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英簜 |
释义 | 词目:英簜 (英荡) 拼音:yīng dàng ㄧㄥ ㄉㄤˋ 释义:古代竹制的符节,持之以作凭证,犹汉代的竹使符。后亦泛指外任官员的印信和证件。《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 郑玄 注:“ 杜子春 云:‘荡,当为帑,谓以函器盛此节。’或曰:‘英荡,画函。’” 孙诒让 正义:“ 丁晏 云:‘……《续汉·百官志》 刘 注引 干 注云:“英,刻书也;荡,竹箭也。刻而书其所使之事,以助三节之信。则汉之竹使符者,亦取则於故事也。”’ 惠士奇 云:‘ 干 说是。英荡者,传也。凡达节皆有传,传所以辅节。节以金,传以竹。’……此以英荡辅节,下又云以传辅节,英荡似与传相近。若如子春说为函器,函、节相将,非所以言辅。干义长於 杜 。”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奉英簜以周旋,人咸想望其风采;历殿陛而进止,朕尤属目于老成。” 清 黄遵宪 《大狱》诗之四:“讵我持英簜,容人击副车。” 清 黄遵宪 《流求歌》:“英簜双持龙虎节,绣衣直指凤麟洲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