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生的眼睛 |
释义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 简介课文名字:永生的眼睛 发音:yǒng shēng de yǎn jīng 作者:琳达·里弗斯 全文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为医院要取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我痛苦难忍,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他说,他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多少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亲患严重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我告诉温迪她外公的心愿。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1986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作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那天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营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温迪去世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全文理解1、文中“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引用“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话,有何作用? 3、体会文末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的含义是一种生命的永恒. “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让作者一生无悔。让作者不会因为没有女儿而痛苦。 一、课题质疑 1、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拥有它就拥有光明,拥有美好的人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永生的眼睛》。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3、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看到了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二、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 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 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 1、“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指导朗读:你能够读出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吗? 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 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 师:仅仅4年的时间就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多么令人钦佩呀,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指名读 3)还有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 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生读) 4)投影:“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理解。 5)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看到了 (投影: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的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她手中的画笔—— 6)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 7)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四、总结全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 2、师生共议: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 (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