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A50预警机 |
释义 | A50 北约代号“中坚”Mainstay。是前苏联(现俄罗斯)研发的一款空中预警机。前苏联共制造了32架。目前俄罗斯拥有25架A50以及他的改型飞机。目前服役的A50共有19架。另有1架坠毁。其他的5架均被封存。 发展历史1961年,俄国在图—126飞机上采用厂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在此之前,他们曾在图—4飞机的基础上制造了装有这类雷达的飞机D—5000,但这种试验机并末使用。图波列夫设计局还曾有过另—种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的构想,其计划使用的改型飞机是图—114。 二战中雷达在空战和海战中起了巨大作用。战后,人们想到,把雷达送上几千米的高空,能减低地球表面曲度对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一定大大提高它的侦测能力。50年代中期这一设想几乎同时出现在美苏两国。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美国则几十年努力不懈,它的成果就是令世人瞩目的空中预警机E-3。 工作原理美国的空中预警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预警机在距前线300千米的后方盘旋巡逻,借助强大的雷达系统,监视敌方纵深80千米的空域,同一时间内能扫描600个目标,并跟踪其中的250个,根据以上信息引导其它军用飞机对其中15个目标实施自动截击。机上的电子计算机以每秒75万次的速度处理所获信息。电子计算机中还储存有全世界的地理资料。 它的另外一大功能是通讯联络,可在半径500千米范围内,对2000个对象进行自动抗干扰数字通信,因此能有效的指挥这些飞机。E-3还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能有效的压制对方雷达、通讯设备等电子系统。E-3预警机有E-3A、E-3B、E-3C、E-3D(英国空军)、E-3F(法国空军)几种改型。 当然,空中预警机也有缺点。一些地面无线电干扰可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另外亚音速的飞行速度、庞大的外形以及发出的巨大电子辐射,使它容易成为歼击机和导弹跟踪攻击的目标。 前苏联在这方面沉寂多年之后终于开始奋起直追,但是始终落美国2至3年。80年代初,前苏联空军和防空军装备了第-代预警机图-126,它是在图-95的基础上研制的。为此苏联组建了独立的预警机部队,后来部署在波罗的海,由9架图-126组成。图-126在1962年1月23日首飞成功,1965年开始进入苏联国土防空军(VP-VO)服役。这架可搭载15名技术人员的飞机装备了Liana雷达系统和各种当时苏联最先进的电子战系。 俄国往飞机上安装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购的工作主要在塔干罗格市进行。该市有—家航空厂,厂内设有别里耶夫设计局和—家有权威性的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自六十年代中期,他们并始在安—12运输机上加装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经飞行试验,该机的性能不能令人满意,所以这唯—的—架装有该系统的飞机,被用作它行实验室以研究加工雷达设备(它至今仍停放在塔干罗格的机场上)。大约在问—时期,美国人在波音—707—320B的基础上:安装了新型的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从而使该机成为第一架E—3预警机,取名为“望楼”。美国和其它—些国家于七十年代中期相继装备厂该型飞机。在即将跨入八十年代时,俄国已明显地感觉到,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图126已经老化并需及时更换。正巧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型飞机伊尔—76。以别里耶夫命名的塔干罗格航空科技组使在该机上安装了新雷达,飞机代号为A—50。领导此项工作的是总设计师阿列克塞?康斯坦丁诺夫。 这种新型的A50飞机,实际上是用伊尔76客机加装具有下视能力购空中预警雷达的预警指挥机。该机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80年代初开始生产,1984年开始服役。到1992年大约已有19架A—50在服役.另有5架封存,一架坠毁。 机载雷达A50虽然是一架预警机,但是他的预警能力并没有美国的E3优秀。主要原因是苏联轻工业和电子技术的落后。它使用的雷达虽然是脉冲多普勒雷达,但是扫描范围有限,并不能当做战略预警机使用。可是在当时,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之一。咱们要说起A50,就必须要说说他的机载雷达。 图-126在1962年1月23日首飞成功,1965年开始进入苏联国土防空军(VP-VO)服役。这架可搭载15名技术人员的飞机装备了Liana雷达系统和各种当时苏联最先进的电子战系统。Liana雷达的作用距离达到370公里,具有海上下视和有限的陆上下视能力,可同时指挥8架截击机拦截18个空中目标。进入国土防空军后,被作为截击机和对地攻击机的空中引导指挥站先后在科拉半岛和北极圈附近遂行作战任务,先后装备了约10-12架。 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为了与美国在全球争夺霸主地位,苏联政府开始大力扩充军备,启动了众多军事项目。很多世人熟知的武器系统,诸如苏-27、米格-29、基辅级航空母舰等都是那个时代发端的产物,A-50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AEW&C)的计划也肇始于那个国际风云变幻的年代,并伴随着Shmel这种全新的空中预警与控制雷达的研制与发展过程。1969年开始,苏联决定研制一种新的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苏联政府当时的愿望是想迅速扩充其空中预警与控制的能力,并淘汰落后的图-126苔藓空中预警机。淘汰图-126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图-126上的Liana雷达对于低空飞行的目标犹如“白痴”,难以为苏联全球争霸的战略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更可怕的是,它对控制人员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很多机组成员都因为过度的电磁辐射而患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病症。谁能成为Shmel雷达的载机?这在当时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图-126,图-142M和图-154都曾经成为候选的对象。装备有D-30KP发动机的图-156也一度成为呼声很高的“人选”。这架飞机曾被设计用来携带这种新型的雷达,甚至还要装备上AA-9空空导弹和30毫米的机炮。最后,苏联专家决定,将携带Shmel雷达的重任交付给一种已经使用的机型,伊尔-76运输机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苏联的工程师们首先将新研制的雷达和电子系统装在了经过改造的编号为601的图-126飞机上,然后进行了大量的系统实验,不断完善雷达的性能指标和各种任务系统。但没等到新雷达研制成功,1978年12月19日,利用伊尔-76运输机改造的首架A-50原型机(生产编号073409243,服役序列“10”号)便进行了首次处女飞行。1983年12月30日,驻扎在立陶宛希奥利艾的苏联国土防空军第67独立远程监视中队迎来了第一架生产型A-50(生产编号0023436096,服役序列“30”号)预警机。1984年一年的时间,第67独立远程监视中队淘汰了所有的图-126飞机,换上了崭新的A-50。但由于A-50计划的仓促性和新型雷达研制进度的大大滞后,这些早期接收的A-50上装备的是由图-126上Liana雷达系统变异而来的代号为Shmel的雷达。 70年代末,苏联伊留申设计局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平台,加装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研制出A50型预警机,作为图-126型预警机的后继机。该机于1984年研制成功,与前苏联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9、苏-27等一起组成90年代的空中防空体系。北约代号Mainstay“支柱”。其雷达天线罩位于机翼后缘处的机身上部,比美国的E-3A靠前,故前半球视界不如后者,但采用高平尾,后半球视界优于后者。在飞机头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杆,头锥内装有气象雷达,头锥下后侧雷达罩内估计为地形测绘雷达。A50取消了伊尔-76的机头领航员透明风挡。机翼上面有凸起的天线罩,估计为卫星通信天线。机身腹部前后两侧有天线罩,装电子对抗监视天线。垂尾根部有辅助动力装置进气口。尾部有天线罩。 服役情况前苏联/俄罗斯制造: 俄罗斯:19架现役 5架封存 1架坠毁 乌克兰:4架 哈萨克斯坦:2架 格鲁吉亚;1架 印度(A50i) 4架以色列(改装方) 不详 中国 1~ 技术数据机长:46.59米 机高:14.76米 翼展:50.5米 机翼面积:300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170000千克 载油量:846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80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76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1000米 执勤持续时间:6-12小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