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语言翻译卷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程祥徽 著丛 书 名:澳门研究丛书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11231 出版时间:2010-05-01 版 次:1 页 数:711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语言文字 > 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国际辅助语 内容简介《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是对过去30年澳门研究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文选》分社会卷、行政卷、政治卷、法律卷、基本法卷、经济卷,教育卷、语言翻译卷、文学卷、文化艺术卷、历史卷和综合卷,共12卷,每卷一册或多册。语言翻译卷是论述澳门语言和翻译问题的著作选集。所选文章涉及日常生活、学术研究、教学工作、政府行政等各方面,主要反映了不同种类的语言及方言在澳门这座语言之城交流、传播、应用的情况及由此而导致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本卷文章的作者绝大多数都在澳门生活或工作,是语言翻译生活的实践者,深切了解澳门语言翻译的现状,其文章真实地反映了澳门的情况。 作者简介程祥徽,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香港大学哲学硕士;曾任青海民族学院教授,澳门大学(及其前身东亚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中文学院院长,澳门语言学会创会会长及现任会长、澳门写作学会创会会长及名誉会长、澳门社会科学学会监事长、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多个学术社团顾问、澳门《九鼎》月刊总编辑;澳门回归前曾任澳门政府文化委员、澳门语言状况关注委员会委员、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顾问等,北京市政协第九、十一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有《汉语语音》、《汉语风格沦》、《语言风格初探》(香港、台北)、《语言风格学》(大陆简化字版)、《语言风格》(香港繁体字版)、《繁简由之》(香港、台北)、《语言与沟通》、《中文回归集》、《中文变迁在澳门》、《现代汉语》(与田小琳合著,香港、台北)、《程远诗词》初编、二编、三编、四编(《泛梗集》)等,并主编《澳门语言论集》、《语言风格论集》、《语言与传意》、《方言与共同语》、《语体与文体》、《港澳通用普通话教材》(与刘照雄双主编)等。 ·查看全部>> 目录第一篇 历时语言类 澳门开埠前后的语言状况与中外沟通刘羡冰/003 《澳门记略》反映的澳门土生葡语语音面貌胡慧明/010 论贡沙维斯著作中清代官话的语音现象朱 斌/034 清代中文档案中的澳门汉语词汇现象黄 翊/063 从Avo-gong说起——对澳门语话剧中澳门语的透视汪 春/086 第二篇 粤语研究类 广州话和汉语史研究蒋绍愚/103 浅论港澳新词语的产生与使用龙裕琛/114 音节繁冗曳长夹缠——澳门的音译地名老志钧/145 粤语的“据由”助词初探丁思志/150 粤方言字的优化邓景滨/160 第三篇 翻译理论类 澳门翻译的历史与现状张美芳 王克非/175 翻译的神话与语言的政治吴志良/188 试论翻译对中葡文化交流的影响孙成敖/210 是“两道手”还是“接力赛”?是“解构”还是“重构”? ——庞德《神州集》的再思考杨秀玲/216 翻译风格与翻译单位、标准和方法王德春/228 璀璨的中华文学遗产通过翻译焕发出现代主义异彩 ——美国诗里的古典汉诗杨秀玲/235 葡萄牙语与汉语称谓形式刍议崔维孝/249 从澳门的法律翻译看如何处理不同文化异质同构现象李长森/258 澳门葡文法律中译用词研究龙裕琛/269 第四篇 语文教学类 甲骨三题冼为铿/319 澳门早期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及其特点赵永新/325 澳门地区普通话(汉语)教学特点初探许亦峰/335 教授葡国学生学习中文的一些体会邓思平/343 对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的汉语(普通话)教学方法俞 翔/348 第五篇 语言生活类 谈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中文使用问题冼为铿/357 论港式中文黄坤尧/363 词尾“性”在现代中文的滥用老志钧/374 从命名看澳门土生葡人的文化特征黄 翊/386 学好葡语为我所用魏美昌/400 澳门多语多言现象的文化语言学思考杨启光/408 跨文化传意中的几个问题盛 炎/417 港澳博彩用语研究邵朝阳/429 澳门街道名称的文化内涵祝秉耀/500 第六篇 风格语体类 风格的要义与切分程祥徽/509 语体风格问题的思考丁金国/522 论现代汉语语体的互动邓骏捷/538 澳门公文与内地公文的比较研究陈合宜 陈满祥/553 从实例看澳门公文的流弊与规范张卓夫/603 第七篇 政策规划类 澳门的三语流通与中文的健康发展——兼评CHINGLISH 程祥徽 刘羡冰/611 语言规划与澳门的社会语言调查王培光/623 法律中译与中文法律体系之意义谭剑虹 (Goncalo de Amarante Xavier)/633 一项引人注目的语言计划——读《澳门语言论集》札记毕谨畅/640 语言规划的回顾与前瞻——兼谈澳门语言学会对语言规划工作的贡献谭汝为/646 澳门的中文回归之路——兼读《中文变迁在澳门》郭济修/654 附录 澳门语言学研究回顾与思考程祥徽 邵朝阳/665 语言学文献目录程祥徽 王 卉/675 ·收起全部<< 前言澳门是一座语言之城。在土地不足3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的滨海小城,流通着许许多多语言和方言。有人称它是“语言拼盘”,有人称它是“语言博物馆”。在澳门,流通量最大的语言至少有三大语种(汉、葡、英)、五大方言(粤、闽、吴、客家、普通话)。汉语流通量大,英语流行面广。英语迅速加大流通量与赌业开放、大量操英语的企业和人士涌入小城、城市国际化程度提升的新形势相适应。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必要时使用葡语,葡语也是正式语文。澳门实行中文与葡文并存的官方语言制度,但不实行(也不应该实行)事事皆用双语即所谓“双语化”政策。回归前澳葡政府推行的公务员必须是双语人的“个人双语政策”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被否定,“社会双语政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粤语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方言,粤语与其他方言的差异很大,但方言的分歧不构成社会的分裂,各种方言统一在书面形式的普通话(即语体文)之下。普通话享有国语的地位,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正被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学习掌握。人少地小语言(方言)多,产生许许多多“语言问题”。中文获取官方地位的问题曾被列为过渡期的三大问题之一,而且贯穿在其他两大问题中,即“法律本地化”、“公务员本地化”都有赖“中文官方地位” 的确立;至今语言使用问题还有待解决,尤其是在立法、司法、政府公文写作等方面,人们希望这类文件能用市民看得懂、听得明、最好具备中国民族风格的汉语文表述。目前,法律语言、公文语言仍然附着大众所不能接受的“葡式中文”的幽灵,人们强烈要求尽快加以清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