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油苦竹
释义

油苦竹(P.oleosus Wen) 别名:秋竹(闽北)秆高3-5m,径1-3cm,节间长35-40cm,幼秆被细柔毛,无白粉,老秆黄色。箨鞘绿色有油光,基部密生金色茸毛,边缘近秃净;箨耳椭圆形粗糙,边缘被细柔毛或遂毛,有时箨耳缺如;箨舌先端截状或略隆起,通常无毛,有时具细柔毛;箨叶带状至锥状,反转,边缘有刺毛。每节分枝3枚,每小枝具叶2-4枚,无叶耳及肩毛,叶舌截状,先端有细柔毛,叶片披针形,长10-18cm,宽1.3-2.2cm,两面均无毛。

分布

分布地区:浙江、福建、江西、云南等地。

命名

命名来源:[Journ. Bamb. Res. 1(1): .3. 1982]

中国植物志:9(1):602

组中文名:苦竹组

组拉丁名:Sect.Amaris.L Chen et G.Y.Sheng

亚属中文名:川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Nipponocalamus(Nakai) Murata

亚族中文名:北美箭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ARUNDINARIINAE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竿散生,高3-5米,粗1—3厘米,竿壁厚约3毫米,幼竿草绿色,无毛无粉或被少量白粉,老竿黄绿色或褐色,无毛而光亮;节间长18-20(26)厘米,圆筒形,唯在分枝一侧的下部有沟槽;竿环隆起,高于箨环;幼竿的箨环上有一圈箨鞘基部的残留物,其上生有淡棕色刺毛,老竿的箨环则刺毛脱净,其基部仍留有木栓质残留物,箨环下方无粉圈;竿每节具2或3枝,以后可增生为4或5枝,枝与主竿成45°的夹角。箨鞘淡草绿色,先端与边缘色略淡,稍光亮,长为节间的2/3或3/4,除基部具一圈淡棕色刺毛外,其余各处均无毛;有或无箨耳和鞘口缝毛;箨舌截形或截平而微凹,淡绿色,高1-2毫米,边缘具短纤毛;箨片绿色,披针形,直立或外翻。末级小枝具3-4叶;叶鞘无毛;通常无叶耳和鞘口继毛,偶而具2条较短缒毛;叶舌微隆起,呈拱圆形或截形,先端不整齐,具微毛,高约2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质薄,长12—20厘米,宽1.3—2.2厘米,上表面深绿色,无毛,下表面黄绿色,常被微毛,次脉5—7对,叶缘有细锯齿(唯其中有一边的锯齿较稀疏),先端尾状,基部宽楔形;叶柄长2--5毫米。圆锥花序侧生;小穗含11-13朵小毛;颖2—4片,具5—7脉,先端钝圆而有喙状尖头;外稃近无毛,长12—13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急尖;内稃等长于其外稃,稍狭,具2脊,先端渐尖,脊上具纤毛;鳞被3,质厚,长约1毫米,上半部近菱形,下半部变狭呈俩状,边缘有纤毛;子房圆筒形;柱头2—3,羽毛状。

用途和产地

用途:本种竹材可供编织或绞口用;笋食用时尚可口。

产地分布: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省均有分布,以前三省分布较为普遍。常生于海拔800米的山坡。模式标本采自福建省安溪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