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应城人民公园
释义

应城人民公园,亦称人民公园,蒲阳胜地。现有园地面积虽只有140亩,(其中水面40亩),却也小巧玲珑,格调高雅,布局合理,韵味无穷,建筑错落有致,景色流光溢彩,是人们陶情冶性、晨晚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应城人民公园

应城公园建成于1931年,在当时是鄂中地区唯一的一座县级公园。坐落在应城县城的城区中心,曾招徕孝感、云梦、安陆、汉川、京山、天门诸多县市的人民群众慕名游览。如今,当你置身应城宾馆客房楼上,倚窗远眺,公园景色尽收眼底。

民国九年(1920年),邑中名士李基鸿、王育之、赵保民等倡议在城中修建公园,供百姓娱乐,扬蒲城文明。后由于资金聚集困难,加之园址不好定夺,以致议而未决。民国十四年(1925年),陈荫三从法国留学归来,获悉兴建公园之事,认为是造福桑梓的好事,于是他积极奔走筹划,主动察勘园址,自荐建园方略,最后选中东门内,毗连孔庙的一块山水相连的地方为园址,并认为这样的园址不仅有自然风光,还有人文特色。经多方协商,建园工作由陈荫三负责总体规划,在征求汉口中山公园总设计师吴国炳的意见后,绘成了建园蓝图。但因资金欠缺,难于及时动工。民国十八年(1929年),筹建会在以往倡捐的基础上,又向彭仲民、盛兰芳、彭幼岩、杨啸岩、龙昌泰等洞商富户募捐,加之膏盐公司、锤业公会的捐助,共集资银圆1万元。经过承建招标,在黄陂营造商“丁天星”夺标后,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动工,历时一年,建成了总面积约220多亩(其中水面50亩)的“应城公园”。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

应城公园根据园中地形地貌特点,低处蓄水,高处筑台,摹仿自然而优于自然,景因园异,园因景美,布局得体,别具风格。公园胜景闻名于鄂省内外。但好景不长,建园仅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践踏了这座公园。驻应日军将公园辟为练兵场,树木被砍,房屋被毁,除水阁凉亭幸存外,其余景点设施均被破坏殆尽,园内一片废墟,“白杨早落,塞草前衰。”“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凝足寂听,心伤已摧”(鲍照《芜城赋》)。

1945年抗日胜利,应城公园改名为“蒲阳胜地”,在西面临街处新建了一座园门,竖年修建了一座“三香园”,种植丁香、瑞香、木香;同时还修复了木结构长廊。1948年,江汉独立旅攻克应城时,应城公园被国民党军作为顽抗的据点,战火熊熊,尸横遍野,公园内一片焦土。

新中国建立后,应城公园回到了劳动人民手中,遂改名为“人民公园”。中共历届县市委、政府对公园重建倾注了满腔热情,投入了数百万元资金,进行了近十次大大小小的维修、扩建,把公园逐步建设成现今的规模。

公园的正门面对宽阔的古城大道,大门是我国古典风格的牌楼建筑,飞檐拱斗,画图描彩,金碧辉煌,一块“蒲阳胜地”的金匾嵌入牌,更显得典雅、气派。还有两条木雕楹联,一下就把人引入了胜景。果然是“春意闹,燕舞莺歌,秋声鸣,鼓蛙鸣蝉,朗朗乾坤,春去秋来几度赋。大成殿,古桧劲竹;小瀛洲,飞瀑流泉,区区园林,大观小景数重天。”

濒临古城墙脚下,湖水岸畔,是新修的鹅卵石道,人们走在卵石道上,可以增腿力,健身体,常有人沿道走上几圈,第一天走了,第二天又来走,反复循环,人们妮称为“健身路”。

水阁凉亭,本名 “清沁阁”,一楼底部绘有蝙蝠环绕的龙凤呈祥图案,地面嵌有金丝的双鹿同看图。站在亭上,微风轻拂,水波不兴,树映水面,景融水中,令人大有于置身瀛洲之感。

被称作“孔池”的人工湖,湖面约40亩,红男绿女,泛舟湖上,吹拉弹唱,欢歌笑语令人荡气回肠。湖东有蘑菇形小亭伸入水中,湖南港汉中,有大小13片水泥构件成的荷叶桥;湖西北是一条依湖而建的蜿蜒曲回的长廊,游人可游可坐,亦可凭拦远眺。

过石桥,有一六角凉亭,名曰:“风华亭”,游人聚坐亭中,或闲聊,或听戏曲票友清唱几段京、汉、楚戏,叫好掌声不断。与风华亭隔路相望的是紫藤长廊,长廊上面枝叶荫蔽,夹果串串,游人小憩廊中,凉意顿生,甜味缭缭,泌人心脾。此处的东、西还有几座绿茸茸青草覆盖的小山丘,或有幼儿在草坪上翻滚嬉戏,或有老人躺在草丛,仰天享受和煦的阳光,暖融融舒筋展骨。

园西“至圣门内”是尚存的千年孔庙古建筑,乃儒学圣地,赞孔子的碑文犹在,古柏翠竹环绕。在“至圣门”的前侧,是花卉盆景园,各类鲜花植于盆中,尽显花姿百态。

应城公园已成为人们的休闲胜地、怡情佳地、健身场所。人们信步其中,可得山水之乐,可观园林之美,可享健身之益,可发幽古之情,可激迫今之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