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英国伊斯兰教 |
释义 |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面积24.4100万平方公里。人口5706.5万(1988)。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首都伦敦。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此外还有570万天主教徒,150万穆斯林,40万犹太教徒和2万佛教徒。穆斯林皆为外籍移民及其后裔,取得英国国籍者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5%。分布在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贝德福德、利物浦、考文垂、诺丁汉、普雷斯顿、利兹、累斯特、格拉斯哥、约克夏等大都市区。其中以巴基斯坦人(35万)、孟加拉人(8万)居多,其次是来自印度、印尼、塞浦路斯、土耳其、马来西亚及阿拉伯、北非地区的穆斯林移民。 历史20世纪初,伊斯兰教随首批来自印巴次大陆和也门的穆斯林移民传入英国。50年代以来,不断有外籍穆斯林劳工迁移英国。自60年代后期,英国出自对中东石油的需求,加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伊斯兰教愈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英国穆斯林大多重视同其母体的联系,依然保留其原有的宗教传统。绝大多数属逊尼派的哈乃斐学派,少数遵循什叶派的贾法尔学派或伊斯玛仪派传统。主要组织有:联合王国暨爱尔兰穆斯林组织、联合王国伊斯兰宜教会、英国伊斯兰全国教育委员会、英国伊斯兰基金会等。伊斯兰教在英国尚未取得与基督教同等的地位,但穆斯林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少数派社会群体。他们在政治上大多倾向于工党。1989年英国穆斯林首先发起抗议拉什迪的《撒且诗篇》的出版,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少数阿拉伯和印度原籍的穆斯林商人比较富裕。大部分穆斯林多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务工作,失业者很多。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深受英国教育界、学术界的重视。英国是最早研究伊斯兰教的欧洲国家之一,有一支相当强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队伍,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和通俗知识读物,牛津、剑桥、伦敦、爱丁堡等著名大学皆开设伊斯兰教课程,培养各级学位的研究生。 文化设施全国约有1300多座清真寺和伊斯兰文化设施。70年代在沙特阿拉伯等国资助下建造的英国伦敦伊斯兰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之一。在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累斯特、格拉斯哥、考文垂、诺丁汉等地也有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和伊斯兰文化中心。它们同遍及各地的基督教建筑形成强烈反差,使人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魅力和影响。此外,英国穆斯林还开办了10余所经文学校和穆斯林中学,高等院校有伊斯兰研究学院、阿维森纳学院。英文、阿拉伯文《古兰经》及其他伊斯兰教出版物数目众多,极为发达。报刊、广播、电视节目中亦时常有关于中东和伊斯兰教的内容。欧洲伊斯兰教理事会、世界穆斯林少数派委员会的总部都设在伦敦。英国穆斯林与欧洲各国穆斯林及伊斯兰世界联盟、世界伊斯兰大会均保持联系。 伊斯兰教在英国今天在英国的伊斯兰教教徒大约一百万,伦敦大约有二十五万来自不同民族的穆斯林,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布拉德福市的穆斯林,大多数来自印度次大陆。在格拉斯哥、苏格兰、加得夫和威尔士也有许多重要的穆斯林团体,加上布莱克伯恩、纽卡斯尔、谢菲尔德、诺丁汉郡、累斯特郡等,几乎每个重要城市和地区都有穆斯林团体居住。今天穆斯林青年们毕业于大专院校的越来越多,他们在专业制造和工业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在英国有近500座已注册的清真寺,一些清真寺被用做穆斯林教徒履行结婚仪式的场所 ,更多的清真寺因闲置无用而被转变为穆斯林教徒的住宅、仓库和工厂。 世界穆斯林联盟在伦敦设有一个办公室。 英国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诸如清真食品和英国本土食品的冲突,丧葬、礼拜、封斋的时间和英国世俗作息时间的冲突,穆斯林教徒的穿戴礼仪和英国传统穿戴礼仪的冲突,以及和英国当地公民对于传统教育的不同观念所导致的冲突。经过漫长的民族融合,穆斯林教徒终于融入到英国社会中。 定居英国的大部分穆斯林教徒现已成为英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他们基本上享有平等的待遇。他们懂得如何处理好与大部分英国人的关系。许多老一代穆斯林担心他们的子女被英国社会的世俗功利所吞噬,他们积极影响年青一代坚守伊斯兰教的生活方式,尽管新的生活方式与先辈们有所不同,但还是在大体上保持了拥有本民族宗教信仰的穆斯林团体在英国的延续和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