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芭蕾舞剧雷雨
释义

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芭蕾舞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演绎了一部全新的雷雨。

简介

中文名称: 雷雨

外文名称: Thunderstorm

类别: 芭蕾舞剧

剧情介绍

序幕周家客厅,夏天的夜晚。周朴园之妻繁漪与前妻之子周萍在深夜幽会,被周家男仆鲁贵察觉。

第一幕周家客厅,三年后,夏天的早晨。周萍又与丫头四凤相爱。鲁贵向女儿四凤讲述三年前客厅“闹鬼”之事,四凤疑惑。

繁漪受周家两代人欺凌,心情十分抑郁。而周朴园却经常想起三十年前和他曾有私情并生有两子的丫头侍萍。恰巧,鲁妈(当年的侍萍,今嫁鲁贵)为找女儿四凤无意中来到周家。周朴园碰见侍萍惊愕异常。

矿上罢工代表鲁大海为请愿事,来到周家找矿主周朴园。周萍与鲁大海发生冲突,并打了鲁大海,鲁妈眼见兄弟相见,情如仇人,悲痛欲绝。

第二幕鲁贵家,当天的傍晚。鲁贵父女被周家辞退,鲁贵借酒浇愁,四凤仍在思念周萍。鲁妈不忍女儿走自己悲惨的老路,要四凤对天盟誓,与周家断绝往来。

半夜,周萍越窗来找四凤,四凤既痛苦又留恋。繁漪跟踪其后,妒恨噬心,她暗把窗户拴上。

鲁大海回家见周萍与妹妹四凤相会,周欲逃,但窗已拴死。愤怒的大海与周萍拼命,鲁妈拼命阻拦,周萍才夺门而逃,四凤随之冲出家门。

第三幕周家客厅。当天深夜。繁漪痛苦地回家。再次遭到周朴园的精神摧残。周萍为逃避一切,准备离家出走,繁漪苦苦向他哀求,希望带她一起走。

四凤匆匆赶来想与周萍再见一面,鲁妈为找女儿也跟来了。四凤、周萍恳求鲁妈让他俩远走他乡,鲁妈愕然。繁漪如痴似狂地揭开了她与周萍的关系,事到如今周朴园也不得不说出鲁妈的真相,要周萍当面认母。雷雨交加,四凤见情冲向茫茫黑夜,触电惨死。周萍也绝望地开枪自杀……

鲁大海搀扶着母亲侍萍,走出周家……

责任者

演出单位: 上海芭蕾舞团

责任描述

创作者原著:曹禺。编导:胡蓉蓉、林心阁、杨晓敏。作曲:叶纯之。舞美设计:杜时象、朱士扬、张小舟、程漪芸。

演出者主要演员:王国俊、钱永康(饰某煤矿董事长周朴园A、B),杜红玲、石钟琴(饰周朴园之妻繁漪A、B),凌玮、茅惠芳(饰原周朴园的侍女侍萍A、B),凌桂明、杨新华(饰周朴园与侍萍所生之子周萍A、B),高东明、王国平(饰周朴园与繁漪所生之子周冲A、B),徐明刚、詹积民(饰侍萍之夫鲁贵A、B),魏金字、汪齐凤(饰鲁贵与侍萍所生之女四凤A、B),李春源、孙加民(饰周朴园与侍萍所生次子鲁大海A、B)。乐队: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队。指挥:程寿昌。

演出介绍

演出大事记

本剧是根据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改编、创作的。1981年12月戏剧家曹禺为本剧演出撰写了《为中国文化争光——看芭蕾舞剧〈雷雨〉有感》的文章,又于1982年在《曹禺谈芭蕾舞剧〈雷雨〉》的文章(5月10日上海《新民晚报》)中再一次肯定芭蕾舞剧《雷雨》对人物的处理。

1983年首都舞蹈界召开芭蕾舞剧《雷雨》的专题座谈会,探讨其成就与不足(见《舞蹈》1983年第3期《〈雷雨〉声中的启迪》),肯定它是“为开拓中国舞剧事业的勃兴之路所取得的成就”。

本剧曾参加第十届“上海之春”演出。1983年获上海市文化局1980—1982年度创作演出奖。

评论撷萃

评论撷萃为中国文化争光——看芭蕾舞剧《雷雨》有感

曹禺

芭蕾舞剧《雷雨》是富有吸引力的艺术创作。它的成功,不是因为过去有个常演的戏《雷雨》,可以模仿,可以抄袭。而是打破话剧《雷雨》的框框,用芭蕾的语汇,把它重新写过,凡是艺术家必须有独创、有勇气、有见解、有想象、有表现能力。上海芭蕾舞团艺术家们是具有这些条件的。

一年前,胡蓉蓉同志和她的伙伴们到我家,谈起改编《雷雨》为芭蕾舞剧。我觉得这是妙想天开,不能成功。可她们说:“我们有想法!有路子!”她们眼里闪着一种惊人的异彩。我有个怪念头,凡是真有思路、有信心、有勇气的人,时常露出这样的神色;但我还是迷惑,我虽有些兴趣,我毕竟将信将疑。

这一年,我们晤谈了几次,讨论热烈,毫不拘束。不管上海是天朗气清或是细雨霏霏,这群芭蕾舞家和作曲家总是在快乐的笑声中来,又欢快地回去。

暮秋,上海芭蕾舞团邀我去看舞剧连排。宽阔明亮的排练间,摆了一架钢琴,没有光和景,没有华丽的服装,演员们着代替服,音乐伴随着芭蕾演员的心灵和流旋飘逸的舞姿,时而切切私语,时而幽怨暗恨,时而激烈昂扬,时而暴雨狂风。这一群男女艺术家,纵情尽兴地舞起一场无言的悲欢离合的戏来。连排完了,大家很受感动,才知道这是经历了严冬酷暑,下了一年磨练的苦功的收获。我们认为这出舞剧或将在千百个舞剧中占一个显著的位置;时间会证明,随着不断的精雕细琢,它将逐渐成为群众喜爱的创作。

正式在舞台上演出了,这出丰富多彩的舞剧多次获得观众热烈的赞许。这个舞剧独创新风,在穿插与神韵上有它自己的抑扬顿挫、承应转换的境界。我赞同那样的删节与改动。如“鲁贵窥听”“朴园忆旧”这两场舞蹈,省略话剧要用多少言语才讲得明白的情节。

编舞家、舞蹈家和音乐专家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打动我的,是舞剧第三幕。繁漪死命拦住要逃走的周萍的那一场,芭蕾舞剧给她以充沛有力的大起大落的表现。舞剧的繁漪,比话剧舞台上的更洒脱了。两个繁漪的演员:杜红玲与石钟琴都各有独到之处。

现在许多人在议论芭蕾舞剧《雷雨》了。有人讲:新颖别致,难以言喻;有人讲:恰到好处,希望再看。一位朋友对我说:“芭蕾舞剧的灵感,一向来自神话、传说、小说、歌剧、音乐、诗歌。此外,由编导自己写故事。由话剧移植的芭蕾舞剧,过去成功的只有一个,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现在的芭蕾舞剧《雷雨》也是较好的一例。”这种成就当然是芭蕾艺术家们的功劳。我感谢的是,在上海市委和文化局的领导下,上海芭蕾舞团把行将半个世纪的老戏,搬到今天的芭蕾舞台上,使它又年轻起来。

这个舞剧,正如胡蓉蓉同志和她的伙伴们引以自豪的,是“民族化”了的。这很重要。西方的艺术,拿到中国来,不应止于照搬。对于各种文化,我们是善于吸收、融会的。

艺术家们说,芭蕾舞剧要“性格化”。这是个难题目。仿佛大部分的芭蕾舞剧的人物,都有点概念化。最好的芭蕾舞演员有极高的艺术与技巧,但他们多半仅仅表现“善与恶”、“美与丑”、“抒情与激烈”、“悲哀与昂扬”的意境,不能生根于“人的性格”的土壤里。然而,芭蕾舞剧《雷雨》中八个人物,有表达追求“性格化”的舞蹈,也有一定的个性。

芭蕾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从文艺复兴到今天,五百多年来的变化与发展,由意大利传遍到全世界。它是一种既有普及的群众基础,又有提高的广阔前景的艺术。中国介绍芭蕾,时间短、进步快。但是,今天无论首都和上海,都需要大跨一步,大下功夫,提高体力,严格结实地科学地打下芭蕾艺术与技巧的深厚基础。聘请世界芭蕾的好教师与我国芭蕾的好教师协同教练,摸出中国芭蕾舞的路子来。要如中国的体育界一样,登上国际高峰。“说”容易,“做”很难。这需要我国文化领导者与艺术家们下大决心。

中国的芭蕾,一定要发扬中国人的气魄与实力,为国争光,为中国文化争光。

(选自《上海画报》1982年第2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