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涌溪村
释义
1 福建沙县涌溪村

村情概况

邮编:365507 代码:350427101203 区号:0598 拼音:Yong Xi Cun

涌溪村位于沙溪河畔、205国道旁,距县城25公里。有1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068人,外来人口5000多人,是全县第一大村;有劳动力1592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1136人,非农化程度达71%。村党支部现有党员90人,党小组5个,其中外出流动党员13人。全村山林面积28627亩,其中耕地436亩,果园5040亩,鱼塘300余亩。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亿多元;村财收入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47元;是竹凉席生产大村、三明市第一工业大村和库区村。

涌溪交通:鹰厦铁路、京福高速公路、205国道、沙溪河航运横贯全境。全村设8个街道和1个工业区:长安街、新华街、育才街、朝阳街、坤扬街、天桥街、花园街、马铺街。还有一个马铺工业区。

社会经济

1986年因沙溪口电站建设就地迁高。2006年授予省级示范村、信息化示范村。2005年12月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县委、镇党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按照“理顺民心、重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整改落实,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扎实抓好教育活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工作,加快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实现了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建设“两促进、双丰收”。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现有1个村办工业区─马铺工业区,面积236亩,企业16家;全村拥有以化工、造纸、竹业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2009年产值预计达5亿元,竹凉席及软条加工厂38家,年产值4000万元,素有“凉席专业村”之称。种植养殖发展迅速。开发库湾立体养殖300亩,养殖鸭、鱼、珍珠等;人均果园1.3亩,培育种果专业户37户,水果年产量达350万公斤;养猪大户5户,年出栏生猪1.8万头。公共设施门类齐全。拥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卫生院、邮电所、信用社等公共服务单位,电话普及率达95%。流通贸易活跃快捷。每逢1、6日有墟场集市,有超市、五金、食杂商店及酒家、旅社、招待所等,商品流通便捷,信息传递迅速。村容村貌井然有序。新村建设已成规模,错落有致,有环村路灯;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户户饮用自来水;组建清洁队,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建有村办公墓1处,面积30亩。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线电视普及率100%,可收看46个频道节日;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和老人活动中心、卡拉OK厅等;建立奖学、奖教制度,营造了“科学、重教、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完善村务决策规程,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以防为主,打防结合,加强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调解和排查工作,做好村民的思想教育,及时化解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出现了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8.36%。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蚕桑产业。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2.00亩(其中:田25.00亩,地67.00亩),人均耕地0.92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2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7.00亩,主要种植八角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00.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5户通自来水,有15户饮用井水,有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7户通电,有1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00公里。全村有摩托车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户,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7户,共乡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1人。其中农业人口67人,劳动力4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人,彝族7人,汉族5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0人,参合率59.7%;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5公里。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00万元;畜牧业收入4.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5头,肉牛7头;工资性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8人,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28人。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勐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正兴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3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8.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0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离乡镇较远,经济发展无支柱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缺少项目开发资金和技术。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完善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技术资金,开发当地土地、林业资源,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发展力度;主要发展茶叶、桑树等种植(其中:完成种植茶叶100亩、桑树40亩),以及发展养蚕、鸡、猪等养殖业为主。

2 福建德化县涌溪村

村情概况

涌溪村位于桂阳乡政府东北部,距离乡政府10.5公里,东与洪田村相接,西同安章村相连,南与水口镇久住村毗邻,北与葛坑乡漈头村接壤,地处银瓶山北麓。全村土地面积13.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7949亩,耕地25亩,果园115亩。1999年末全村有85户256人,其中男96人,女160人,劳动力148个。

历史沿革

涌溪水自西北向东南穿流而过,故以涌溪为村名。宋、明属常平乡杨梅上团,清属梅上里桂阳社,部分属梅中里葛坑社;民国23年编人第三区桂阳联保;1928年后属桂溪乡、桂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1年属第九区光明乡,1952年至1957年属洪元高级社,1958年属葛坑公社洪田大队;1960年改属上涌公社,1961年属溪洋公社称涌溪大队,1981年属桂阳公社,1984年改为涌溪村。

社会经济

村民农林兼营,林副产品有笋干、茶油、香菇、红菇、松脂、林果等,并兴办竹木加工厂,加工瓷器配套产品等,还有双宝花、杜仲、灵芝、金线莲、银线莲等中草药材。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35万元,企业产值263万元,村财收入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1995年涌溪三级电站开始建设,1998年5月村民开始搬迁,约有150人迁往城关居住,其余在锄山集中建新村。现涌溪村分布为3个自然村落,各村落都通公路,已开通有线电视,全村拥有程控电话35门。

锄山新村是村部所在地,公路西通安章至桂阳,东通洪田至水口。村部、小学并排,雄伟壮观,移民民房统一规划建设,美观实用。新村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位于水库西南部,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前面临近水库,真是“屏山临碧水,华夏映朝晖”之胜境,人人赞颂为一流新村。南山坑自然村落,位于村委会之南,距离村部1.8公路,南依银瓶山,形成山坳坡地,地势坐南向北,故名南山坑。龙直坑自然村落,位于村委会西部,距离村部1公路,溪谷狭长弯曲似龙,故命名为龙直坑。

3 贵州镇远县涌溪村

涌溪村位于涌溪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辖22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寨,731户,3081人,耕地面积8067.82亩,人均纯收入2380元,人均粮食450公斤。全村共有党员73名,其中女党员5名,少数民族党员52名。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涌溪夯实了党的基层堡垒,连年受到上级党委表彰。2007年被中共镇远县委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同年被涌溪乡党委评为“铁路护路”先进单位、流动红旗二等奖和年终综合评比二等奖。

涌溪村围绕“抓特色、出精品、创一流、促和谐”的工作思路,为稳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党建文化建设。如在历年的“九月九”民族传统节日期间,举办了一系列具有浓郁苗族风情文误活动,其中斗牛、斗鸡和板凳舞等民间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村党支部经常组织群团组织在各组各寨进行巡回宣传“八荣八耻”、计划生育和农村消防、森林防火等知识,使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该村找不到滋生的土壤,在全村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经过村两委的积极争取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村的闭路电视与县局的联网工程于2007年中旬顺利地完成,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凝聚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心,有效地促进了涌溪社会的和谐发展。

4 安徽省泾县榔桥镇涌溪村

涌溪村隶属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坐落于榔桥镇东南面,距榔桥镇约4公里,总面积50.4平方公里,人口1618人。境内山峦起伏,气侯温湿,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着众多物产,尤以茶叶为著,是一个以茶叶,水田为主,林木,畜牧业为辅的行政村。

涌溪村围绕“抓特色、出精品、创一流、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稳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村级工作;村党总支部在全村党员中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立激励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全村党员积极性。宣传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反邪教组织活动,使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该村找不到滋生的土壤。经常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和农村消防、森林防火等知识宣传,在全村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经过村两委的积极争取,本村的村级道路涌溪公路已开工建设,涌溪村涌溪一组灌溉水渠、涌溪村涌溪四组灌溉水渠已建成投入使用;涌溪村涌溪四.五组灌溉水渠项目工程已落实,正在开工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生产生活,凝聚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心,有效地促进了涌溪村社会和谐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