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太镇 |
释义 | 永太镇地处龙泉山脉尾端,位于中江县城北,与中江县的黄鹿镇、瓦店乡、青市乡、杰兴镇、东北镇、通济镇、三台县的黎曙镇接壤,乃五镇两乡交汇之地,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省道罗桂路(罗江-桂花园)纵跨南北,县道芦德路(芦溪-德阳)横跨东西,南距县城11公里,北距绵阳市区37公里,西距德阳市区33公里,均为水泥路面,交通十分便利,为永太镇的经济发展和腾飞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乡镇概况永太镇幅员80平方公里,现辖2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9736人,镇常住人口3440人,常年流动人口10000余人,乡村人口46296人,乡村从业人数34785人。现永太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2006年全镇GDP达到2.4亿元,工业总产值1.2亿元,农业总产值1亿元,粮食总产32417吨,油料总产333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520元。永太镇1995年被列为省重点小集镇建设试点镇后,历届政府积极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按照一个蓝图干到底的精神,累计投资2.1亿元,有力的改善了全镇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农业方面,永太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个重点”(以粮食增产为中心,以水果、猪牛、蚕桑、双孢菇产业为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金土地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等多项工程措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园区建设和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立镇”迈出新步伐,永太镇已经建立起食品加工、建筑材料、轻工业等几大支柱产业。永太镇现有农贸综合市场、木材市场、畜牧市场、杂粮市场各一个,私营企业44户,个体工商户500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商贸业较为发达,已经成为周围颇具影响力的农村集镇和物资集散中心。实现到2010年,全镇GDP增长到4亿元,年均增长1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总人口控制到5033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20元,年均增长9.9%,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宽裕型的小康生活。科技、教育、文件、体育、卫生、医疗等事业稳步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工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水平大大提高。 灾后重建位于中江县以北的永太镇,是这次地震中江县受灾情况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永太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打响了这场战役,并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凸显出“三大亮点”。 城镇规划在灾后重建中,永太镇党委、政府在民房建设上下足工夫,镇党委书记江涛提出要以恢复重建为契机,突出民房建设特色,切实把民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做好倒损民房排危重建工作。永太镇坚持把民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受灾群众的承受能力,引导和帮助他们建造抗灾能力强、造价适中、经济实用的房屋,提高民房的防灾避险水平。 为了让老百姓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在进行民房修建时,镇相关部门还专门给每个村安排了一名技术工人,监督建房质量,确保住房安全。2008年,全镇已规划了柏木、清福等10余个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乡村水泥路建设全面推进按照有关规划要求,永太镇震前规划修建15条水泥村道,其中青福、新店村2条长2.5公里的乡村水泥路已经修好并投入使用。为了尽快恢复交通,实现全镇村道公路的跨越式发展,永太镇党委、政府广泛动员群众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动员社会力量捐资修路,解决了建设资金的筹措问题。在镇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修建公路的热情高涨,不仅将在地震中受损的公路维修完好,还加快了修建永太镇其它村水泥路的进度。 2008年,永太镇柏木村、长远村等6条总长12公里乡村公路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石狮村等7条乡村公路也已经开始浇筑混凝土,不久就将完工。预计在2008年11月底,永太镇的15条总长32公里的乡村水泥公路就可以全部投入使用。“我们镇的乡村水泥公路修建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江涛自豪地说。 首所标准化抗震小学动工永太镇双凤小学在地震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全校969名师生失去了美丽的校园,整个校舍近2500平方米建筑成为危房。面对这场特大灾难,中江县委、县政府特事特办,决定搬迁双凤小学。永太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立即组织人员为新建双凤小学选址、征地,占地15.4亩、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投资500余万元的双凤新校于6月7日破土动工。 该校是按德阳市标准化小学建设标准,由德阳建设股份公司捐赠80万元新建的一所抗震小学,八级设防的优美校舍让数百名双凤小学的学生和家长欢呼雀跃,也赢得了前来视察的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誉。2008年,双凤新校暨中江县洋洋百盛抗震英才学校土地平整、排水沟设施、围墙等附属工程已基本竣工,力争年底完工。 机构职能党委行政办公室 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组织、纪检、宣传、武装、人事、保密、人民团体、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督查、档案管理、会议、文秘、提案议案、政务服务及机关事务等管理协调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公室负责辖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负责辖区经济发展、商业流通、规划、协调、服务工作;负责辖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汛管理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社会事业与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辖区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民政、救灾、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城乡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负责辖区房屋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对辖区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保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负责辖区防火、防灾、防震等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群众工作办公室负责辖区统战、民族宗教、群众来信来访、各类应急事件处理、民事纠纷调解、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负责辖区安全协调处理和安全生产监管管理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事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文化、广播、电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具体工作。 相关措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大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全域成都”建设需要农民向城镇集中和通过土地改革鼓励土地自由流转,这需要打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实施措施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完善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推广商业保险,推出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社会养老保险自2007年提出后,购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性,原因主要是宣传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和村民的传统观念尚未改变。城乡居民医疗制度成效明显,但乡镇公立卫生院条件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针对此,必须想方设法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村民接受此惠民政策,同时提高乡镇公立卫生院软件能力。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2008年农村许多村民放弃自家土地外出打工,许多企业欲在农村投资建厂或者大面积发展现代产业却苦于找不到地方,要求农村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适应市场化需要。这决定了农村应该进行第三次改革,即产权制度改革,只有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才能既保障村民利益又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08年正在试点,取得经验后全成都推广,制度的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产权的保障。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全域成都”必须认真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产业,让土地变成金土地,增加农村人均收入。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已实施几年,取得成效非常明显,这表明新农村建设是经的住考验的,是正确的,应进一步放开手脚,增大新农村建设的执行力度。 思想工作中江县永太镇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充分发挥学习、媒体、载体、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永太镇党委、镇政府十分重视干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讨论,写心得体会。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永太镇1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广播站,开辟的“农村天地”专栏每天向农民播放党的农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新品种、新信息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内容。1999年初,永太镇实施“1533”工程,不到两年,1万亩中江柚、500万袋食用菌、300户养殖大户、30个专业户的计划已初步实现。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永太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农户之间都比谁家鸡鸭养得多,谁家庄稼种得好,谁家房屋修得漂亮。永太镇还认真做好两个阵地建设。在村务、政务公开的阵地建设上,建章立制;为占领文化阵地,各村都建文化站开展“万村书库”活动,坚持送文化、卫生、科技下乡,切实丰富了农村精神生活 内设机构党政办 纪检委 财政所 林业站 水管站 计宣站 民政办 扶贫办 武装部 司法所 劳动与保障事务所 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上,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一是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1600元以上,比去年净增近400元。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完成了保家沟、宜家塬、马究等村4公里通村水泥路,完成了北堡、车村670亩旧庄基还田,投资70万元完成卢庄村烟水配套工程,建成了卢庄、邵村、张贺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三是示范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卢庄村建成农民新居30户,修水泥路2公里,完成了街道硬化、绿化、美化,新建沼气池10口。2008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北堡村目前已完成新村规划和装基整理覆平。今年计划搬迁24户,明年搬迁40户。 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上我们按照“压粮、优果、兴牧、保烟、强劳”的发展思路,逐步压缩粮食面积,加大投入,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高效、安全,继续扩大苹果面积,大力普及“四项”关键技术,做大作枪苹果产业。大力发展以牛、羊、猪、鸡、兔为主的养殖业,坚持“集约发展、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积极发展重点村、专业户,以专业养殖大户带动全乡养殖业健康发展。烤烟生产要坚持“集约生产保基地,科学作物攻优质”的指导思想,发展专业村专业户,推进烤烟生产上台阶上水平。劳务输出不仅要实现量的增加,而且要逐步实现“制”的提高。积极实施45岁以下农民工技能提升工程,提高务工人员素质,真正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截至目前,全乡共栽植苹果9597亩,其中挂果园5362亩,预计今年苹果总产4675吨,总收入可达到684万元。今冬计划新建苹果园3800亩;全乡发展养殖重点村5个,重点户83户,牛存栏1512头,羊存栏3853只,猪存栏512头,鸡存栏1.5万只,图村缆16只。今年劳务输出1628人,劳务收入预计可突破500万元。 发展规划我乡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科教奠基,果畜富民,项目带动,跨越发展”。依靠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重点发展果、畜、劳务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新突破,依靠重点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