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荧惑守心 |
释义 | 简介“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 荧惑又名赤星、罚星、执法。又视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天理,在南方为火星。火之精,赤帝之子。方伯之象,主岁成败,司宗妖孽,主天子之礼,主大鸿胪、主死丧、主忧患。总的来说,在古人的眼里,火星是近于妖星,司天下人臣之过,主旱灾、饥疾、兵乱、死丧、妖孽等等。火星在五常为礼,于五事为辨。 “心”是指天蝎座中的红色一等亮星―――心宿二,由于它红光如血似火,故我国称它为“大火”。天蝎座是黄道星座,在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中属于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心宿有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而火星总是在黄道附近移动,火星留守在天蝎座的罕见的天象,在中国的星占学上被认为是最不祥的,象征皇帝驾崩,丞相下台。不祥的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则两星相互辉映,争“红”斗艳。这就叫“荧惑守心”了。 2001年3—7月份就发生了这种有趣天象:3月7日火星顺行,离心宿二5.3度,这是可以观察到的荧惑守心的开始,5月11日以后火星改逆行,又重新向心宿二附近移动,到7月20日再次接近心宿二,之后再度顺行远离心宿二,结束荧惑守心天象奇观。 《史记》记载1,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秦始皇本纪》 火星侵入心宿,这种天象象征着帝王有灾。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2,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宋微子世家》 火星侵入心宿,心是宋的分野。宋景公很担心。司星子韦说:“把灾祸移给相国吧?”景公说:“相国是我的股肱。”“移给百姓?”景公说:“百姓是为君之本。”“移给年岁?”景公说:“年岁不好,百姓就会困乏,我还给谁当君主啊!”司星子韦说:“您这三句有君主之德的话,上天会听到的,荧惑应该会移走的。”于是他们等了一阵,果然移了三度。 荧惑守心 火星冲日火星和心宿二(天蝎座α星)是全天最红的两个天体。火星,荧荧似火,西称荧惑;心宿二色红似火,又称“大火”。若两“火”相遇,则两星斗艳,红光满天。这种天象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并把它称为荧惑守心。 火星每两年又两个月接近地球一次,由于火星轨道较地球扁平(更为椭圆),所以每15年到17年才有大接近,最近百年来最大的接近是2003年,这次的接近属于中接近,发生在6月22日,距离地球0.4502个天文单位,视直径达20.8秒角,6月14日是火星冲日(即对地球而言,火星与太阳相差180度,太阳落下,火星刚刚升起)亮度达-2.4等,因此,今6月份日落后火星位于东南方天空,整夜可见,是用望远镜观测火星表面特征最理想的季节(图9)。 古代态度荧惑守心的天象在古时中国被视为大凶之兆,因心宿二象徵帝王,若火星在心宿二附近停d或逆行则被视为侵犯帝王,占星学指其为「大人易政,主去其宫」,帝王恐有亡故之灾,不过根据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黄一农教授的研究发现,在二十三次荧惑守心的记载中,竟然有十七次均不曾发生,可见此类天象的记载多出於伪造,有兴趣了解的人可以参考黄一农教授所著荧惑守心的星占意义一文。 在电影《神话》也有提到荧惑守心的星象,此星象在古人看来是大凶之兆,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是有句俗话叫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且,荧惑守心对于帝王来说是极其不利于统治的。 有“荧惑守心”一说三国时魏明帝有一次问黄权:天下三分鼎立,到底哪一处是正统?黄权回答说:这要验证于天文。往年有‘荧惑守心’,结果文帝崩。”荧惑就是火星,火星停留在心宿,是上天表明要有大祸,于是皇帝死了的国丧在皇权的解释下,变成了魏国是正统的令人愉快的事情。 下一次荧惑守心下一次荧惑守心发生在2016年,4月18日火星在心宿二附近留,此时赤经只比心宿二小1min,而后由顺行改为逆行,又远离心宿二,5月30日火星冲日,视亮度为-1.60等,在6月30日左右又留,又改为顺行,8月24日左右火星赤经又与心宿二相等,从而形成荧惑守心的天象。而且,这时土火几乎相合,金木水几乎相合,两个聚合相聚仅越75度,还不足半个天空,我们在欣赏荧惑守心时又能欣赏到行星聚合的天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