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英王府
释义

太平天国英王府(简称英王府)因曾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府邸而得名,位于安庆市任家坡45—59号,坐北朝南。系利用清官宦任塾宅第修葺和改造而成。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荃率湘军攻克安庆,英王府一度为曾国藩占据,后又为李鸿章公馆,李鸿章从子李经世(丹崖)也曾大规模修建,定名为太史第。一百多年来,王府几易房主,屡经改动,但其主体建筑轮廓尚无大的变更,依然不失旧观。

据资料记载,英王府为砖木结构,分为三组,以正中一组为主体,筑正殿并附后殿,东西二路各筑偏殿,进深均为四进,并围以住宅、更楼、花园等建筑,连成一片完整的府宅建筑群。整个王府占地14275平方米,目前作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的仅仅为正中一组四进,现存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王府中还保留有“飞凤舞狮”、“瓜瓞绵绵”、“飞凤奔马”和“暗八仙”四幅壁画。这座王府是安庆市博物馆发现的,1981年5月该馆会同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考察,复经著名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等人认定。1990年5月,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英王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英王府的现状:

英王陈玉成14岁参加金田起义,18岁领兵督战即屡立战功。21岁因其身先士卒、骁勇善战成为太平军重要领导人,22岁积功被晋封英王,26岁惜被叛徒出卖慷慨就义,英王陈玉成有着传奇的一生,被后世称为太平天国后期擎天双柱之一。安庆市幸运地保留有他的府第。

任家坡,一条寻常的城市巷陌,英王府就坐落其间。与同为擎天之柱的忠王李秀成在苏州的富丽堂皇的王府不同。英王陈玉成虽职位在其之上,此处存在争议, 一说: 秀成是总司令, 但他的府第处处透着简朴,不华美、亦不甚大。由于历史的原因,英王府曾一度不为人所知,缺乏必要的维护,昔日威严的王府如今更是“遍体鳞伤”。

看惯了高楼耸立,今日路过英王府,你会以为这只是家普通的带门楼的民居。破损的木门敞开着,门口墙体已多处剥落。门前有两块上马石,右边的一块倒在了左边的脚下,只有门右侧由安庆市政府镶嵌的、上书“太平天国王府”的牌子证实着昔日英王府的存在。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到,来此临风怀古,叩问往事的游客甚少,附近大多居民都是后迁来的,对身边的英王府也知之甚少。让人惊讶的是这座超过一百五十年历史的老屋如今仍然有数十户人家居住,二楼的窗户外,竹竿挑着晒着的衣裤,明显可看出住的是寻常的居民,走入参观时,住户注视的目光,让游客有种贸然闯入的感觉。遍寻了整个府第,记者没有看到任何有关该府第的文字说明,看不出当地可供参观的古迹。

看过英王府后凭心而论,如今的英王府没有什么可看的。给人的印象这是一套不伦不类的普通民居房。砖木结构的穿斗式二楼,左右是厢房,由于住有居民,各厢房和二楼已无法参观。中间开天井,天井的石板地在雾气阴沉的冬天里,透着冷冷的湿气,四处堆着杂物,一些因时间久远而损坏的厢房木门也被草草地靠放在墙边,为方便住户生活而安装的水龙头突兀地耸立着。整个四进的房屋给人感觉进深逼仄。没有华丽的雕花门窗,也没有精美的飞檐装饰。一处处的墙壁斑驳陆离,一扇扇木格门窗掉尽朱颜,完全一幅破败的景象。

英王陈玉成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组简朴的房屋作为王府呢?有一种说法是,该房所在地地势险要,可以居高临下,俯瞰长江。当时的安庆是天京以外最重要的据点。如干王洪仁轩说:“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只有固守安庆,才能保住天京的粮源。安庆太平军将士必须日夜注视着长江上湘军水师的行动。任家坡地势甚高,英王府南面一段山坡当时叫蒿儿岭,这一带在清咸丰年间是没有房屋的,王府门前道路虽然迂回曲折,但是从英王府门口,却可以毫无阻碍地看到一段长江江面,来往帆樯,尽收眼底。居住的同时也可以很方便地观测敌情。

(2)关于英王府的几点说法:

英王府的所在地虽说已得到大多史学家的认可,但仍有部分学者对英王府的存在和命名有着不同的看法,记者摘录部分说法供读者辨析。

安徽省立图书馆老馆长蒋元卿,对定太史第为英王府持反对意见。在《太平天国英王府遗址的探讨》中,他以《安徽清节堂征信录》(光绪二十二年刻印)记载为依据,认为现清节堂的所在地才是原英王府的旧址。资料显示,建清节堂之初,地方邑绅联名禀请抚部院批准,改皖省通志局为皖省清节堂,而皖省通志局前身,原为马王庙、三清殿等处,俱系公所,因被乱,合并为伪屋。书内另一份资料介绍得更为明确:清节堂屋地基,系宫保(曾国藩)克复安庆省城存留伪府,始为行台,继为皖省通志局。又据旌德县人江根生提供的证言:“身祖在省城马王庙下首开设永吉典铺,咸丰三年兵燹无存。身于同治二年来皖,见典基在伪造王府,改作行台之内,续又改作通志局。”在记载拆除的旧柱衍椽板片等材料时,也特意注明:“通志局旧屋,原系逆匪拆毁祠宇、民房、船只改造伪屋。”蒋元卿最后得出结论,英王府是由马王庙、郡伯祠、三清殿,包括一部分民房,合并建成的,当时范围十分广阔。府内既有花园,更有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官厅、官舍等,通计有七十二间。对蒋元卿的说法学术界提出疑问,资料所述之伪王府究竟是哪个王的王府?没有任何资料记载,难以断言是英王府。

安庆还有不少学者对太史第命名为英王府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提出,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前后在安庆居住了三年时间,这一期间,他复建安庆试院,修葺敬敷书院,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并捐廉三万金设安庆曲水书局等等,为老城战后快速恢复,以及奠定老城晚清历史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认为,把太史第命名为曾国藩故居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

(3)英王府现实的困惑:

该叫英王府还是曾国藩故居?这并不是眼前最重要的,英王府那已遍体鳞伤的脆弱身体如今正受着数十户人家的考验,本应古色古香的内在正被人改得不伦不类,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尽快的去保护它,爱惜它。也许有人会说,它只是一处有段历史的普通居所,保护它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只会浪费每年维护的钱财。可是要知道,正是这普通的居所,它见证了太平天国后期擎天之柱一的英王陈玉成为民血战的万丈雄心,也见证了“同治中兴”第一功臣、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一心为国的励精图治。那段历史是人们无法忘却的,也是英王府值得纪念的所在。它的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不要等到没有了才去想应该维护。

好在安庆市政府已将英王府历史街区整修纳入2007年的工作计划,并且英王府住户搬迁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正在协调落实,相信英王府重振雄风已为时不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6: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