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扒着门缝看历史
释义

扒着门缝看历史

作 者: 徐世平 著

出 版 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

字 数: 191000

版 次: 1

页 数: 248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1958945

包 装: 平装

分类: 图书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中国近现代史

定价:¥32.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迥异于常人的视角,聚焦四十几位历史上关注极高、争议性颇大的名臣、名将、名人,展示出他们不为人所知的另外一面,让读者领悟到超乎寻常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扒着门缝看历史》,谈的是明清和民国时代的历史人物,有官吏、有军阀,也有文人,其中有不少历来存争议多是非的人物,譬如刘伯温、严嵩、张居正、袁崇焕、刘墉、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杨度、王国维、陈独秀、鲁迅、胡适、成仿吾等,世平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寻找他们的屐痕,分析他们的人生,透视他们的灵魂。人远去,足音在。这些人物活动的舞台,正是四百多年来风云起伏、历经沧桑的华夏中国。

新浪博客首页推荐,

现实社会,碰到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在官场。有些问题想不通,便去读历史。因为,有些道理,古人说过几千遍了,都有现成的答案。

揭示有争议的历史名人,被捧上天、或摔下地的身前身后事。

精彩片段

其实,历史就是由一大堆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读懂了人,也就读通了历史。

我读历史,特别喜欢名人,尤其是有争议的名人。有争议的人,读起来才有味道。

有争议的历史名人,都是同历朝历代执政者的历史观和执政观有关联的。今天说好,明天说不好,自有其政治意图。历史人物,最为可叹的事情,就是莫名的被后人,或捧到天上,或摔到地上。他们常常就是一个工具而已。工具本没有什么对错。只是用的人,或有错。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从门缝里看人。门缝里的人,往往聚焦,而同旁的什么事物,没有太复杂的联系。“扒着门缝看历史”既是一种阅读状态,也是一种心理过程。既然都是门缝里的人,诸公各位也大可不必苛求什么了。

作者简介

徐世平

笔名:申公无忌、万古球、余心至。

1959年11月生于上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商管理(EMBA)硕士。

曾任上海《新民晚报》社记者。历任该报体育部副主任、《新民体育报》常务副总编辑、评论部常务副主任和主任等职。2000年,参与筹建东方网,历任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编辑,东方新闻网站副主任、主任。2004年8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1996年涉足网络,曾以“万古球”、“申公无忌”等笔名在网络和传统媒体开设评论专栏,计有“钢笔铁嘴”、“绿茵闲话”“今日眉批”等等。主持东方网内容管理工作期间,在东方网等网络媒体发表大量时政类评论。主编有《眉批天下事》,《网论天下事》、《搬张沙发看上海》等评论文集。另主编《网络新闻实用技巧》一书。

其新闻作品,1987、1988、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好新闻一等奖,1988年被评为全国好新闻评选一等奖。1988年,被评为上海“十大青年精英”、上海十佳记者。2005年,获上海市“韬奋奖”。曾任上海市青联常委,全国青联委员、市政协委员,以及上海市青年记者协会副理事长。现任全国互联网新闻服务工作者委员会委员。

1996年涉足文学创作,计有中篇小说《几度风流》、《黑箱》,短篇小说《心雨》、《考察意识》等。散文集《如烟旧事》、《毁誉人生》,新闻作品集《脚印》、读史札记《扒着门缝看历史》等。

图书目录

扒着门缝看历史徐世平

读史识人问己心白子超

“不认错”之怪人杨度?

冯自由之《革命逸史》

冒名顶替之王士珍

喜怒不形于色之徐世昌

张勋“丁巳复辟”之原因

黄土坟中之冯国璋

王国维自沉之谜

胡适的宽容

“馨庐”故人今何在?

成仿吾笔伐鲁迅之公案

周作人之昏浊

感悟陈寅恪

喜欢“反动文人”的理由

谁资助了晚年陈独秀

贰臣甲等之洪承畴

范文程卖主求荣了吗?

“师爷”出身之清官王杰

无错无过之张廷玉

刘墉何以官居高位

朱硅教嘉庆做“儿皇帝”?

急流勇退之曾国藩

左宗棠拾棺出塞

张之洞毁誉订正

野史杂说李莲英

梁启超笔下之李鸿章

当亲情遭遇政治

“糊涂”立命之汤和

徐达忠则子孙福乎?

刘伯温烧饼歌做人诀

解缙之死

方孝孺“骨鲠”之余

心中自有王阳明

明朝之烂始于朱棣

嘉靖不杀海瑞之揣测

奸臣严嵩两面观

清算张居正

万历皇帝何以宽待言路?

郑成功何以发兵台湾

功到雄奇即罪名

千人尽啖袁崇焕

权臣霍光之祸根

曹操之骂汉献帝

书摘插图

“不认错”之怪人杨度?

杨度此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自有一笔。不过,以往的历史,提及杨度,当然是没有什么好话的。直到近些年,学术言论的氛围日益宽松,对杨度的评判,可说是多样化了。唐浩明先生就曾著有《杨度》一书,较为全面地描述了杨度的一生。当然,历史人物的评判,向来是以政治需要为基础的。

说来奇怪,我对杨度,一直有好感。这倒不是从历史或者政治角度看问题的,而更多的则是性格的层面。人们都说,杨度是个怪人。说他怪,源于其不可捉摸,反复无常。不过,窃以为,如果有时间去读读有关杨度的史料,你会发现,这个人其实是不怪的。准确地说,杨度是一个固执的人。在政治主张面前,他是从来不认错的,比如,竭力帮助袁世凯实现洪宪帝制等。但是,他是一个重诺言的学者智者兼政治家,他的“不认错”,盖因他的不知错,倘若知道错了,他就会作出惊人的选择。

杨度(1875-1931年),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187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姜畲石塘村,幼年丧父,由曾在湘军任职的伯父杨瑞生(朝阳镇总兵)培育成长,清光绪十八年(1892)捐监生,光绪

二十年,为顺天府乡试举人。杨度的文学才华,自不必说,袁世凯曾赠其“旷代逸才”的匾额。他的政治主张,几十年间,始终如一。一般而言,学者们都认为,杨度年轻时受教于湖南名宿王闿运先生,其“帝王之术”对杨

度影响很大。王闿运先生对杨度这个弟子也是十分欣赏的,他在其《湘绮楼日记》中亦常称杨度为“杨贤子”。此后,杨度又迷上新学,两者相加,使其对“君主立宪”痴迷甚深,在他看来,这是未来中国最好的出路。

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杨度亦因梁士诒案而受牵连,无奈之下,跑到日本去了。因为杨度的才学与主张,他在日本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在此期间,杨度结识了孙中山。尽管,两人政治主张不同,但他曾经与孙中山先生相约,有一段话相当知名,“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期在后日,无相妨也。”杨度积极为君主立宪奔走。1905年,他甚至为清政府载泽、端方等五大臣的出洋考察写了考察报告。说来可笑,杨度从未去过欧、美,可是他捉刀代笔,写出了《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他也因此被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联合保荐。杨度“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成为清政府关于“立宪”的权威人士,也成为后来袁世凯的重要谋臣。1908年,袁世凯被清政府开缺回籍,杨度敢奔走于北京与彰德洹上村之间,为袁世凯出谋划策。有人说,这是“烧冷灶”,其实,这不是一般的人情世故,而是一个有明确政治目标的人所特有的坚定的政治诉求。杨度甚至认为,袁世凯就是可以助其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天赐之人”。

杨度一直将袁世凯视为其施行政治主张的重要人物。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才可以了解,杨度为什么会成为洪宪帝制的“筹安会”的重要成员,为什么他会为后来的张勋复辟而拍手叫好。在他的思想里,中国是需要一个皇帝的,在这个皇帝之下立宪而行西方之法,中国才有希望,至于这个皇帝是谁,反而是不重要的。他曾在《君宪救国论》中说:“非立宪不足以救国,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

洪宪帝制失败,以及张勋复辟失手,杨度有点走投无路了。他遁入天津租界,甚至信了佛,“披发入山、学佛参禅”。然而,杨度的政治主张却没有改变,他曾经对人说,在此问题上,他是“决不认错”的。据说,袁世凯一命呜呼之时,曾大呼“杨度误我!”为此,杨度写下“挽袁联”,用以自辩: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显而易见,杨度落得全国人民骂名之际,还没有丝毫的认错感。

不过,到了1923年,杨度的思想,有所触动,亦有所改变。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孙中山先生曾说,杨度“能履行政治家诺言”,孙中山还电告全党,称杨度“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这段经历,说明杨度正在兑现其在日本与中山先生相约的诺言。作为政治家,他是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