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英塔木乡 |
释义 | 英塔木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县境南部,东接巴依托海乡,南濒伊犁河,西邻阿热吾斯塘乡和多浪农场,北靠温亚尔乡,东北与维吾尔玉其温乡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81°45′46″,北纬43°44′64″。 简介英塔木乡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122平方公里。乡政府距县城50公里,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42个村民小组,有5334户,24075人,居住着维、回、东乡、汉、哈等10个民族。乡辖阿克塔木村、包尔其村、托万克温村、托万克塔木村、木拉提村、英塔木村、包尔其玉其温村、喀拉苏村、夏合拉克村9个村。 地理气候该乡地处伊犁河北岸平原,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平缓倾斜,海拔680—740米,中部偏西有一南北走向的黄土碎石陡坡,把耕地分割成南北两个小区域。地势皆平坦,坡下耕地水位较高。辖区年平均气温8.5℃,降水量340毫米,无霜期163天,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沿革新中国成立前设有千户长。解放初定名第八区,1952年改称四区,1954年更名第五区,1958年成立天山人民公社,辖6个大队。1972年10月析置巴依托海和阿热吾斯塘公社。1978年按驻地更名英塔木公社(“英塔木”系维语新村之意),辖7个大队。1979年10月公社机关由英塔木村迁至喀拉苏村,次年增设2个大队。1984年更名英塔木乡。省道220线自西向东横穿其境,沿阿英公路、国道218线折转吉买公路可达县城,交通方便。 经济全乡可耕地面积9.86万亩,靠团结渠灌溉。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和商品流通较发达。 2007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975亿元,较上年增长34.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18元,达到4241.74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本年度共投资3250万元(含抗震安居房建设),较上年增长23.5%。农业创收8970万元,较上年增加19%。乡镇企业总产值14650万元,较上年增长18%。第三产业创收7994万元,较上年增长17.9%。 英塔木乡地势平坦,境内光热水土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8.5℃,无霜期163天,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甜菜以及油菜、油葵等油料作物,畜牧业资源主要英有奶牛、绵羊、山羊、马鹿,引进有鸵鸟。乡境内有2400亩渔塘,主要品种有鲤鱼、鲫鱼、鲶鱼等。境内南部沿伊犁河有近万亩次生林,伴生野生沙枣、沙棘、灌木等物种。境内设有农家乐、渔家乐旅游景点10个。 2007年育肥牲畜17900头只,产出肉1132吨,奶5830吨,基本建成了玉其温村、夏合拉克村两个户均两头牛养殖专业村,青贮玉米5804吨,预备黄贮料2.7万吨,各类作物秸秆5.44万吨,购进种公畜40只,完成了冷配任务1530头,完成率达99%,去势土杂公牛87头,家禽饲养量达41.32万只,其中鸡饲养量37.8万只,鸭鹅饲养量达4.4万只,生产禽蛋3287吨,完成常见疫病及寄生虫等常规防疫4.22万头只,完成春秋两季口蹄疫防疫62997头(次),完成禽流感防疫26.7万只。2007年,全年共营造用材林400亩,迹地更新1300亩,经济林20亩。建苗圃128亩。年内开展职业培训班27期,培训农民800人次,发布就业用工信息1000条,培育劳务经纪人76名,年内转移劳力农村动力6846人,其中季节性转移4225人,长期转移2621人。2007年,全乡脱贫26户,76人。年内发放救灾款物26万元,向贫困户发放11吨面粉,90吨煤,为707名残疾人缴纳了合作医疗费用,为贫困户落实抗震安居资金168.3万元,计91户。其中特困补助30户,发放补助金150万元,贫困补助61户,发放补助金18.3万元。落实低保172户,发放低保金218979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