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英皇书院
释义

英皇书院(英文,King's College,KC)于1926年落成,前身为成立于1879年的西营盘学校(后迁到今李升小学的位置),是位于香港般咸道的著名男子官立中学,中六、七招收女生,是114家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之一,一般称之为英文中学。

发展史

最初的校徽为一盾形标志,同学爱称“校盾”,红底色校盾正中有炽热的黄太阳一个,太阳之上原有两本打开的书,后简代以双白箭咀代替。红色“KC”字样为“King's College”的简称,置于黄太阳及白箭咀之前。校徽式样于书院1928年出版之学校简章已有出现,历经多次更动,而历代校徽设计者亦有保留校盾于校徽之内。

在香港主权移交前,校徽上方有一皇冠图案,1997年主权移交前夕以新“皇冠”图案代替。新“皇冠”上方有一人拥抱一本书,书上有“英皇”二字,下方有五圆点,寓意“德智体群美”。

英皇书院现校舍始建于1923年,并于1926年完工,然后在1927年被英国海上防卫队临时征用作宿舍和医院,至1928年学校始正式迁入,由当年香港总督金文泰揭幕。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香港被牵涉入太平洋战争中,校舍曾被紧急征召作急救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统治时期期间被日军占用为马房。日占时期,因区内居民缺乏燃料,校舍的木制品及支撑结构的木制横梁均被先后偷去作木柴使用,使其建筑物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战后于1960年重建完毕,原钟楼因严重损坏而被拆去,并于南翼加建三楼,于北翼上加建两层并于西翼空地加上厕所。

2000年拆去西翼厕所,并完成楼高四层之新西翼。除新建之西翼以外,整座建筑物均以红砖建成。现时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评为二级历史建筑,并有可能被升格为法定古迹。

校舍的建筑属于传统英式学校建筑,设有底层庭院、拱门回廊及于门口的麻石圆柱。而以红砖建造的围墙也配合以红砖建成的校舍建筑。

学校设施

1. 礼堂

2. VIP Room

3. 33个课室

4. 校务处

5. 初级生物实验室

6. 初级化学实验室

7. 初级物理实验室

8. 高级生物实验室

9. 高级化学实验室

10. 高级物理实验室

11. 健身室

12. 更衣室

13. 女生更衣室

14. 校园电视台

15. 多用途室 / 地理室

16. 游泳池

17. 电梯

18. 簿房

19. 校工宿舍

20. 4个教员室

21. 室外操场 (2个篮球场,1个手球场,2个网球场,6个篮球架,3个排球场)

22. 室内操场 / 饭堂

23. 社工室

24. IT技术房

25. IT ROOM

26. 多媒体学习室

27. 医疗室

28. 童军房

29. 电脑室

30. 音乐室

31. 活动室

32. 视觉艺术室

33. 校长室

34. 副校长室

35. 印刷房

36. 花园

班级结构及组织

中一至中三每级分为5班,以英文字母A,B,C,D,E分别。

A班为精英班,但部分A班学生可能不是属全级头44名,而是因其他原因而编入A班。

中一至中二之D,E班为辅导班,中三之B,C,D,E班则以随机编配。

中四至中五则分为文、理、商三科,同样以英文字母分别。A班为文科、B班为商科,C、D、E班为理科(当中D,E班提供附加数学(Additional Mathematics)课程)。中六至中七则分为四班。

新高中学制下,学校采用2-2-2-4学制,中一至中二和旧制无异,学习基本科目。中三至中四则分上,下学期教授9科选修科目及通识教育,上学期5科,下学期5科。中,英,数,视觉艺术,音乐及体育则全年教授。学生至中五选修3科,另加4科核心科目。中五及中六则以组别分班,一班内的学生可能选修3科不同范畴科目,以学校编班方便为主。

新高中学科

核心科目

1. 中国语文

2. 英国语文

3. 数学

4. 通识教育

选修科目

1. 数学延伸单元1

2. 数学延伸单元2

3. 中国历史 <Chinese History>

4. 历史 <History>

5. 经济 <Economics>

6. 地理 <Geography>

7. 化学 <Chemistry>

8. 生物 <Biology>

9. 物理 <Physics>

10. 组合科学(化学,生物) <Combined Science(Chemistry,Biology)>

11. 组合科学(化学,物理) <Combined Science(Chemistry,Physics)>

12. 组合科学(生物,物理) <Combined Science(Biology,Physics)>

13. 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 <Business,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udies> <BAFS>

14. 资讯与通讯科技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学社

有6个学社,分别取名于5位校长及学校:

富社(Ferguson)

祈社(Kay)

莫社(Morris)

莎社(Sargison)

校社(School)

威社(Wallington)

简称F、K、M、Sg、Sc、W。

学会

有37个学术、天文、文艺、社会服务、宗教及闲暇修养的学会及活动小组,为学生提供各类活动机会。中一至中四学生必须参加乐器班。

刊物

《学声》:校报,一般半年出版一次。

《The Fig Tree》:校刊,名称源自校内种植的一棵无花果树。自1935年起出版,抗战期间因学校停课而停刊。直至1955年复刊,其后每年均出版一次。

《英泉》:学生文学作品集,自1998年起,每年出版一次,至2002年改为网上文库形式发表。

著名校友

黄建立:前香港汉华中学校董会主席

范佐浩: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委员会主席

莫民雄:前香港浸会大学行政副校长兼秘书长

梁植颖:前英皇书院校长

许淇安:前香港警务处处长

冯绍波:香港经济日报集团主席

陈毓祥:前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委员

何永谦:前康乐文化署副署长

陈思堂:世界宣明会中国办事处总干事

信广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嘉堡分校首位华裔校长、中大哲学系讲座教授

罗致光: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

黄家海:微笑中国计划创立人

李福善:香港首位华人大法官

方心让:著名骨科医生,香港复康会创办人

梁振英: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

林超英:现任香港天文台台长

刘国英:中大哲学系教授兼哲学文学硕士课程主任

柯清辉: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潘启迪:医院管理局机构传讯主管

方敏生: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

赵应春:有线电视新闻及体育部副总裁

吴永顺:香港建筑师学会副会长

单周尧: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焯标:香港教育统筹局高级督学

谭炳胜:丰隆银行香港分行行政总裁

郭键勋:康复咨询委员会主席

张国柱: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会长、立法会议员(社会福利界)

陈树强:英皇口琴五重奏第二高音口琴手

马临: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校董会主席、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刘山青:香港著名中国民运人士

林柏希:新城娱乐台监制及节目主持

周颂贤:现代教育物理科名师,高考考获4A(物理、化学、纯粹数学及应用数学)

胡文瀚:香港商人的士大王胡忠的长子,胡应湘的长兄

梁乃鹏: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副行政主席、联意制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钟士元:香港老牌政治家、外号大Sir、前香港立法局

校歌

Welsh Rhythm

"MEN of HARLECH" Welsh March

Words by Mr. Jasper (History Teacher'50)

Oh King's College lives forever

Nothing shall our friendship sever

Nothing shall defeat us ever

Glory to our school.

Listen to our sound of singing

Listen to our voices ringing

Joy and honour we are bringing

Glory to our school.

Soon we will be grown men

There will be new boys then

Summon all the new and old

They sing and shout together.

Old boys, new boys winning glory

We ourselves must write the story

Keep this challenge still before ye

Glory to our schoo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