源和法西斯主义者的大本营。

发展阶段

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的右翼大体经历了“战前右翼”、“战后右翼”、“现代右翼”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战前右翼”,是对二战结束前所有右翼组织及其思想的概称。受“玄洋社”成立的影响,自1881年起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掀起了组织结社的狂潮,“黑龙会”、“老壮会”、“犹存社”、“神武会”、“大日本国粹会”、“大日本生产党”等名目繁多的各色右翼团体纷纷登台亮相,至20世纪初期达到了高峰。据统计,1927年至1937年期间,日本的右翼组织共有634个,人数达12.2万之众。战前右翼总是与日本法西斯军部相勾结,不仅积极参与日本政府对外扩张政策的谋划,且往往在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扮演马前卒和炮灰的角色。从策动“日韩合邦”,殖民统治朝鲜,到支持“满蒙独立运动”,肢解中国东北,无一不留下战前右翼的斑斑劣迹。

战后右翼

一般是对战后复燃至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日本右翼组织及其思想的统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对日实施军事占领的美国强行限期解散右翼组织,一律褫夺右翼骨干分子的公权并严禁其从事政治性活动和担任国家公职,右翼组织一度被迫偃旗息鼓。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东西方冷战开始,出于冷战的需要和对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美国的对日政策旋即由“抑制”改为“扶植”,并宣布停止遣散日本右翼组织,解除对右翼分子“褫夺公权的处分”,使得日本的右翼分子重出江湖,许多右翼团体死灰复燃,再度集结。据统计,到1952年的短短两年内,日本全国仅公开活动的右翼团体就已达270多个,共约5万来人。战后右翼虽承袭了战前右翼的衣钵,但因受国际冷战意识形态和日本国内政治保守势力的影响,它不仅淡化了传统的反美、反体制色彩,且把反苏、反共、重新武装奉为圭臬。

现代右翼

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新右翼”、宗教右翼在内的新兴右翼和即有右翼组织及思想的总称。据日本警方统计,到2000年,日本的右翼团体已发展到900个,总数达10万人①,已接近“战前右翼”的顶峰时期。而被称为右翼理论家的荒原补水则宣称,若包括“西装右翼分子”在内,日本全国的右翼分子共有353万人②。从组织结构上看,现代右翼主要由“传统右翼”、“新右翼”和从暴力团体转化而来的“行动右翼”组成;从思想理念上看,民族主义色彩更加浓厚。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右翼”。他们自诩是“新民族主义者”,叫嚣要“打倒Y.P(雅尔塔、波茨坦)体制”,对内主张“回归日本民族”,“回归传统”,“废除占领宪法(现行和平宪法),制定自主宪法”;对外则鼓吹排外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要求日本政府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

表现形式

综观日本右翼的百年史,从其生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似可找到一种定律,即每当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其自感来自外部的“压力”或“威胁”增大,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政局动荡、民心思变和危机意识增强之际,就是日本右翼思潮沉渣泛起,右翼团体活动猖獗和右翼势力迅速膨胀之时。作为民间团体的右翼虽人数不多,但由于它与日本各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社会上又有许多隐性的“西装右翼分子”存在,因此,当他们相互纠合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右翼势力,其思想意识也极有可能成为导向日本社会政治的主流思潮。

至此,我们似乎可对日本右翼与右翼势力的表现形态作出如下的概述:所谓“右翼”,一般是指具有右翼政治思想理念、在政府有关部门被正式注册登记、行为怪诞而热衷于街头喧嚣或暴力行为的团体、组织及团伙。而“右翼势力”所指的范围则更加宽泛,它既涵盖一般意义上的右翼,更包括虽有右翼的政治思想理念却尚未明确加入其组织的其他“西装右翼分子”群体。这些群体中的个体分布于政界、财界、文化界等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他们虽有着右翼的言行却一般又不诉诸暴力,且碍于种种原因,大多都不公开承认自己是右翼,行为较为诡秘,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广泛。因此,如果说被政府正式注册登记的右翼是“行动右翼”、“显性右翼”的话,那么,“西装右翼分子”就是“思想右翼”、“隐性右翼”。从二者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危害来看,毫无疑问,后者更应引起关注和警惕。

日本的右翼势力代表

大东塾(不二歌道会)、国民総连合、生产党、国民同志会、日本青年连盟、国民社会党、合友会(名古屋)、日本同志会(冈山)、弘道会(神戸)、爱国党、护国団、治安确立同志会、防共挺身队、日本国粋会、松叶会、义人党(日の丸青年队)、大日本国民党、大日本独立青年党、大日本菊水会(奈良)、师魂革新同盟(名古屋)、建国青年同盟(爱知)、爱国青年同士会(和歌山)、照国会(鹿児岛)、日本皇民党、日本青年社。

日本右翼的变化与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

“1955年体制”崩溃等国内外局势的突变,再度为日本右翼势力的自我展示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舞台;日本政治与社会巨大变化所导致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新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抬头以及社会右倾思潮的泛滥,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甚嚣尘上起到了煽风助燃和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它正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和特征活跃在日本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当中。

1. 组织恶性膨胀。

随着冷战后日本的“政治整体保守化”和社会思潮右倾化,一些以前的“隐性”右翼分子误认为政治气候业已成熟,对于自己的政治主张已无需再遮掩躲闪,转而索性由暗趋明,由幕后走到台前。仅就已知的情况看,从政界的“自民党历史研究委员会”、“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正确传授历史国会议员联盟”、“自民党思考日本的前途和历史教育青年议员会”、“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议员会”、“报答英灵议员协议会”、“日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到文化界的“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日本历史修正协议会”、“要求纠正历史教科书之会”、“日本舆论会”等等,建组织之多,来势之猛,人数之众,可谓前所未有。而且,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右翼团体在成员上相互交叉,组织上相互支持,行动上相互配合,政治上相互勾结,已在日本社会编织起一个拥有400万人左右的庞大右翼势力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财团、企业界的右翼资本家为“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出版、宣讲推销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的新历史教科书提供资助;学术界、舆论界的右翼文人为右翼团体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支撑和舆论支持;右翼政客为其他右翼势力的行动撑腰打气,充当政治代言人;行动右翼则为其他右翼势力的政治主张喧嚣造势,扩大影响。

2. 思想理念。

当代日本右翼势力共同的最大政治目标,就是尽快甩掉战败国的帽子,摆脱现行和平宪法的束缚,使日本成为与其经济大国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恢复大和民族的自尊和自信,以“普通国家”的身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从而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便称霸亚洲,重建昔日的“大东亚共荣圈”。所谓思想理念的“体制化”,即右翼不再一味坚持“反体制”的诉求,基本容忍现行的社会政治体制,或暂时不把改变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为主要的斗争焦点,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与现在的执政当局同流合污,成为政府对内对外政策的支持者和保守政党的同路人。

3. 行动肆无忌惮。

暴力是日本右翼的传统手法,一般包括围攻、滋扰、恐吓、暗杀等。这些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多为右翼组织中的黑社会暴力团体,而幕后指示、支持、资助他们极端暴力行动的,大多是右翼政客、右翼财阀头目和右翼文人。这些暴力团体成员实际是日本右翼势力和政治保守势力豢养的打手,除时常开着高音喇叭车上街宣传右翼的理念外,主要是被用来对付日本的共产党、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和进步力量。在战后革保政治力量之间斗争最为激烈的年代,左翼政党的领袖、干部遭刺杀,其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被捣毁的事件时有发生。1960年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被暗杀身亡;1973年日本共产党总书记宫本显治人身遭袭;1974年社会党委员长成田知己被预谋刺杀等,这些事件的凶手无一不是右翼暴力团的成员。

冷战后,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迅速膨胀,右翼暴力团的气焰更加嚣张,行动愈加肆无忌惮,暴力倾向明显增大,矛头所指的范围和对象也进一步扩展到有正义感和良知的其他政治家、政府官员和社会活动家。1990年1月,右翼暴力团成员开枪打伤曾指责“天皇负有战争责任”的长崎市本岛市长;1994年5月,当时的首相细川护熙因承认日本历史上的军事扩张行为是侵略战争而遭到右翼的枪击恫吓;1995年为阻止国会通过村山富市内阁提出的“战后50年决议”,右翼势力纠集200多个团体的2100余人和数百辆宣传车在东京示威**;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间,右翼团体因教科书问题对相关出版社进行威胁的事件达140余起;1997年,右翼势力共动员1710个团体,纠集7120余人,出动1860辆次宣传车,在日本各地开展“不能容忍自虐性教科书”的街头宣传活动,并捣毁东京一家反对右翼所作所为的民营广播公司的大门,冲击报道日本侵略事实的京都《中外日报》社。以上寥寥数例,足见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之骄横,社会政治之风向。

日本右翼组织

下面简要介绍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的几个重要的右翼组织:

日重修教改委

该组织成立于1996年,主要针对于1996年度日本历史教科书而成立的。该组织发誓要在日本全面攻击现有的反映侵华历史的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并将南京大屠杀、随军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等全部从历史教科书中删除。该组织几乎网罗了日本的所有右翼学者,同时也得到了日本许多很有实力的企业和财团的鼎力相助。所以该组织在日本右翼团体中很有实力,规模也较大,气焰十分嚣张,每年要组织上百次的否认日本侵华战争的集会、报告会、讲演会等。

史观研究会

该组织成立于1995年7月,标榜超脱意识形态,健全民主主义。主张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全面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全面否认南京大屠杀,并强调战后在日本人建立在虚构的南京大屠杀基础上的自虐史观在不久的将来必然破产,代之以自由主义史观。该组织是日本极右翼的民间组织,在日本各都县成立分部,其基层组织非常完整,具有很强的实力。这一组织聚集了一大批右翼学者及具有实力的企业家、银行家、政客等。其活动主要是在全国各地组织召开各种各样的报告会、讲演会,否定日本侵华历史,并且组织右翼学者编著否认历史的书籍,混淆历史事实,迷惑日本青年一代。该组织的会长是藤冈信胜。

历史委员会

1993年8月23日成立。该组织是由日本自民党报答英灵议员协议会、遗属议员协议会、大家一起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的。其成立的背景是1993年8月10日细川护熙当选首相后答记者问时称,太平洋战争是侵略战争。自民党的上述三个组织认为细川的话是错误的。自民党为了逼迫细川承认所说的话是错误的,故组织该会。其宗旨是要确立以公正的史实为基础的日本人本身的历史观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为否定侵略历史开展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 该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前防卫厅长官、众议员山中贞则,事务局长是板垣正(被处决的甲级战犯板垣征四郎的次子)。该会从1993年10月至1995年2月,共组织20次报告会,专门请一些所谓的著名学者做报告,歪曲历史,成为日本美化侵略战争的一支核心队伍。20次会议的出席人数达1116人次。该委员会将日本一些右翼学者的讲演辞汇编成书,取名为《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并于1995年8月10日出版发行。这本书是日本右翼否认侵略战争的总攻击。其主要反动观点是:

1、大东亚战争是解放战争、自卫战争,共荣战争。

2、侵华战争是帮助中国经济发展的战争,是“哥哥”对“弟弟”的教育。

3、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

4、慰安妇不是强征,是公娼。

5、东京审判是战胜者对战败者的复仇仪式。

6、日本与德国不能相提并论,德国所犯的是违反人道的纳粹罪行,而日本所犯的是战争罪,战胜国也会犯这样的罪行。

7、日本没有违反国际法,按照国际法的解释,战争就是绅士之间的决斗。战争期间或战后的一切国际法都是针对日本的。

8、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是一种行为,不是行动。

9、不承认韩国慰安妇问题。

终战50周年国盟

1994年12月成立,日本由自民党组织。奥野诚亮任会长,并邀请板垣正兼任该联盟的事务局长。该联盟公开宣称:不能忘记期待日本出于自卫与亚洲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200万战死者,决不允许通过将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给后代留下祸根的国会决议。这一联盟中有自民党议员212人,占该党议员的70%。 正确传授历史国会议员联盟,由新进党部分议员成立,右翼政客永野修身也厕身其中。该组织声称,反对通过不战决议,否则,那将给先人们的努力和名誉抹黑,使我们永远被扣上了残暴无道民族的帽子。

终战50周年国委会

日本的极右翼组织,与上述两个议员联盟相互勾结。1995年8月15日召开第九次战殁者追悼中央国民集会并发表声明,名为《终战50周年,把真诚的感谢献给英灵,要继续陈述大东亚战争的真相》。其主要内容是:对日本天皇对日本的战争死亡者的慰藉表示忠心的拥护和感谢,并强烈反对国会通过《不战决议》。要与虚构的罪恶的历史观诀别,并按照自己的历史观把大东战争的真相传给下一代,发誓要完全摆脱战后一直束缚日本人精神的东京审判历史观。

保卫日本国民会议

1981年10月27日成立,会议议长是黛敏郎,成员主要有日本政界、财界、学术界、宗教界约800多人,其主要目标是修改日本和平宪法。1995年2月在《选择》杂志上发表言论,认为:大东亚战争中日本并没有侵略别国领土的目的,它是摆脱经济封锁的自卫战争。国际法并不把战争行为定义为犯罪,没有一个国家把本国的战争作为侵略战争来表明谢罪。

日本右翼事件

2.26事件之后统制派掌握了日本陆军,革新右翼也就占了上风。革新右翼和观念右翼不同的一个特点是革新右翼不仅以军部作为靠山,而且革新右翼之中不少人本身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公务员的“帝国高等文官”,处于权力中枢,如岸信介,佐藤荣作兄弟等。还有就是不少革新右翼们直接就参与了军部的战争犯罪行为。战后不少革新右翼作为战争犯罪嫌疑人被抓进巢鸭监狱,如岸信介,儿玉誉士夫,笹川良一和正力松太郎等人。随着战后日本被美军占领,亲陆军的右翼势力也随着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占领军司令部GHQ所推行的民主化思潮,左翼和自由主义思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日本思想界的主流。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占领军停止了鼓励自由主义的做法,通过检讨日本再军备,释放战争犯罪嫌疑人,恢复战争犯罪嫌疑人的公职等做法在日本倡导反共反苏的右翼思潮。战后第一个公开的右翼团体“大日本爱国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951年成立的,1952年更是各种右翼团体大量涌现的高峰时期。那时候出现的右翼团体的背景主要是一些旧日本陆海军高级军人,像2.26事件的黑手之一真崎甚三郎陆军大将,中国人民特别熟悉的冈村宁次,还有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候主持和美国谈判的野村吉三郎海军大将等人。但是时代毕竟不同了。日本没有了军部,财阀解体使得战前的财阀已经不再存在,土地改革也使得农村地主没了往日的尊荣,这三大势力是战前右翼团体的资金来源,因此各种右翼团体虽然不少,但其气势和战前已经完全不能相比。为了解决右翼团体的资金问题,1951年时的法务总裁(相当于日后的法务大臣)木村笃太郎甚至提出建立一笔四亿日元的基金来支援成立一个右翼联合团体“反共拔刀队”的方案,这个方案被吉田茂首相拒绝了。这个资金来源的问题就是战后的日本右翼组织和黑手党很难区分的根源。上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的右翼团体活动资金基本上来自儿玉誉士夫。大家都知道日本陆军在中国贩毒筹集军费,但日本海军也在中国贩毒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是因为海军自己不出面贩毒,都是通过儿玉誉士夫的“儿玉机关”在中国贩毒,战败以后儿玉誉士夫把这些肮脏的钱带回了日本要还给海军,但海军怕贩毒的事实被揭发出来,没要这笔钱,让儿玉自己处理,儿玉也就把这笔钱装入了腰包。战后儿玉成为日本政界最大的黑幕就是因为他有这么一笔钱,财大气粗的缘故,据说自民党的前身自由党和民主党在成立的时候都有过这笔钱的踪影。这笔钱到底有多少?海军一否认就谁也不知道了。按照现在的价值衡量,有说几十亿美元的,也有说几百上千亿美元的。反正这笔本来是应该属于中国的钱但由于战后中国再次陷入战乱,所以历届政府也从来没有追查过这笔沾满了中华血泪的钱的去向,实际上是这笔钱才真正帮助了日本的右翼。

日本右翼的影响

日本国民大都知道,在街头巷尾疯狂般折腾的民间右翼尤其是极右翼势力,绝大多数都和暴力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多是年轻人,政治上激进,行为上暴烈,普通百姓都将他们视为极度危险分子。日本警方等相关部门也将他们列为监控和管制对象。所以,他们的活动对普通国民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政界、学界、经济界、宗教界、媒体,因为话语权都被握在他们手里,所以他们的话对民众会产生很大影响。

右翼组织的活动是产生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一块土壤。除此之外,以历史教科书、历史认识问题为核心,右翼组织的活动同样频繁。例如,1982年当日本政府答应修改教科书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部分时遭到右翼势力的坚决反对。在中国、韩国对此进行批评时,右翼势力说这是“干涉内政”。同时,右翼组织还攻击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是“谢罪外交”。1976年,推动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运动的右翼团体“慰祭英灵会”成立,

10年后的1986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成为二战后第一位以现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领导人。小泉上台不到2年,就曾3次参拜靖国神社,其目的就是为了讨好右翼势力及保守势力.

右翼势力于1981年10月27日成立了“保卫日本国民会议”。议长是加濑俊一(原外交官),运营委员长是黛敏郎。该右翼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修改宪法,拥有军队、可以向海外派兵、可以实施集体自卫权。该组织的活动手法是“发动群众”、诉诸舆论,即开展“草根”保守运动。他们企图通过控制国民投票来影响国会三分之二的议员,最终达到在国会通过改宪议案的目的。

1981年10月21日,有280名议员参加的“自主宪法期成同盟”(会长岸信介)发表了“第一次宪法修正案”(由原“新右翼”组织领导人竹花光范起草),鼓吹部分修改日本宪法。

1982年5月“保卫日本国民会议”又召开研讨会,在公开场合挑起关于改宪的大论战。同年11月,“改宪论”者中曾根康弘登上宝座。

1983年1月,在自民党的代表大会上首次通过“改宪决议”。

民族主义者石原慎太郎就称日本宪法为“麦克阿瑟宪法”。军界也有人认为,日本如果没有进攻能力就无法保护自己的国家。右翼势力与民族主义者强烈地影响着日本政局的走向。5月3日是日本的“宪法纪念日”。“改宪派”(新宪法制定国民会议)在东京召开大会,发表了一个“新宪法草案”。该草案有两个基本点:一点是明确认定天皇是日本的国家元首;另一点是“保有国防军”。而以社民党为首的“护宪派”决意要使“有事法案”成为废案,他们认为“有事法”就是“战争法”。当天,中曾根康弘与宫泽喜一两位前首相接受电视访谈时都表示,在现行宪法的框架内容忍行使部分“集体自卫权”。其理由是美国为“保护日本的安全”而作战时,日本理所当然地应该“帮忙”。

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政坛、文化媒体界右翼势力,及民间右翼势力这三个层次的势力,正形成共生和呼应关系的趋势。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么中国就将拥有一个极端危险的邻居。有资深观察人士用“羊群论”形容日本社会与中国社会的不同:如果把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都比作羊群,那么当领头羊变成了领头狼时,日本这个羊群就会变成一个狼群,但是中国依旧还是一个羊群。

钓鱼岛事件终将结束,但钓鱼岛问题并没有解决。钓鱼岛事件折射出的日本右翼势力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日本右翼势力三大阵营不仅会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搅事生非,制造麻烦,他们还会在靖国神社参拜、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许多个问题上与中国为敌。失落的二十年,让日本社会跌进挫折郁闷、躁动不安的深渊,右翼势力极端的意识形态像弥漫的瘴气在渐渐吞噬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中国应该对此有警惕意识。右翼政治在日本形成气候,根本原因在于“新国家主义”思潮不断上升。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国内“泡沫经济”崩溃,总体经济在接近“零增长”的状态中长期徘徊。长期形成的自民党、财界、官界“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成为滋生“金权政治”的温床,引起国民对政治的强烈不满。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社会政治思潮发生了深刻变化。战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和平主义”思潮趋弱,而“新国家主义”思潮不断上升。日本当朝政要的政治态度加剧了社会上的政治右倾化,结果使得招摇过市的右翼团体肆无忌惮地威胁着国民的政治生活。随着日本经济、政治上的困境日益严重,一个潜在的由各种右翼势力参与导演的政治“保守化、右倾化循环”正在浮出水面,并将最终导致日本的政治总体向保守、右倾方面倾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社会中对这种水下的暗流缺少足够的遏制机制,所以这种右翼政治影响下的“保守化循环”还在继续。

右翼势力及其思想意识虽然目前尚未完全主导日本的社会与政治,但其发展趋势令人堪忧。但是,日本要想重走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老路,似乎既不太现实,也不大可能。这是因为,鉴于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日本的政治精英们深知此路不通,在决定国家的未来发展道路时,他们不得不权衡利弊,三思而行,而不能一味地去按照右翼势力的意志行事。所以,对于右翼势力在日本政治外交中的影响,我们既不可高估,也不能小看,今后依然需要继续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密切的关注。

日本右翼的前生今世

日本的保守派右翼思潮的鼻祖应该是西乡隆盛,他主张重视各地宗教以及历史习俗的连续性和独立性,警惕中央政府过急地推行西洋化的政策。但后来的右翼组织并不是这么回事。日本最早的右翼组织是头山满在1881年结成的玄洋会,后来这类右翼组织因为实际上是在为政府或者财阀服务从而被人称为“观念右翼”,因为他们所有的只是一个“右翼”的观念而已,并不是有什么意识形态上的追求。观念右翼的出现,为日本政府抵抗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以及自由民权的思潮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武器,比如用来搅散社会主义者的集会游行什么的。后来陆军的皇道派也注意到了右翼组织的这个功能从而加以利用在对外扩张中,观念右翼组织成为日本陆军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各地收集情报和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得力助手。随着20年代的世界大恐慌。右翼也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某些观点,最著名的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出现,国家社会主义传到日本之后也吸引了大量的信徒,这部分右翼被称作“革新右翼”,不少革新右翼为左翼甚至日共转向而来。革新右翼和陆军的统制派走得很近,因此和传统上的观念右翼势如水火,两者之间经常会发生火拼。2.26事件之后,统制派的中坚,时任关东军宪兵司令的东条英机首先就把在满洲的观念右翼进行抓捕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日本右翼的活动方式

不少日本城市都能够看到右翼组织在活动,一般都是开着黑色的大型宣传车,车上写着护国、大日本、天皇等字样,装饰着旭日或菊花。车上的大喇叭里放着军歌,或者大喊着各种“护持国体”,“反共”,“反对日教组”等口号,很远就能听到。

右翼组织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